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My Dream
Camera
「我夢寐以求的相機」第[ 18 ]篇
說到135旁軸相機,很多人腦海內的第一反應是徠卡,但實際上還有很多小眾又好用的135旁軸相機,它們各具特色,都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相機。
Leica / Minolta CL
時間:1973-1976
放大倍率:0.6×
卡口:徠卡M卡口
測光系統:TTLCds測光
曝光模式: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1/1000s-1/2s
1973年徠卡和美能達合作推出Leica CL,由徠卡設計,美能達生產,作為M5的低端補充型號出現。
CL一共有3種掛牌,正式型號為Leica CL,日本銷售版本是LEITZ-MINOLTA CL,1976年徠卡停產CL後,美能達繼續生產的型號為MINOLTA CL,他們的功能是完全一樣的。
Leica CL共生產65000臺左右,LEITZ-MINOLTA CL和MINOLTA CL產量在20000臺左右。-特點
● 3種取景框線:40mm、50mm、90mm,其中40mm框線始終存在,50mm和90mm框線在裝上鏡頭後自動出現● CL的有效基線長度為18.9mm,比較短,所以不推薦使用光圈過大的中焦鏡頭;由於CL測距窗和卡口距離很近,因此太粗的鏡頭和過大的遮光罩可能會造成遮擋。CL是徠卡M卡口,幾乎所有的徠卡M系鏡頭都能使用,但CL在推出時有兩隻原配鏡頭:Summicron 40mm f/2和Elmar 90mm f/4。-總結
CL是徠卡最小的旁軸相機,它實惠耐用,小巧漂亮,對於那些需要一臺易攜帶且能適配出色鏡頭的人來說,CL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樣 片
Minolta CLE
時間:1981-1985
放大倍率:0.58×
卡口:徠卡M卡口
測光系統:TTL中央重點測光
曝光模式:光圈優先/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1/1000s-1s
自1980年Minolta CLE上市,在可更換鏡頭的RF相機中地位很高,直到徠卡M7的出現,可見這臺機器多麼出色。
● 第一臺擁有SPD精密TTL測光的M口RF相機相機(直到1986年M6出現)
● 第一臺擁有閃光TTL調光的M口RF相機相機(直到1998年M6 TTL出現)
● 第一臺光圈優先AE的M口RF相機(直到1999年KONICA HEXAR RF出現)
● 第一臺使用精密無級式調節快門的M口RF相機(直到1999年KONICA HEXAR RF出現)
● 第一臺可使用無震動電子快門線又同時兼容機械快門線的M口RF相機
-TTL
TTL是CLE最重要的一項技術
它通過在快門上布置白點,隨時反射從鏡頭進入光線,然後暗箱底部SPD對它進行測光,這種方式避免了像Leica M5和CL一樣用測光臂會產生震動,也更好的適應各種超廣角的應用。
CLE的TTL測光具有全時性,就算在快門在開啟時,拍攝環境的光線瞬間發生變化,相機都可感知而作出曝光的調整,後來Leica M6就是用這樣的測光。美能達CLE系列鏡頭的外形設計都來自徠卡,和徠卡鏡頭基本一樣,40mm和90mm鏡頭基本延續CL:Minolta M-Rokkor 40mm F2和M-Rokkor 90mm F4,28mm鏡頭則是新開發的:M-Rokkor 28mm F2.8,後來被改成28mm f/3.5G,和TC-1的鏡頭是同一隻。-總結
CLE可以說是CL的延續,但是卻比CL更加電子化,作為一臺擁有M口的旁軸相機,它的性價比非常高。樣 片
By Mark Brown
By Mark Brown
Konica Hexar RF
時間:1999-2003
放大倍率:0.6×
卡口:KM卡口
測光系統: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
曝光模式:光圈優先/手動曝光
快門速度:1/4000s-16s
1999年,柯尼卡在大受好評的巧思AF基礎上,推出了可以更換鏡頭的巧思RF型相機。(請戳巧思AF)
-特點
