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弒母?吳謝宇庭審從容冷靜、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專家分析

2020-12-27 騰訊網

12月24日

備受社會關注的

北大學子弒母案

在福州中院開庭審理

當事人吳謝宇

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

整個庭審持續了4個多小時

當庭未宣判

福州中院

據媒體披露

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

「不如和我媽一起死,

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

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解脫」。2015年春節形成這個想法後,4月份起吳謝宇就開始策劃殺害母親一事。2015年7月10日用槓鈴趁著母親換鞋時將其殺害。

參加庭審的人士稱,法庭陳述中的吳謝宇,從容冷靜,「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只有在談到弒母細節時,「此前情緒穩定的吳謝宇發抖。」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庭上的吳謝宇「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

吳謝宇被羈押在福州市第一看守所

紅星新聞曾採訪過吳謝宇身邊的親戚和同學,以及逃亡期間的同事,經過這些人描述的碎片,曾還原和拼湊出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吳謝宇:

學生時期的優秀學霸、關心同學、孝敬母親的吳謝宇;

弒母逃亡,在夜店做男模、與性工作者戀愛的吳謝宇。

12月25日

犯罪心理學和人類學領域等專業人士

針對吳謝宇自述的殺人動機

進行了分析

如何看待吳謝宇在法庭上的表現?

其陳述或在掩蓋真實的作案動機

中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武伯欣在看過了媒體報導中吳謝宇的法庭陳述後表示,他認為吳的陳述,符合犯罪心理學上罪犯對自己犯罪行為合理化的心理。

武伯欣:「(弒母的真實動機)如果能深挖出來,吳謝宇就不會在法庭上這麼從容。他的心理的防線就會徹底的瓦解,在法庭上可能會痛哭流涕下跪了。」

在法庭陳述中,吳謝宇提到自己曾嘗試自殺,武伯欣對此也持懷疑態度,「(曾嘗試自殺)到底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很難說。因為已無法考證。」

根據自身專業背景和工作經歷,武伯欣說,罪犯在面對在司法機關介入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所有的犯罪行為合理化,「實際上這種合理化的直接的目的是減輕自己的罪名,這是人所謂的逃避心理的反應。」結合媒體披露的吳謝宇法庭陳述,武伯欣分析,「吳謝宇庭上陳述內容,似乎是在責怪父親的死亡,認為是父親的死亡影響了他的正常心理,這叫歸因於外。」

武伯欣解釋,心理學上認為,任何行為都有一個歸因。而吳謝宇的典型特徵是把一切歸因於外,實際上是在掩飾自己法理上的和道德層面的不可饒恕性,這是一種掩蓋行為。

如何看待吳謝宇陳述的弒母動機?

不相信

結合在弒母之後,吳謝宇的生活軌跡巨變,武伯欣表示他並不相信吳謝宇在法庭上陳述的作案動機。

「他整個逃逸的過程,包括嫖娼,或者自己做男模,實際上這些行為說明他很激情快樂。事後整個行為,不像有些人犯罪以後,負罪感特別重。」

福州警方發布的懸賞通告

武伯欣認為,吳謝宇在法庭陳述中,試圖用自己的邏輯,把弒母動機背後的理性思考展示出來,「從他心理上說這個好像是理性的操作,我覺得這不是理性的,實際上是一種個性的極端異化,他的舉動是人性個性的缺陷已經極端異化。」武伯欣分析,常態性的個性異化,往往是一步步變化的,「比如說跟他媽媽商量,或者是他媽媽打他了,慢慢積怨,然後一步一步的,而吳謝宇沒有。」

至於其真正的弒母動機武伯欣認為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

需要偵查審訊人員深入挖掘,吳謝宇的成長環境到底是棍棒型的家庭還是溺愛型的家庭,「棍棒型的家庭可能會引發較大的衝突以及仇恨。」;

其次

是需要探究在吳謝宇進入北大離開家庭之後,還有一些什麼因素影響了母子關係?比如經濟問題或者情感問題等,「深挖這些心理衝突和犯罪背景是非常值得的,但恰恰在我們偵查審訊環節或者檢查起訴是不足的。」;

最後

武伯欣認為,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始終存在著 AB面。A面看著都挺好,B面的東西恰恰才是具有驅動性的,「這個案件恐怕在B面上還有很多值得去研究的問題,或者去深挖的因素,我們研究犯罪心理,更注意在B面上。」

吳謝宇2016年2月4日被拍到曾在河南某處ATM機取錢

本文綜合自:紅星新聞、成都商報

相關作者:沈杏怡 任淼琳

微信編輯:佳思敏

校對:車車

◢ 猜你想看

14戶人家共用一個廁所,7戶一個廚房!上海這樣的隱秘角落,他們蝸居了48年…

與毛澤東分離三年後,楊開慧寫下這一封「情書」,遺憾的是…

今天下午,上海又拿下兩個「世界第一」!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下載上觀新聞APP

嘿,星標我們了嗎?

