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哈麥/文)華誼、光線、博納,電影業這三家最老資歷和最有發展前景的民營電影公司,馬雲現在都是它們的股東,直接或間接持股比例分別高達8.06%、8.78%、10%。加上自家在香港借殼上市的阿里影業,馬雲幾乎掌控了電影業的半邊天。
博納退市納斯達克欲回A股,馬雲花5.56億持股10%
12月15日,阿里巴巴影業集團發公告稱,將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加入買方財團,參與博納影業的私有化交易。阿里影業將投資約86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56億),待博納影業私有化交易完成後,持有博納影業約10%股份。
通俗點說,就是博納影業要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名曰「私有化」,需要引入新的財團來付帳,阿里影業集團和騰訊下屬的Willow Investment Limited都成了新的投資者,花錢後,就成了博納的股東。
博納為什麼要退市?
很簡單,於冬看著國內A股的同行上市公司眼紅,覺得博納在納斯達克的市值被嚴重低估了。12月16日,博納影業的股價是13美元,市值8.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3億元,而華誼、光線的市值分別是560億和488.4億,是博納的十餘倍。而博納製作、發行電影的能力,以及年票房收入和華誼、光線不相上下,甚至有些年還在這兩家公司之上。
從納斯達克退市後,於冬的目標是再運作博納在國內A股上市。此前已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從納斯達克退市後再借殼世紀遊輪轉戰A股的巨人網絡。有意思的是,馬雲也是巨人網絡的股東,他的錢可謂無處不在。
倒騰華誼,買進光線,落實電影公司為BAT打工之預言
馬雲對電影業的參與非常早了。
2006年,他就前後出資67.5萬元,從幾個華誼股東手上買入13.5%股份。後又經過幾次轉讓、增資,到2009年華誼上市的時候,馬雲的持股數為1382.4萬股,佔比10.97%,僅次於王氏兄弟,位列第三大股東。
2010年,華誼限售股解禁,馬雲減持300萬股,套現9012萬,相比原始投資獲益達8.64倍。後華誼董秘在被追問時稱,馬雲減持「是為了改善生活」。2013年10月,華誼公告稱馬雲減持104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0.86%。減持後,馬雲還持有華誼4.13%股份。
截至目前,從華誼的前十大股東信息來看,馬雲個人持華誼的股份已降至3.59%,位列第五大股東。而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新進華誼4.47%股份,位列第五大股東。也就是說,馬雲又直接和間接共持有華誼8.06%股份,和第二大股東騰訊的持股比例持平。這是否正應了於冬那句未來電影公司都是給BAT打工(百度、阿里、騰訊)的預言?
除了博納和華誼,杭州阿里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也早就出現在了光線的股東名單中,持股8.78%,位列第二。
請叫我大胃王、資本運作家、明星好夥伴
11月初,搜狐娛樂曾發文《資本遊戲|馬雲已為電影花455億 業績為負但沒虧錢》。
文中提到,從去年三月至今,阿里影業先後以62.44億港元借殼文化中國上市,攜手雲峰基金12.2億美元購優酷土豆18.5%股權,8.3億收購廣東粵科軟體100%股權,45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5.2億美金轉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淘寶電影和娛樂寶兩項業務。粗算下來,馬云為電影生意已花去455億左右,比全國一年的電影總票房還要高。但這些都從阿里影業的股票溢價中賺出來了。
現在,馬雲擁有阿里影業,持股內地前三大民營電影公司華誼、光線、博納,可謂一手掌控了電影業的半邊天。
當然,「大胃王」馬雲買買買的腳步不會停止。就在十一月初,又傳出過消息,「馬雲王菲趙薇擬入股影視公司中國創意」。不過,中國創意上市時,只曝光了趙薇一人。她和雲鋒基金創辦人虞鋒以基礎投資者身份分別持有中國創意4.5%的股份。雲鋒基金是虞鋒和馬雲共同組建的基金。
趙薇和虞鋒分別以0.39港元/股的價格各自認購了5400萬股中國創意的股份,分別耗資2106萬港元。中國創意掛牌股價開報4.4港元,高出原始配售價10倍。收盤報收4.0港元,首日上漲925.64%。
在中國創意敲鐘儀式那天,趙薇透露,他下一部導演作品將由阿里影業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