● 巧思RF主體結構採用銅鋁壓鑄合金骨架,純鈦機身的做工極為精緻● 現代化縱走金屬焦平快門,最高快門速度達到1/4000秒,閃光同步1/125秒● 內置卷片馬達,自動回卷,一卷38幀底片用時13秒● 支持中途換卷,在底片未拍完時換卷,它會在將引片捲入片軸前一刻停止轉動;如果你在回卷停止後打開機蓋,可以將片軸取出,只曝光引片
● 取景框分成28mm和90mm、35mm和135mm、50mm和75mm3組6種,取景框非常明亮
● 電池續航能力優異,每對CR2電池可拍攝120-150卷底片-測光系統
Hexar RF測光方式和徠卡M6很接近,測光系統主要依賴於機內的測光元件對塗在快門帘幕上的一塊18%灰的圓形灰斑進行局部測光,測光非常準確。-版本
Hexar RF的普通版為黑色,後來柯尼卡推出了Hexar RF Limited鈦灰色限量套裝,搭配Hexanon 50mm/f1.2鏡頭,一共只有2001套。
Hexar RF這款相機,無論是從實用還是性價比方面的角度來說,都是非常出色的,不管是作為主力機還是備用機都非常合適。
樣 片
Zeiss Ikon
時間:2004-2012
放大倍率:0.74×
卡口:ZM卡口
測光系統:中央重點鏡後測光
曝光模式:光圈優先/手動曝光
快門:電子快門
快門速度:1/2000s-8s
20世紀70年代初,蔡司停止旗下35mm相機的生產,後來蔡司所屬的Contax和雅西卡合作復活了35mm相機,但Zeiss Ikon卻沒有復活。
直到2004年,生產Contax的京瓷公司停止與蔡司的合作並停止產品的生產,蔡司才復活Zeiss Ikon這個品牌。
- 特點
● Zeiss Ikon最獨特的是它的對焦系統(*旁軸相機的測距精度由3個因素決定:取景器的基線長度、取景器中影像的放大倍率,以及取景器的明亮度)Zeiss Ikon的取景器設計與一般的設計不同(帶有焦距亮框的疊影直接位於採光窗口的後面,疊影面板與採光窗口面板平行,疊影由進入採光窗口的光線直接照亮,不經鏡面反射),使用者會感到Zeiss Ikon的取景器明亮得多。
另外,75mm的基線和0.74的放大倍率使有效基線長度達55.5mm,是迄今為止所有旁軸相機中有效基線非常長的,所以它的對焦精度非常準確。
蔡司依康銀色限量本共生產了1200臺,黑色普通版於2012年停產。很多人都拿它和徠卡M7做比較,除了相似的外形和功能設計,Zeiss Ikon的取景器比M7更清晰明亮,快門聲卻比M7略大,價格只有M7的一半左右。
樣 片
By Rex Leung
By Nicolas Borenstein
Rollei 35RF
生產時間:2002年
放大倍率:0.7×
卡口:RM卡口
測光系統:中央重點平均測光
快門速度:1/2000s-1s
祿來在2002年推出了它的第一臺35mm旁軸取景式相機Rollei 35RF,RF來源於35mm Range Finder Camera中字頭的部分。
-品牌歷史
祿來在前幾年有了復甦135旁軸相機的計劃,但是相機需要重新設計且研發費用高昂。於是,祿來選擇了與科西那-福倫達(COSINA -VOIGHANDER)公司合作,在2002年5月出品的福倫達BESSA-R2型135旁軸相機基礎上,設計出祿來35RF的機身。其機身的生產是在日本完成,鏡頭則是在德國生產的。
-特點
● Rollei M(RM)卡口,可以使用徠卡M口和L口的鏡頭● 取景器內取景框可以通過手動鈕選擇,有對應鏡頭焦距為40mm,50mm,80mm的取景框,其中40mm和50mm取景框單獨顯示,而選擇80mm時,分辨顯示對應焦距為40mm和80mm的取景框。-鏡頭
祿來在推出35RF的同時,也推出了與之相配的兩款鏡頭:Sonnar 40/2.8 HTF和Planar 80/2.8 HTF,在成像的銳度和色彩還原方面有不俗的表現。
Sonnar 40/2.8 HTF鏡頭採用與1974年上市的Rollei 35S完全相同的結構,採用HFT鍍膜工藝,從鏡片研磨到組裝都在德國祿萊公司主工廠進行,該工廠也同時生產Rolleiflex雙反相機。
-總結
Rollei 35RF靈活小巧的機身、金屬材料的質感、機械運動的節奏,簡捷而精確的操作,都讓使用過的人讚嘆,尤其是拍出的影像銳利而不失層次,色彩還原真實而不誇張。
樣 片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這些135旁軸相機,Zeiss Ikon曾經有一句廣告語:
一些人喜歡另闢蹊徑
EDITOR 編輯 : 冴空
更多文章
Read more
"Follow"
高端攝影器材集合店
喜歡就點"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