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吃飯看劇養出贅肉、打遊戲打到頸椎疼、嗑瓜子嗑到上火……不少人都在2020年的春節在家宅出了「後遺症」。
「我天天在家追劇、吃飯、睡覺,體重直線上升。」28歲的曉夏是患有「宅家後遺症」的其中一員。看著體重秤上持續上升的數字,她意識到該減肥了,不然6月要徒傷悲了。彼時,線下的健身房還未恢復營業,經朋友介紹,她開始在家雲健身。「一張瑜伽墊、一部手機,就可以上課,特別方便。」曉夏向《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5月下旬,我開始在家附近的健身房鍛鍊。現在,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都成為了我每天的必修課。」曉夏說。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人和曉夏一樣選擇線上健身,加入「客廳狂歡」。隨著全國各地的健身房陸續開門營業,有些人從「線上」轉戰「線下」,也有些人開啟了「線上+線下」的健身模式。即便如此,客流量減少已經成為線下健身行業不爭的事實。
教練線上授課
學員居家健身
疫情催熟了健身行業「線下」到「線上」的轉變,不少知名健身機構在疫情期間開啟線上課程。團操健身房J&J和威爾斯分別在1月27日和1月29日開啟線上家庭視頻訓練;超級猩猩、一兆韋德和樂刻分別在1月31日、2月1日開啟線上直播課程。
除了開設線上課程,多個健身平臺還採取多種形式吸引用戶。Keep引入了當下網紅直播的流行元素,找來了「口紅一哥」李佳琦作為語音加油官推出居家戰「疫」系列活動。樂刻推出宅家訓練營等課程,全平臺教練網上教學,其內容播放量單月達到約20億次。超級猩猩在一直播平臺上的「超猩家裡蹲」帳號高峰時期有幾百萬人在線觀看。
怪獸體育執行總裁陳柏齡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線上健身對於健身行業最大的影響在於入門門檻的降低。健身小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智成本、時間成本或者金錢成本才能開始健身。線上健身提供了一個更加便捷的入門渠道,健身小白需要花費的各項成本都接近於零。」
業內人士分析,經過此次疫情,線上健身的用戶規模將進一步增加。根據艾媒諮詢的數據,2017年至2020年中國運動健身客戶端用戶規模不斷增長,但增速放緩,預計到2020年用戶規模可達3.52億人,增長率為12.1%。
不僅頭部健身企業加速布局線上,一些本土健身房也瞄準了線上市場,通過教練拍攝教學視頻或直播的形式,以維繫健身房的用戶關係。
「疫情期間,我們建立了會員服務群,定時向會員們發送視頻教學課程。」蘭州市某健身房負責人徐海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道,「健身教學小視頻發布了一周之後,部分會員反饋,收到視頻教學不能即時得到指導,在群裡互動教學不夠方便。我們就推出了即時在線健身指導服務,該服務推出之後,反響特別好」。
「除此之外,部分教練還在抖音上面直播,這幾個月,我們的抖音號增加了不少粉絲,主要粉絲群體還是以會員為主。」徐海表示。
安信證券分析師諸海濱也表示:「健身俱樂部開設線上課程,不僅僅維持了線下會員的粘性,在疫情這一特殊期間,也有效緩解了用戶在居家隔離的空閒和壓力。」
線下客流量還有待恢復
從事文員工作的小南是健身房的「常客」。疫情發生前,他基本上每天晚上都去健身房。疫情宅家期間,他開始加入線上健身隊伍。「線上健身很方便,但總覺得自己做的動作不夠標準。」小南告訴記者,他5月下旬已經開始在家附近的健身房鍛鍊了。
跟小南一樣需要教練指導的會員都轉戰去了「線下」。《證券日報》記者在6月16日走訪部分健身房發現,雖然來上課的會員不少,但客流量減少已經成為線下健身行業不爭的事實。
以蘭州市七裡河區某健身房為例,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雖然該健身房的所有區域包括團操房、泳池均已開放,但來健身的會員卻不是很多。
在器械區,兩三個會員戴著口罩默默擼著鐵;往常搶手的跑步機,現在僅有四五個會員戴著耳機奮力奔跑;隔壁操房放著舒緩的音樂,教練帶領著會員們放鬆拉伸;單車房中放著動感的音樂,動感單車課正在教練帶領下火熱進行中;泳池中,幾個小朋友背著浮板在水中學換氣。
「我們店是4月25日營業的,當時僅恢復了樓上的器械區。5月19日,店內所有的區域都開放了。」該健身房負責人徐海向記者表示,「工作日來上課的主要是團操課和私教課的會員,周末來遊泳的小朋友比較多。」
陪同小朋友來遊泳的家長告訴記者:「這裡檢查措施比較完整,我覺得還是挺安全的,所以6月初就帶小孩來遊泳了。」
「前段時間對會員做了回訪,有部分會員表示,戴口罩健身太難受,不戴口罩又覺得不安全,還不如在家健身。所以,總店和分店的客流量目前還沒有完全恢復,僅恢復了五成。」徐海表示。
陳柏齡向記者表示:「據我了解,目前除了北京部分健身房剛剛暫停營業,全國其他城市的健身房基本上都已經開始運營。受疫情影響,目前大部分健身房的客流量可能還沒有恢復到往年同期的客流量,全面復甦尚需一些時日。」
部分線上流量轉化到線下
線上健身的火爆是否會衝擊到傳統線下健身機構?答案是否定的。陳柏齡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健身行業還是以線下體驗為主,這一點從三個方面能得到體現。第一,反饋不及時。健身小白在運動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動作沒有教練標準,沒有人去糾正他的動作正確與否;第二,監督作用弱。線上健身的監督作用一般都比較弱,很大程度需要靠用戶自覺,所以很容易懈怠;第三,環境和器材受限。相比於在家裡健身,健身房器材比較全面,教練和場館能夠帶來良好的環境體驗和設備體驗。」
「幾個月的居家健身過程會讓人們養成健身的習慣,然後他就會對健身產生更多、更專業的需求,繼而他就會回歸到線下去健身。所以,線上健身對整個健身行業是有促進作用的,而不是相互競爭的關係。」陳柏齡進一步表示。
上述健身房負責人徐海也表示:「目前,店裡來上課的除了部分老會員,還有一些新會員,這些新會員都是因為看了教練的直播,選擇來辦卡。現在我們的線上直播課程還在繼續,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非會員駐足,努力將線上的流量轉化到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