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胡廣欣
蝦米音樂終於還是離開了。1月5日上午,蝦米音樂發布官方聲明表示,由於業務上的調整,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音樂服務。去年11月底,網上就曾傳出蝦米音樂將於2021年關閉的傳言。
本次官方聲明仿佛一次告別倒計時:1月5日10點起,蝦米將停止帳戶註冊、會員充值等服務;2月5日零點後,蝦米音樂將停止所有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消費場景,並停止個人資料的導出和下載;3月5日0點後,蝦米將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如今,蝦米音樂app頁面上充滿了告彆氣息,首頁推薦欄上線了「再見一萬遍」歌單留言簿、「蝦米愛你」告別典禮等專題頁面。
1月5日,蝦米音樂首頁
蝦米音樂於2006年在杭州誕生,創辦初期就憑藉其文藝的氣質在市場上站穩腳跟。至今,蝦米音樂的音樂性仍然得到不少樂迷的肯定:這裡有著細緻而專業的唱片分類,供樂迷按照錄音室專輯、現場專輯、EP/單曲查找音樂,在使用體驗上遠勝國內其他音樂平臺。
早期的蝦米音樂是一個音樂交流平臺,用戶上傳和分享音樂,因此迅速擴充了蝦米音樂的樂庫,也吸引了大量而多樣的樂迷聚集。但是,「阿里系」在2015年音樂版權大戰中的失利,為蝦米音樂的衰落埋下了禍根。
蝦米音樂在2013年被阿里巴巴收購,2015年與天天動聽合併組建成阿里音樂。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下發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並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當時,QQ音樂、網易雲音樂、海洋音樂旗下的酷狗和酷我音樂達成版權互授權合作,但阿里音樂選擇繼續單幹。
2015年,阿里音樂時任CEO高曉松的公開信
當時,阿里音樂擁有滾石、相信、寰亞等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在版權大戰中看起來仍有優勢。但此後形勢急轉直下:阿里音樂的另一名成員——天天動聽改名「阿里星球」,力圖打造成一個集音樂收聽、交易、製作等為一體的巨無霸平臺,但這個耗資巨大的app非常短命,發布數月後即宣布停止服務。
在阿里音樂走彎路的同時,競爭對手卻在齊頭並進。2016年,QQ音樂和海洋音樂集團的數位音樂業務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成為音樂行業巨頭;同樣主打小眾、文藝的網易雲音樂在版權大戰中發展起來,一邊力推網易音樂人、發展獨家版權,一邊打造音樂社區、鞏固用戶粘性。蝦米音樂的市場份額被瓜分,版權也進一步流失。樂迷漸漸發現,蝦米音樂中,失去版權、無法播放的灰色歌曲越來越多,沒有了巨大曲庫作支撐,蝦米音樂也顯得越來越雞肋。
此次蝦米的告別聲明,透露出阿里在音樂布局上的新動向。聲明中表示,歡迎更多音樂人加入音螺(即「數位音樂新場景」),創作更多美好的音樂,讓更多人聆聽。業內人士認為,音螺將是一個to B的音樂服務平臺。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公開信息顯示,杭州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在去年12月已經註冊多個「音螺CONCH MUSIC」商標。
「音螺」註冊信息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邵梓恆
審籤|謝哲
實習生|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