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電信詐騙,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電話、簡訊、網際網路等電信網絡技術,採取遠程、非接觸的方式,通過編造虛假信息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設置騙局,誘使受害人往指定的帳號打款或轉帳,騙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電信詐騙的特點或者說公式流程就是:無法確認身份的人,通過電話、簡訊、網絡和你溝通,然後要求你打款、轉帳。
生活中,我們只要做到以下幾點,就能防範電信詐騙。讓電信詐騙的犯罪嫌疑人無機可乘。
1、不要點開陌生人發來的簡訊連結。
2、要在正規平臺登網站、網銀。
3、不要在網吧、公共WIFI使用網銀等電子支付平臺。
4、遇到自稱公檢法來電要小心,多數是假冒的。任何在電話裡聽到幫你轉接公檢法的,都是詐騙,公檢法電話是沒有任何轉接系統的。收到此類電話,不論對方怎麼說,直接掛掉。
5、打款、匯款時候一定確認對方真實身份。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切勿向任何人和機構透露,任何支付平臺發給你的「驗證碼」!
銀行、支付寶等支付平臺發來的「驗證碼」,是極其隱秘的隱私信息。驗證碼和密碼是同等重要的,驗證碼給別人,就等於把錢給了別人!
電信詐騙中,中老年人和涉世未深的學生群體是最容易被騙的。只要我們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保持平常心,就不會因為一時貪小便宜而吃大虧。要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如果天上真的掉餡餅了,那一定是陷阱!
2017年8月5日上午,隨著一架中國民航包機降落在吉林長春龍嘉機場,77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機關從斐濟押解回國,涉及詐騙案件50餘起,涉案金額600餘萬元。這是我國首次從大洋洲大規模押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
我們國家一直都重視打擊電信詐騙案件,近年來更是積極協調國外,重金包機辦案,大批藏匿境外電信詐騙分子被抓捕歸案,嚴重震懾了電信詐騙分子。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種新型詐騙公民銀行卡的方式悄然出現。
凌晨三點,海南三亞某飯店的老闆宋女士的手機忽然連續收到幾條簡訊,宋女士懵了,手機在自己手裡,銀行卡也在自己手裡,簡訊驗證碼也沒告訴任何人,怎麼銀行卡的錢就被刷走了呢?
雖然很懵,宋女士還是很冷靜,為及時止損,立刻掛失了銀行卡,隨即報警。
警方經過周到、嚴謹、細緻的調查發現,這是一種新型的利用「嗅探」等高科技手段,盜刷他人銀行卡的詐騙行為。
犯罪分子的犯罪流程是這樣的。
1、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名字、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
2、在人員密集地方架設「嗅探」設備,實時搜索5公裡內的信號。嗅取被害人動態驗證碼。
3、後臺運動腳本進行碰撞,當名字、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四者都對應上,「嗅探」設備就會自動給受害人發送動態驗證碼。
4、最後,犯罪分子利用這些信息,登錄被害人所有的社交網站和支付平臺,發起支付行為。這樣受害人銀行卡的錢,就被犯罪分子盜刷。
他們甚至做到如果你的銀行卡裡沒錢,他甚至會利用某些可以借錢的支付平臺,把你借的錢划走,也就是你借錢,他消費。
那麼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自己的銀行卡被「嗅探」盜刷呢?我們須做到以下幾點:
1、注意自己私人信息的保護。比如手機號碼、銀行卡、信用卡信息等。
2、如果自己的手機信號突然從4G降為2G,立刻把手機調成飛行模式,或者關機。
3、如果收到來歷不明的驗證碼,馬上保存內容,手機關機,然後到報警。
對於新型的「嗅探」盜刷銀行卡的詐騙行為,您有沒有更好的防範措施?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