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第一場攝影名家講座開講,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上海師範大學教授、策展人、評論家林路現場以「人文攝影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授課。「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性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
林路先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演變和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項目說起,接著詳細描述了人文攝影的概念和本質,最後強調「世界遺產影像的拍攝,應注重人文精神內涵的深入」。
「我作為一名策展攝影人,能在這裡聽到林老師的講課非常榮幸,這將對我以後的攝影創作會有所幫助和啟迪。」來自人文三江攝影團的創始人、策展人,攝影人黃盛竹這樣說,林路老師的講座讓他對藝術美和情感的表達上有了新的見解。
11月18日,第二場和第三場攝影名家講座繼續開講。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宋剛明以《另一種觀看》為主題展開了他的專場講座,他通過展示人文攝影作品的方式,講述了他在各個時期的攝影創作過程中的所見所聞,在他的攝影生涯中運用了大量的紀實手法,記錄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為出席大展的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攝影論壇討論現場的攝影人愛好者帶來了精彩的一堂攝影紀實課。
中國攝影金像獎獲得者、世界遺產影像學家周梅生圍繞《世界遺產影像學的概念與表達方式》,詳細地介紹了世界遺產影像學的學理基礎、表達方式以及基本內容。他從人文攝影觀念,再到風光攝影的表現,深入淺出的給大家分享他對攝影的認知和創作意圖。
此次攝影論壇名家講座共分為三場,由中國攝影報主辦,有來自全國的策展人、攝影愛好者、攝影師等近2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