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小米官宣,小米80W無線秒充,4000mAh電池8分鐘即可充一半,19分鐘能充滿,再次刷新行業記錄。
小米80W無線充電
小米:
在無線充電領域,國內手機廠商小米、OV、realme等一直發展很快,技術已甩開了蘋果、三星等國際大公司。尤其是小米公司的無線充電技術,仿佛每天都在進步。
2018年3月:小米MIX2S 7.5W;
2018年10月:小米MIX3 10W;
2019年2月:小米9 20W;
2019年9月:小米9 Pro 30W;
2020年3月:技術預研 40W;
2020年8月:小米10至尊紀念版50W;
2020年10月19日上午,小米無線充電技術再次突破!首發80瓦無線秒充,僅隔兩個月,便超過小米10至尊紀念版創下的50瓦量產紀錄,領跑無線充電行業。
小米雷軍10周年演講
小米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無線充電龍頭企業。
科普:
無線充電又稱感應充電、非接觸式感應充電,是利用電感耦合,利用供電設備將電能傳送給用電設備的一種技術。
無線充電分三種方式:電磁感應充電,磁場共振充電,無線電波充電。
電磁感應充電:初級線圈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產生電流,從而使能量從提供者傳到使用者。
磁場共振充電:由能量發送裝置和能量接受裝置構成,兩個裝置調整到相同頻率,它們可以交換能量。
無線電波充電:由微波發射裝置和微波接收裝置組成,可以捕捉到無線電波能量,隨負載作出調整,保持穩定的直流電壓。
歷史:
1890年,著名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就已經做了無線輸電試驗,實現了交流發電。特斯拉有一個偉大的構想,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以徑向電磁波振蕩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低頻共振,再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但因財力不足,特斯拉的大膽構想並沒有得到實現。一個偉大的科學設想就這樣胎死腹中。
交流電之父 尼古拉.特斯拉
2007年6月7日,麻省理工研究團隊在《科學》雜誌的網站上發表了研究成果。通過共振技術成功"抓住"了電磁波,傳輸裝置和接收裝置在特定的頻率下實現了無線傳導。這項技術經過多次試驗,已經能成功為一個兩米外的60W燈泡供電,該技術的最遠傳輸距離可以達到2.7米。
前景:
應用前景:
1、智慧型手機、平板、筆記本的應用;隨著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的大量出貨,越來越多的人擁有多個電子設備,大家都希望多個電子設備能夠同時充電,而有線充電顯然無法做到這一點;無線充電不僅能夠做到多個設備同時充電,還可以讓你在咖啡館、圖書館、車站等隨時充電。
2、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很多電動車主為電動汽車充電而煩惱,可今後,電動汽車可以實現「即停即充、邊走邊充」靈活充電,因為無線充電是未來電動汽車便捷可靠充電的最佳解決方案。目前電動汽車已經實現靜態和動態充電,靜態無線充電的功率傳輸能力達到11千瓦,效率超過94%,有效電能傳輸距離大於22釐米。動態充電,實現車速達到120公裡/小時條件下大功率傳輸,整體效率達到88%。
3、機器人無線充電;隨著工業自動化的發展,工業機器人也越來越多,無線充電具有充電無火花、更安全,無需設置特殊充電區域,減少備用電池,隔空充電,使用壽命更加長久等優點,同時機器人更可以邊工作邊充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是大量自動化工廠必備的選擇。
4、醫療領域;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電子工程師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以無線方式向人體內傳輸電力,從而驅動植入人體內的各種微型醫療器件,如心臟起搏器,神經刺激器,或是未來可能出現的其他類型的醫療器械。這項技術或將開闢一條通往一種新型醫學的道路,在這種新型醫學中,醫生們將更加依賴各種微型器械來治療疾病,而不是傳統的藥物。
植入式給藥裝置
5、可穿戴產品無線充電。可穿戴設備正作為電子元件的一個重要市場領域而迅速興起。 這類設備的一個關鍵要求就是便利性,不僅表現在能夠訪問移動物體上的數據方面,而且還能確保電池每天都有足以持續一整天的續航時間。如果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恰當,一塊充電墊可同時為多個設備充電,無需逐一充電且更能方便用戶外出攜帶充電墊和設備。
經濟前景:
2015年,無線充電設備出貨達到1.44億,其中智慧型手機不到10%,而2020年智慧型手機無線充電設備有望達到10億部,可穿戴無線充電達到2億部,市場突破100億美元。
無線充電市場率先在智慧型手機領域開始,隨著技術的提高,會滲透到越來越多的領域,最終形成一個無線充電平臺,替代更多的有線充電。
缺點:
1、無線充電是一個新技術,設備技術含量高,但同時研究和製造設備的費用大,維護成本也更高。
2、無線充電通過電磁感應等技術,設備消耗的能量也更高,隨著無線充電設備的距離和功率的增大,無用功的耗損也就會越大。
3、無線充電是二次能源轉換,通過高頻的開關控制電能傳輸,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感性電能,當進行大功率傳輸的時候,也產生了大量的磁損。
無線充電標誌
無線充電已經來臨,儘管有一定的缺點,但是無論是技術上、材料上、經濟上、消費者等已經成熟,這是一個大趨勢,是必然代替有線充電的一項技術,在歷史的車輪下有線充電會消失嗎?親愛的讀者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在評論區。
我是科技銘程,期待您的指導、點評、轉發和關注,您的雅正是我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