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0年2月13日8時
全國累計確診新型肺炎達到59901例
在這個疫情防控的重要時期
民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戴口罩,勤洗手,做防護」
重視自身防疫工作
口罩、消毒酒精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備物品
(來自微博@Lolisai)
坐飛機究竟哪些防疫物品不能帶呢?在防疫期間安檢級別紛紛升級的情況下,為了避免大家遇到行李扣留、延誤時間等問題,小橫準備了一份詳細的防疫物品攜帶指南,希望能為小夥伴們答疑解惑!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絕對不可以帶上飛機
75度醫用酒精
(來自微博@鮮花村夜市的三十)
專家表示75度酒精可有效滅活新型冠狀病毒,大家都把它作為「居家旅行必備」去哪都要擦一擦。 但按照民航局的相關規定,嚴禁旅客攜帶易燃物品登上航空器,75度醫用酒精屬於易燃物,無論是出於消毒還是何種用途,都嚴禁攜帶。 酒精消毒溼巾
(來自微博@萬家泡)
那有的小夥伴會說「酒精消毒溼巾總可以了吧?」 溼巾是否能帶上飛機是根據其中所含酒精液體的濃度和所含液體的量來進行判斷。如果你攜帶的溼巾內含75度酒精,屬於易燃物,正常情況下是不可以帶上飛機的。 84消毒液
市場上銷售的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鈉為主的高效消毒劑,有效氯濃度為5%、10%,屬於航空運輸的危險品,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小橫提醒: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不能和潔廁靈合用,否則會產生氯氣造成呼吸道損傷。 雙氧水消毒液或過氧乙酸消毒液
這兩種消毒液的主要成分超過安全濃度,一旦攜帶上航空器,對飛機飛行和機上人員的安全都會造成威脅,所以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 含高錳酸鉀或含氯消毒片
(來自微博@LOU琳-LIN)
雖然產品為固體,類似藥片,但是由於所含成分屬於航空運輸危險品,所以旅客不能將其帶上飛機。 漂白粉
漂白粉是氫氧化鈣、氯化鈣、次氯酸鈣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鈣,有效氯含量為30%-38%,旅客不能託運,也不能隨身攜帶。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不可隨身攜帶但可託運
免洗洗手液
(來自微博@本本醬呀)
市面上大多數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濃度酒精,以達到消毒的作用,一般濃度在60%-80%之間。如果酒精濃度小於70%,不能隨身攜帶登機,可以託運,託運時應放置在零售包裝內且每瓶不超過500mL。 水銀體溫計
疫情當下,很多小夥伴十分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想隨身攜帶體溫計。 但是水銀體溫計是不能隨身攜帶乘坐飛機的哦,將其放在特定保護盒,包裝符合規定,可以託運一支。這些「個人防疫物品」
可在飛機上隨身攜帶
對於一些不會造成安全隱患的物品,是可以攜帶乘機的。 電子體溫計
如果電子體溫計含有鋰電池的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或鋰含量不超過2克。在做好防止短路措施的前提下,是可以隨身攜帶乘機的。
醫用口罩、N95口罩、外科桶帽、浴帽、護目鏡、普通防護服、橡膠手套等都可以隨身攜帶上飛機。 坐飛機如何有效保護個人健康? 出發前,使用航旅縱橫「全國航班動態運營實況」功能,可以隨時查看各機場的計劃、已完成及取消架次,進出港航班數等實時數據,做到心中有數。 可在航旅縱橫App首頁或直戳連結進入https://www.umetrip.com/app/antiepidemic_chart/app.html 宅在家裡,也可以掌握最新民航實況哦! 到機場,一定一定一定要在公共空間環境內堅持佩戴口罩,同時可以戴上帽子以及橡膠手套,建議女士將頭髮紮起。 在非常時期,機場中可能面臨多次脫帽體溫測量等流程,小夥伴們要耐心排隊哦,避免擁擠並保持距離,減少與他人的近距離接觸。 可以使用小橫提前值機、使用自助託運行李服務等減少不必要的排隊。 將手機、電腦、充電寶、液體物品等提前歸納,減少安檢排隊時間。 根據疫情防控要求,民航旅客需填報「旅客信息登記卡」。為減輕線下使用公共書寫工具填報時的壓力,可使用航旅縱橫「民航旅客健康申明填報系統」進行填報。 向乘務人員索要瓶裝水,小瓶口可避免飛沫落入瓶中;如果所乘坐航班有餐食發放,可以錯峰用餐,避免飛沫傳染。 回到家第一時間將外出衣物進行清洗消毒,時刻關注航旅縱橫「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同航班自動通知系統」推送,如有乘坐某航班的旅客確診,航旅縱橫會將該信息自動推送提醒所有同機的航旅縱橫用戶,無需自己查詢。 最後強調 在疫情期間出行,注意個人衛生的同時,要牢記以上乘機規定,多一份普及才能多一份安心! 所以,為了大家在疫情期間可以坐飛機過安檢都能更加快速、順利,馬上「轉發」擴散給身邊的朋友吧!希望每個人都能健健康康地度過這一難關!
來源 航旅縱橫
編輯 劉添元
編審 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