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足協新政勢在必行,也經過了「先發風」,後公布這樣的一個過程,但是對於12月14日中國足協發布的《關於發布2021-23賽季》中超聯賽俱樂部財務約定指標的通知,仍然「一石激起千層浪」。足協明確公布關於外援與國內球員的限薪令,各俱樂部必須改為中性名,以為中超、足協杯、亞冠單場贏球獎的限令。
對於這些政策的重磅出爐,新華社認為,足改方案制定俱樂部和薪酬管理規範,探索實行球隊和球員薪金總額管理,有效防止球員身價虛高、無序競爭等問題。新政或將在一段時間內造成大牌外援流失、中超觀賞性降低,但從長遠來看,助力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加強本土人才培養,進一步抑制「金元足球」和投資泡沫。
但《羊城晚報》記者林本劍對足協策划進行炮轟,該記者在微博上寫道:「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一些內容,總結起來,6個字:屁股決定腦袋。」該記者稱限薪沒問題,大多數本土球員年薪確實高,甚至500萬元頂薪仍高,水平跟收入不成正比。「但外援該不該也跟著這樣一刀切?如果是一般外援這個數可以,但超級外援,這個數太低。」
「這一限薪,超級外援合同到期後,只能走人。你說保利尼奧這樣的在中超只值300萬歐元?」林記者不同意,「沒有超級外援,不影響聯賽觀賞性」觀點,「怎麼可能!今年有球隊全華班出戰的場面,那踢得叫一個醜陋,根本看不下去。陳主席也說了,自己看了有些球隊的比賽,有沒有外援判若兩隊,簡直天壤之別。沒外援,那水平跟中甲差不多,你說不影響觀賞性?把奧斯卡、穆伊等全拿下,你看看上港什麼水平。」
林記者表示,任何一個聯賽,沒有明星就沒有吸引力。比如歐洲五大聯賽、NBA的擁躉眾多,「聯賽沒有明星,中超憑什麼五年賣80個億?秘書長所言的「亞洲第一聯賽」的名號還會坐得踏實嗎?」「中超至今,投入最多的俱樂部是誰?上港估計和恆大有得一拼。身價最高和收入最高的兩位外援,都是上港引進的。」
林記者還對足協秘書長所說的「限薪有助於本土球員留洋」,給予否認。「留洋除了球員本人意願外,更重要的因素難道不是球員的水平?」人家憑什麼接收你?因為球員身後有號稱所謂的全球最大市場嗎?真這樣,五大聯賽不得處處是中國球員,怎麼還會有『飲水機管理員』?」談及限薪中一大堆「關聯」,林記者表示,「難道不該問問,中國足球現在最大的關聯是誰和誰嗎?恆大和蘇寧、富力和建業什麼的,跟那個關聯比起來,那真是弱爆了。為了證明我這純屬瞎猜,所以,特謝拉不會加盟碼頭,對吧?」
【歡迎關注"萩龍觀世界",支持中國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