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懂還是不懂,很多人都被區塊鏈洪流裹挾其中,參與其中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從業者與監管者,碼農與礦工,莊家與韭菜……其中存在著種種關係。有人堅定擁抱區塊鏈,有人因一時獲利而興奮不已、狂熱追捧,有人因未知或不能理解而避之不及甚至嗤之以鼻。
什麼是區塊鏈,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區塊鏈出現於1991年,是一種對數字文檔進行時間戳的方式,但在2009年變得更為廣為人知,當時「中本聰」使用區塊鏈創建了數字貨幣比特幣。區塊鏈是一個分散的資料庫,在計算機網絡或「節點」之間共享,只有經過系統中所有節點的批准才能更改。一旦在區塊鏈中創建了信息,就很難更改。區塊鏈中的每個塊包含數據、塊的哈希值或數字指紋,以及前一個塊的哈希值。不同類型的數據可以存儲在塊中,比如比特幣的發送方、接收方和交易金額。一個塊的哈希值是基於該塊中的數據生成的,如果它的數據被修改,哈希值就會發生變化。
區塊鏈非常安全,原因如下:
因為每個塊包含它自己的散列和前一個塊的散列,更改一個散列將使其餘的區塊鏈無效。工作證明是一種減緩新區塊創建速度的機制,在比特幣的情況下,每區塊大約需要10分鐘。這種延遲使得在更改一個塊的數據之後重新創建整個區塊鏈變得極其困難。共識模型通過工作證明和利害關係證明測試來審查尋求加入區塊鏈的計算機。工作證明測試要求節點解決計算方面的挑戰,以換取令牌,然後可以在利害關係證明測試中使用令牌購買進入區塊鏈的條目。
作為區塊鏈技術的首先典型應用,從比特幣橫空出世到今年恰好十年,參與區塊鏈的各個主體,區塊鏈都有了一些經驗和體會。
「如何認識和理解區塊鏈?區塊鏈未來會怎樣進化和發展?過去我們所做的探索和實踐哪些方向,哪些從實踐結果來看。未來,區塊鏈在發展過程中將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什麼是數字經濟時代核心和關鍵的要素?這也是值得我們去用心思考的。
區塊鏈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但發展的道路一定是曲折的,這是一個新的領域,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階段,沒有先驗知識和理論可供我們參考與借鑑。因此參與區塊鏈的各個主體,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思考下一步該如何走。目前這個階段,需要全面、系統、客觀地重新認識和理解區塊鏈,及其對社會、生產、生活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
由於專業、經歷、知識結構、認識水平、認識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和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區塊鏈的認知、理解。關於區塊鏈的現狀和應用前景,目前在一部分人群裡面出現的區塊鏈論的傾向,客觀上,區塊鏈在現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效率、安全、共識等等,還有制度和法律基礎亟待完備,這些都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行探索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