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美媒消息,近日,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斯韋特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將重建早在1973年就撤銷的美國海軍第一艦隊,主要部署在新加坡或澳大利亞以北海域,使其能夠以銜接部署在日本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和部署在中東地區的美國海軍第五艦隊。
這樣,就像一條完整的鎖鏈一樣,將整個亞洲海域包裹其中,提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關鍵海域及印度洋至澳洲以北海域航道的實力。
而重建第一艦隊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圖片:美軍重組第一艦隊,這絕對是戰略上的一件大事。
歷史上美國曾經組建過第一艦隊,那是在1947年,二戰結束後,美國在第三艦隊基礎上建立了第一艦隊,主要活動區域就是在東南亞、印度洋等海域,與第七艦隊相互呼應。
1973年,隨著越南戰爭打成了膠著狀態,美軍認為大量海軍艦隻也深陷其中,並不利於全球戰略的布局。而此時,蘇聯海軍迎來了發展的高峰階段,大量大型水面艦艇和攻擊核潛艇等入列,甚至出現了蘇聯潛艇和艦隻向美國西海岸附近抵近活動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加大本土防衛,美國將第一艦隊裁撤,重新編制了第三艦隊,主要守衛國際日期變更線以東到美國本土的東太平洋海區。
圖片:蘇聯海軍的潛艇部隊發展迅猛,讓美國不得不將前沿部署的第一艦隊轉為守衛本土的第三艦隊。
冷戰後,強大的蘇聯海軍不復存在,俄羅斯艦艇在北方的港口中腐敗鏽蝕,美國海軍此時開始重返亞太,並於新世紀後提出了「印太戰略」,將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一個戰略區域進行經營。
這樣的話,只依靠駐守日本的第七艦隊就顯得兵力捉襟見肘、戰線越來越長。雖然從2016年開始,美國海軍每年都會調動在本土附近閒得慌的第三艦隊的航母戰鬥群支援印太,前出西太平洋執行任務,並加強其兵力存在,但這種時有時無的部署並不能長久獲得戰略優勢。為此,美國從2020年初就開始考慮在印太結合部的東南亞海區組建一支新的快速反應艦隊,這支艦隊的番號被重新命名為第一艦隊。
圖片:與印度海軍進行聯合演習的美軍航母戰鬥群。
因此,無論是美國海軍自身的兵力部署,還是服務於美國印太戰略的大局,第一艦隊的組建都是必然的。
目前,美國最希望的是將第一艦隊的本部設在新加坡,但新加坡的反應比較平淡,並不熱心第一艦隊進駐新加坡。而其他的可能選擇的基地包括越南的金蘭灣、菲律賓的蘇比克灣等。但東南亞國家目前基本上採取的都是平衡外交戰略,不願意第一艦隊進駐後成為眾矢之的,因此也對美國的提議並不積極。
反而是遠在澳洲的澳大利亞積極性很高。澳大利亞本來就是美國印太戰略的忠實擁躉,近年來一直跟著美國、日本與印度進行海上聯合演習。如果美國第一艦隊進駐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港,將加強澳大利亞本身的防衛力量,同時也能夠為第一艦隊提供較為便捷的後勤保障。
圖片: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兩棲攻擊艦。
如果第一艦隊部署在了澳洲北部的達爾文港,則可以向北與第七艦隊呼應,向西與第五艦隊呼應,同時卡住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戰略要衝,徹底將亞洲大陸的東端給包圍起來,形成一道海上的封鎖線。
從這個角度上看,和目前美國在太平洋上的三條島鏈基地群建設如出一轍!
對此,我們也要高度重視,要有能夠破局的手段和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