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談論「內卷」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2020-12-05 澎湃新聞

「所以有暫時還沒內捲化的嗎?」

在豆瓣話題「你所在專業或從事行業有哪些『內卷』現象」下,一位友鄰問道。這個話題因「內卷」的爆紅收穫了259萬次瀏覽,儘管回答總數只有200多條,觸角卻很廣,求職、晉升、育兒、升學、婚戀等都被圈入其中。

「不內卷的就是新興的沒誕生的行業。」有人回答道。這多少印證了網友們的那句調侃——「萬物皆可卷」。

這種包羅萬象的魔力,是學術名詞「內卷」出圈的原因,如今它的無處不在,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厭倦甚至反感。

但即便存在被濫用的嫌疑,這個熱詞仍有被關注的價值。如人類學家項飆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所說,「用詞是個社會現象」,「內卷這個詞還是很直觀的,它顯然反映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借著「內卷」,人們表達了什麼?

上世紀80年代,歷史社會學家黃宗智將「內卷」(involution)引入漢語時,對這個舶來詞的核心解讀是「沒有發展的增長」。

這個概括成了一個支點,人們借著它演化出N種對「內卷」的生動解釋,比如「凡人的軍備競賽」、「無意義的精益求精」、「茴香豆的『茴』有幾種寫法」,又利用它撬動各類話題,說出心中所想。

繼續深究「內卷」的定義,此時顯得無趣且多餘。名詞解釋背後的社會觀察和自我表達,是「內卷」走紅事件中更有探索價值的部分。

所以人們都說了些什麼?

我們以「內卷」為關鍵詞,爬取了微博綜合搜索下的最新50頁內容、知乎問題「什麼是社會內捲化?」以及豆瓣話題「你所在專業或從事行業有哪些『內卷』現象」的所有回答(數據說明見下圖備註),

儘管帶著「萬物皆可卷」的預設,但完成詞頻統計後,話題延展的廣度仍讓我們感到吃驚

在這些被提及頻率不低於50次的詞語中,你可以找到頻繁出現在政治課本中的詞彙,比如「資源」、「發展」、「資本」、「生產力」、「制度」、「蛋糕」、「分配」和「市場」;許多動詞在剔除賓語後,仍展現出帶著情緒的生動,比如「競爭」、「努力」、「剝削」、「搶奪」、「陷入」;還可以捕捉到一點時代氣息,比如總和職業發展危機捆綁在一起的「35歲」,社畜的繼任者「打工人」,以及emoji裡「攤手」的表情包。

如果要更聚焦地觀察「內卷」的應用場景,豆瓣話題「你所在專業或從事行業有哪些『內卷』現象」中有更豐富的細節。

被網友們認定為已在「內卷」的,除了建築、設計、金融、傳媒等老牌行業,佔星、電商在其中。儘管行業千差萬別,但人們書寫的內容十分同質化,競爭的極端化、行業門檻的過度抬升、上升通道的收窄佔了大頭。

並不屬於任何「專業」和「行業」的婚戀話題,也混入其中,但文字中透露的對現狀不滿、無奈又無力改變的情緒是相似的。

「內卷」成了一個抒情通道,然後呢?

從百度指數記錄的搜索趨勢來看,「內卷」的廣受關注是近半年內的事。

高校學生間的績點較量、外賣騎手的生存壓力以及學者對學術詞彙出圈的討論,都為「內卷」的走紅助了力。

與其他爆款話題一樣,「內卷」在引發熱議後,毫不意外地迎來了一波反思。有意見領袖認為,「內卷」不過是生活可期的都市人宣洩情緒的出口,借詞吐槽無意義,這種「最低成本的表述」並無助於改變現狀。

百度指數提供的區域搜索排名和人群畫像分析,印證了這種論調中對「內卷」使用人群的一些猜測:他們大多集中在東南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年齡集中在20到29歲。地域和年齡上的高度集中,或許是這一群體能藉助單一詞語找到共鳴、實現共情的原因。

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情緒化的個人表達的確是無效的。但即便「內卷」被其他詞語取代或者人們停止個人表達,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困境仍會繼續存在。

對於如何改變現狀,人類學家項飆和財新傳媒總編輯王爍,提出的建議是相似的,即不要被單一的價值觀捆綁,應跳出固化的評價機制,創造更多元的價值體系。

價值觀的改變無疑難以一蹴而就。扭轉一種價值觀的前提,是意識到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而指出不合理並最終建立共識,需要無數個體的參與。否則,人們只能一次次的陷入熱議名詞的泛化與更替循環之中。