「嗯,這篇正在看

相關焦點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 或掩蓋真實的作案動機
    據媒體披露,吳謝宇在庭上供述自己的弒母動機是:「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了。」他自述因為覺得父親去世後,母親很痛苦,於是他想到幫助母親「解脫」。2015年春節形成這個想法後,4月份起吳謝宇就開始策劃殺害母親一事。2015年7月10日用槓鈴趁著母親換鞋時將其殺害。
  •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
    北大教授給說法: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前後為何顯得異常冷靜?「北大學子弒母案」是近幾十年來高校學生殘害母親的第一案。該案之所以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就是因為犯罪嫌疑人吳謝宇表面上看上去不僅是一位學霸,還是一位十分孝順的孩子。吳謝宇在殘害母親的過程中,所作所為令人髮指。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專家回應 吳謝宇法庭講述作案細節旁聽者直呼不...
    參加庭審的人士稱,法庭陳述中的吳謝宇,從容冷靜,「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只有在談到弒母細節時,「此前情緒穩定的吳謝宇發抖。」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庭上的吳謝宇「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 』」整個庭審持續了4個多小時,當庭未宣判。
  • 吳謝宇供述弒母動機:不如和我媽一起死,這樣就可以和爸爸在一起
    吳謝宇身邊的親戚和同學,以及逃亡期間的同事口中的他,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吳謝宇: 在北京大學上學期間,學生時期的吳謝宇是一名優秀學霸。
  • 北大學子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專家回應:或掩蓋真實作案動機
    參加庭審的人士稱,法庭陳述中的吳謝宇,從容冷靜,「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 只有在談到弒母細節時,「此前情緒穩定的吳謝宇發抖。」 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庭上的吳謝宇 「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
  • 媒體披露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 犯罪心理學專家:符合將犯罪行為合理...
    參加庭審的人士稱,法庭陳述中的吳謝宇,從容冷靜,「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只有在談到弒母細節時,「此前情緒穩定的吳謝宇發抖。」看到母親死後慘狀時,庭上的吳謝宇「哆嗦著身體說『好可怕、好可怕。 』」↑福州中院整個庭審持續了4個多小時,當庭未宣判。
  • 「吳謝宇弒母案」將擇期宣判,舅舅參加庭審
    據紅星新聞消息,今日上午法院對吳謝宇涉及的經濟糾紛部分進行了審理。此前,吳謝宇曾向舅舅及其父親朋友借錢,吳謝宇舅舅借款近80萬元,父親朋友借款60萬元左右。24日早晨,記者前往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表達想參與吳謝宇案旁聽的意願,法院門口的工作人員以席位已滿拒絕,現場十餘家媒體記者亦未能進入。
  • 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誘因,動機及警示
    一些專家從技術角度分析了吳謝宇的弒母動機,但筆者認為說得還不夠明白。下面,筆者從外因內因兩個方面來揭示吳謝宇為什麼殺害自己的母親。結合吳謝宇自述的弒母動機分析,吳謝宇擔心自己會和父親及爺爺一樣死於肝癌,而他成大事的夢想就會毀於一旦,特別是父親離世後母親又變得易怒,可以揣測這種擔憂已經壓抑到令他喘不過氣來,多次產生自殺的念頭應該也是這個原因,當然不排除學業和準備留學等壓力。
  • 李玫瑾談吳謝宇案:犯罪與馬加爵相似,是精緻的利己者
    中國知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東方網記者劉理12月29日綜合報導: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引發社會關注。12月28日,中國知名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在其微博談及吳謝宇的犯罪心理,稱吳謝宇較真實的殺人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
  • 北大吳謝宇弒母案開庭:「這些追問」,為何比判決結果更為重要?
    吳謝宇學生時代的生活照 隨著吳謝宇弒母案正式進入庭審階段,有關這起慘絕人寰的弒母悲劇案再次進入媒體輿論視線。 要知道,從吳謝宇被列為有重大作案嫌疑者開始,有關案情的各種傳聞就已經開始發酵,直到吳謝宇正式被批捕,弒母悲劇背後的原生家庭之惡才進入後輿論階段,但是在沒有正式庭審之前,所有關於案情的信息增量也多是基於知情人的透露,這在一定程度上勢必會造成信息傳遞上的「失真」。
