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1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不是生而無畏 只是為了責任 勇敢不退
吳巖巖,文廟社區黨總支書記。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以單位為家,身兼數職,日夜值守。從臘月二十八開始,30多個日夜,700多個小時,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就是這個九十斤的小身板,卻撐起了1012戶老百姓的天。瘦瘦小小的身軀裡,守土有責四個字支撐著她奮力前行。她用柔弱的肩膀擔起了轄區7個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的重擔;她帶領廣大黨員幹部和轄區居民積極發揮作用,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最前線,用行動書寫當代共產黨員和社區工作者的「硬核」擔當。
作為社區「掌舵人」
她說:就該「高揚著旗幟」
為加強社區黨總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組織力、服務群眾的號召力、攻堅克難的凝聚力,切實發揮黨組織在防疫工作中的作用,她按照「一個網格就是一塊責任田,一塊責任田就有一個黨員突擊隊,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理念,以網格為單位細分黨員責任田,建立黨員突擊隊8支,每支黨員突擊隊由5名黨員(社區幹部+黨員+樓棟長)組成。她充分調動責任黨員密切聯繫群眾,搭建橋梁紐帶的積極性,以及黨員突擊隊招之能來,來之能戰的能動性,重點聚焦「四類人員」,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盯住存量,深排增量。
目前已在樓棟長的基礎上,增補以黨員為主的單元負責人50餘人。構建起了以社區黨總支、樓院黨支部堅強堡壘為「核」,樓棟及單元負責人為「身」,社區幹部為「基」的架構體系。
作為社區的指揮官
她說:就要「因地施策」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和前線「戰場」,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陣地,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地位。面對疫情的嚴峻形勢,7個無物業老舊小區,不只是「條條小路通羅馬」的四通八達,還有住戶流動性大的難題,能否把居民動員起來,把社區組織起來,牢牢守住這條防線,關係到戰勝疫情的全局。吳巖巖進行了冷靜的思考:要打好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和自防自護「組合拳」,運用「網際網路+網格化+鐵腳板」等手段,精準滾動摸排,在疫情防控基層一線織起一張嚴密的「防護網」。
從電話聯繫到三遍摸排入戶,從線下的樓院長、居民,到線上的微信群徵集線索,從小區公示欄、單元樓口張貼樓圖標註未聯繫戶到在未聯繫戶門口張貼溫馨提示語、提示條……她不斷的探索新的工作方法,一本本底數清晰的臺帳是對她工作最有力的回答。一點一點摸索,分小區謀劃,按形式分類施策,對7個開放式小區迅速拉起圍擋,成立「1+1+1」管控模式,打造出了文廟轄區的「銅牆鐵壁」,守護了一方平安。
作為群眾的知心人
她守護著群眾「非常的日子」
她總是說:「我們快1秒,疫情病毒就離群眾遠1分」。她說到了,工作中也踐行了。她帶領社區黨員不當「和事佬」、不懼「閉門羹」,加大各類場所排查力度,對群眾一些聚眾行為進行規勸或制止,不折不扣積極落實關於疫情防控有關部署。回訪「重點人員」是吳巖巖的每日必修課,更是與他們拉家常、嘮殼子、疏情緒、問需求的時刻。她說:「我的電話號碼、微信留給你,如果有哪裡不舒服的或需要幫忙買的,隨時給我電話。不要客氣,把我當成你的親人、你的朋友……」
「閨女,你可要注意身體啊,你這小身板每天跑前跑後的,看著就讓我們心疼,金街我們能看好,你多休息休息」看到雪中還在忙活的吳巖巖,樓棟長白奶奶心疼的說道;「巖巖,這是我和老伴給你們包的餃子,十五了,你們也吃點團圓的餃子,勞服樓我們自己就能行」轄區70多歲的老黨員吳大伯給社區送來了可口的飯菜……正是看到了她的每一份付出,在轄區黨員的帶動下,這些開放小區從無序到人人有序,從無為到人人作為,有效的守衛了轄區的安全,形成了黨群聯防聯治,幹群眾志成城的生動局面。
哪有什麼生而英勇,為了轄區穩定,居民安全,只能選擇無畏,因為她肩上有擔當、心中有責任,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一起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是唯一的決心!
他們是普通人,是最可愛的人,是市場戰「疫」中的逆行先鋒,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使命,為黨旗增輝添彩。他們與時間賽跑,抗擊疫情毫不懈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持續發力。
抗擊疫情不是一個城、一群人的戰役,而是我們所有人的戰鬥,我們是彼此的堅強後盾,只有確保疫病傳播的每一條防線不失守,防控阻擊戰才能捷報頻傳,直至取得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讓我們攜手共進,戰勝疫情!
來源:市場微在線
中共運河區委宣傳部
官方微信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原標題:《文廟社區黨總支書記吳巖巖:小身板釋放大能量 勇擔當守護穩安康》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