在質變發生之前,個體的表達或許低效,但至少可以被視為量變的一種積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當我們在談論5G手機時 我們在談論什麼
    所以在這裡,我們發出了來自靈魂的拷問——當我們在談論5G手機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那麼5G技術網絡究竟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價值呢?    首先,我們前面也講到,未來5G帶個我們的絕對不僅僅是智慧型手機,它還涵蓋了AI人工智慧、VR/AR虛擬技術、娛樂、體育等等場景,還有如智慧家庭、智能汽車、IoT等更廣泛的垂直領域。
  •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中途轉而去了銀泰的新華書店,沒有什麼興趣打量熙熙攘攘的店堂,熟知書籍更新的姿勢,並不是慢騰騰,而是不對版,有幾個人一直在自拍,與書籍的合影,我閃躲出門,惡狠狠瞥一眼灰濛濛的天空,零下幾度,雪又被錯過了。
  • 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12月24日平安夜這天,英國和歐盟互贈了一份「聖誕禮物」:在距離「脫歐」過渡期結束僅一周之時,雙方終於達成了「脫歐」貿易協議。歷經4年半時間和3任首相,英國和歐盟的這場「離婚」大戲行將終結。當我們談論英國「脫歐」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英國脫離歐盟是否是必然趨勢?
  • 當談論人工智慧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李開復博士的《人工智慧》這本書對「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能幹什麼」、「人類將如何變革」、「人工智慧將帶來了什麼機遇」等人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闡述、分析和解答。在這個時代浪潮中,作為一名重返校園的學生、一名國有企業的員工、一名熱衷科技的讀者,更應該思索當談論人工智慧時,我們到底在談論什麼。
  • 當我們在談論數據埋點時,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編輯導語:數據埋點讓產品或運營等相關人員能按照具體的需求,定製性地統計較為複雜的用戶數據,在工作中經常會用到數據埋點;那當我們在談論數據埋點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埋點體系的建設,認識一些埋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當我們在談論洗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在準備寫這篇文章時,小編想到了雷蒙德·卡佛的經典句式:當我們在談論洗碗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每次吃完飯後堆積如山且油膩膩的待洗碗碟?還是夫妻雙方為了誰負責洗碗而引發的家庭戰爭?美國現代家庭研究會2018年發布的一項報告顯示:洗碗是最糟糕的家務活,對家庭關係有很大的影響。抖音上更是出現丈夫因不滿妻子安排的洗碗任務,把碗從樓上扔下,最後砸中自己寶馬的荒唐事件。
  • 當我們談論火星文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科普知識大放送   1   到火星需要多長時間?   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的壯觀景象,那是不是說探測器馬上就要登陸火星了呢?   其實不然,專家表示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之後,大約需要經過7個月的時間飛行抵達火星,也就是說2021年的2月份或者是3月份左右就可以到達火星了。
  •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衝動離婚的數據謎題「離婚冷靜期」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相關的討論就很激烈。支持者認為,實踐中,由於離婚登記手續過於簡便,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家庭穩定,因此需要設置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
  •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離婚冷靜期」,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衝動離婚的數據謎題「離婚冷靜期」在《民法典》草案審議階段,相關的討論就很激烈。支持者認為,實踐中,由於離婚登記手續過於簡便,輕率離婚的現象增多,不利於家庭穩定,因此需要設置一個月的離婚冷靜期。還有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1個月夠不夠?是否冷靜期再長一點?」
  • 當我們談論美團生態時到底在談論什麼?
    摘要 【當我們談論美團生態時到底在談論什麼?】美團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基本面邏輯,正是通過它的生態對行業和社會創造價值。  解決貨品流通的問題,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成熟、清晰的解決辦法。但一旦把電商的戰場拉到街頭巷尾的本地生活,對平臺提出的要求就截然不同——要服務本地,在線下需要大量的人力沉澱。  平臺首先需要一張本地化的配送網絡。事實上,