  • 「北大才子」吳謝宇弒母真實動機成謎,吳母筆記或成解開謎題關鍵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幾乎所有人都看好的超高智商人才,卻倒行逆施,犯下弒母的滔天大罪,如此大的「期望」落差讓所有人都迫切地想搞清楚掩藏在罪行背後的真實動機;二、吳謝宇弒母的真實動機為何,目前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吳謝宇卻一再用自己的高智商在法律面前賣弄風情,向世人推銷他的協助母親自殺說。卻不知道,但凡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腦袋一轉都能辨明其中的水分幾何。
  • 北大學子吳謝宇涉嫌弒母,我們為何這麼好奇?哪些疑點引發爭議?
    吳謝宇當年的形象網友以及社會公眾對吳謝宇涉嫌弒母一案一直保持著極大的好奇意識,這也並不奇怪,因為,人們總是希望探究案件的根底,並從中得出一些經驗教訓,這也就是我們常言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吧!社會公眾之所以緊抓北大不放,不僅僅是吳謝宇涉嫌弒母本身難以理解,而是人們希望一所名校應該有更好的教育質量,期待北大也要吸取教訓。其二,「涉嫌弒母」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也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這樣的行為一直被認為是「大逆不道」,有悖於天理。
  • 吳謝宇自述弒母動機吳謝宇殺母謝天琴原因 吳謝宇弒母案細節披露...
    2020年12月24日,被捕一年多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在庭審中他引經據典,邏輯清晰,即便是連續發言20分鐘,吳謝宇嘴巴一刻不停,思維十分縝密。  不同於其他犯人那樣沉默寡言,在庭審現場上,他的口若懸河,讓在場的所有人很難相信這樣聰明的人居然是一名罪犯,而且還是弒母案的犯人!  如今吳謝宇弒母案,成為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 如何看待吳謝宇弒母動機?撇開犯罪事實談動機,一切都是自欺欺人
    很多時候,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樣,得到的答案自然就各不相同,甚至是彼此對立。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說法其實更說明了一個問題:吳謝宇在法庭上很努力地向大家陳述自己弒母的動機,聲淚俱下痛入骨髓是為了引起大大家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逃脫法律的制裁,然而,引經據典侃侃而談卻暴露了他的真實動機不純。
  • 弒母的吳謝宇真的擁有多重人格?
    曾經轟動一時的「吳謝宇弒母案」再次成為公眾輿論的焦點。 他為何要弒母?至今還是個謎。案發當天,他趁其母換鞋時用啞鈴砸死了她,他交代了犯罪動機,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幫媽媽解脫」。
  • 北大學子弒母案庭審現場:吳謝宇滔滔不絕20分鐘,殺媽媽是因為……
    「在福州中院第二法庭的庭審現場,這位曾經的北大高材生展現了自己高智商的一面:引經據典、邏輯清楚,對多個小說、影視劇中的細節如數家珍,連續20分鐘發言幾乎不停頓。」被捕一年半後,12月24日,涉故意殺人罪、詐騙罪、買賣身份證件罪的吳謝宇走上被告席,接受審判。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弒母一案近日在江西開庭審理,四年前吳謝宇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且分身,隨後又詐騙親友巨款,因為其殺人手段殘忍加上其北大學霸的身份,吳謝宇的事件也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吳謝宇身邊人都對此表示驚訝,因為受害人謝天琴對兒子非常好,母子倆從未有過矛盾,那麼吳謝宇為何弒母,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 「北大學子」吳謝宇殘忍弒母,其動機緣何讓人難以信服
    然而,北大學子吳謝宇卻刷新了我們一貫的認知,他殘忍地殺害了自己的母親。且不管他是出於什麼樣的理由或者動機殺害自己的母親,就這件事本身而言,就是一件影響極其惡劣的行為。無論是道德層面,還是法律角度,對於這種惡劣行徑都是極度反對並嚴厲禁止的。古人嘗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有絲毫損傷。
  • 吳謝宇弒母永遠是逗號!他曾是全校第一名、學霸、北大三好學生!
    他於2015年7月10日製造了震驚全網的弒母案。2019年4月21日吳謝宇在重慶江北機場被抓。據悉,吳謝宇弒母案於2020年12月24日一審,擇期宣判。其二、對編造虛假信息,隱瞞弒母事實時間超過半年之久。其三、他殺死母親後,將屍體用活性炭等層層包裹。其四、吳謝宇交代作案動機時不老實,前後說法不一。先說因父親去世以後母親過得很痛苦,他是幫助母親解脫,後又說協助母親自殺。
  • 專家分析稱,吳謝宇至少遭受了三方面「巨大」心理創傷
    截圖吳謝宇弒母案引起各方面的關注和評論。有人痛恨他,有人同情他,還有專家稱吳謝宇遭受了巨大心理創傷,不少人談到家庭教育問題。他弒母后把所學活性炭知識用於包裹母親的屍體,就是防止屍體散發氣味。屍體一旦散發出氣味,他的罪行就會很快暴露。弒母之後,學霸吳謝宇為啥如此冷靜、冷酷(冷淡苛刻,殘酷無情,毫無同情心)?如果這是一道閱讀理解題,我們該怎樣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