  • 當我們在談論「山貓精神」時,我們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看到這個詞被一次又一次地濫用、過度解讀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情懷,究竟是什麼?  是用LOGO甩你一臉的「豪奢」?是用車鑰匙標榜一個人的身份與階級?還是「面子」大於「裡子」的表面風光?當然不是,我只希望這些嘈雜的聲音不要淹沒真正的情懷之作,在這個拼刀法、博眼球的時代,我們太需要經過時間沉澱的真正情懷之作了。
  • 當我們談論表情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現代符號學創始人皮爾斯對符號給出更為細緻的解析,「我們通常會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個事物。首先,對於事物本身我們會有一個基本的理解;第二,我們會考慮到這個事物與其他任何事物之間的聯繫;第三,我們會將第一項與第二項聯繫起來理解,如此,它就能夠給我們的思想傳遞關於某個事物的意義。這樣,它就是一個符號。」在皮爾斯看來,符號分圖像符號、標誌符號和象徵符號。
  • 談論婚姻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雖然總有人說,「我可不敢結婚了」,但當抗疫歸來的醫生向女友求婚、退伍歸來的士兵向未婚妻「報到」這樣的甜蜜新聞發生時,網友們又淚眼盈盈地「再次相信愛情了」。當代年輕人對於愛情與婚姻的認知,似乎總在信與不信、嚮往與逃避之間左右搖擺,其實也暴露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當代年輕人眼中的婚姻應當包含哪些內容,人們對此似乎是迷茫的。
  • 當我們在談論「山貓精神」時究竟在談論什麼
    在看到這個詞被一次又一次地濫用、過度解讀之時,我不禁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情懷,究竟是什麼?是用LOGO甩你一臉的「豪奢」?是用車鑰匙標榜一個人的身份與階級?還是「面子」大於「裡子」的表面風光?當然不是,我只希望這些嘈雜的聲音不要淹沒真正的情懷之作,在這個拼刀法、博眼球的時代,我們太需要經過時間沉澱的真正情懷之作了。
  • 羅點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 我們在談論「尊嚴」
    有一次,她與幾個醫生朋友聚會,談論起死亡,大家的想法慢慢改變了羅點點對死亡的看法,死亡不應該「不依不饒」,「我們不希望在ICU病房,赤條條的,插滿管子,像臺吞幣機器一樣,每天吞下幾千元,最終『工業化』地死去。」那樣死去,太較勁,也很難堪,自然規律不可違背,死亡真的來臨,插再多的管子,做最倔強的救治,其實都是徒勞的。
  •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m4a10:25來自混沌研究所POPMART泡泡瑪特,這家以「盲盒」為核心產品玩法的內地潮玩公司,即將於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份裡實現在港股聯交所發行上市。當時,POPMART的一些設計師與市場人員做了專場的演講,帶領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潮玩消費領域的崛起。正如很多的中國製造一樣,早期的泡泡瑪特也是以渠道商為主,後逐步滲透到供應鏈上遊,待到時機成熟之時,最終走上品牌之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曾表示,當時店裡銷售飛漲的產品正是名叫Sonny Angel的日本潮玩IP。
  • 當我們在談論m.2固態硬碟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上)
    寸硬碟位,m.2接口被迫壓縮到了PCB右下角傾斜著、蜷縮著,似乎在向我們哭訴著命運的不公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請憑記憶,想一下,1Tb的硬碟,需要多少錢?300元?1000元?1500元?    醒醒,時代變了,大人
  • 《FGO》當我們談論凱爾特 英國 盎格魯-撒克遜 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凱爾特曾經包括英格蘭全境,不列顛島這片土地上就主體民族和統治者民族而言先後跑馬燈似的換了五六次有餘……要弄清楚當我們談論凱爾特、英國、羅馬、盎格魯-撒克遜時我們究竟談論的是什麼,就不得不將不列顛上古和中古歷史做一個完整的梳理。 史前時期至凱爾特整個不列顛群島範圍內最早的巖石位於蘇格蘭北部,形成於大約27億年前[1]。
  • 歡聚一唐|當歪果仁談論唐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既然唐正逐步進入歐洲以及拉美市場,那這期更新,就和阿洋來一起看看,當歪果仁談論比亞迪唐時,他們到底在談論什麼?在挪威這場活動現場的視頻下方,Youtube上那些即便不在挪威的網友也都紛紛表示出了對唐的熱切期待。
  • 當我們談到IP風險畫像 我們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談論IP風險畫像,對於一般的企業來說,可能只知道IP畫像可以識別風險IP,但其實並不知道到底要怎麼用。所以今天筆者就想聊一聊,當我們談論IP風險畫像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聊什麼。 IP畫像是什麼 IP畫像的定義是什麼呢?IP畫像就是通過實時判定IP狀態,採取打分機制,量化風險值,精準識別惡意動態IP的一種工具,它可以解決爬蟲、撞庫、薅羊毛等風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