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
由傳奇影業和華納兄弟影業聯手開啟的「怪獸宇宙」系列電影新篇章——《哥斯拉2:怪獸之王》在中國內地的點映已經結束了,最終中國內地點映票房達到了1698萬,該片也即將於2019年5月30日在中國內地正式上映。
對於這部電影,已經觀看過點映的小夥伴褒貶不一,有人認為科幻效果震撼,怪獸之間的爭鬥激動人心,也有人認為劇情處理不得當、不連貫,尤其是章子怡飾演的陳博士可有可無,有些令人大失所望,目前國內豆瓣也僅僅給出了6.9分的評分。
其實在《哥斯拉》系列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核心粉絲探討的熱點話題偏向於哪只怪獸更厲害、哪一代哥斯拉最霸道、哥斯拉的哪種形態更強悍,而不是影片的劇情方面以及影片當中人類的戲份。所以我們覺得《哥斯拉2:怪獸之王》有瑕疵甚至不好看有情可原,因為我們不屬於哥斯拉的極端硬核粉絲,就像如果現在小麥問大家哥斯拉有幾代、有幾種形態、每種形態的技能是什麼,很少有人能夠對答如流。
那麼在《哥斯拉2:怪獸之王》正式上映之前,小麥就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該片的一些冷門知識吧~
1、你所了解的哥斯拉可能不是真正的哥斯拉
我想絕大多數中國內地的觀眾熟知哥斯拉都是源於1998年美版的《哥斯拉》,在這一版本的電影當中,哥斯拉被塑造成了一隻因為受到核輻射導致變異的巨大蜥蜴。
但是其實這一版本的哥斯拉並不是真正的哥斯拉,在日版最初關於哥斯拉的電影《哥斯拉1954》當中,哥斯拉是一種罕見的史前生物,它的體內擁有一種類似反應堆的核能循環系統,可以從口中噴射白熱光,也就是現在美版中聲稱的「原子吐息」。所以哥斯拉並不是因為核輻射才變得如此巨大,而是因為核能本身就是它的養分。
在1998年美版《哥斯拉》上映以後,由於片中的哥斯拉只會肉搏,不會噴射白熱光,所以一直被美國和日本兩方粉絲所詬病,並且之後日本還在《哥斯拉》系列電影裡調侃了美版哥斯拉,把它具化成了哥斯拉的對手,結果堅持不到5秒鐘就一敗塗地了。
相同的是,不管是1998年美版《哥斯拉》還是日版《哥斯拉1954》,哥斯拉的形象都是處於人類的對立面,在《哥斯拉1954》當中,一位名叫芹澤的博士最終與哥斯拉同歸於盡,在即將上映的《怪獸之王》當中,也有一個名為芹澤博士的角色,想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向日版致敬。
2、 君主計劃和「怪獸宇宙」的拓展
想必觀看過「怪獸宇宙」系列電影的小夥伴對於「君主計劃」一定不陌生,也就是所謂的「帝王計劃」組織,在影片的設定裡,君主計劃是專門研究巨獸的組織,它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是一個類似於神盾局的神秘組織,這次我們在《怪獸之王》裡看到的這些人類,包括章子怡飾演的陳博士已經是君主計劃組織第三代工作人員了,而芹澤博士的父親曾是君主計劃的創始人之一,所以也理所應當加入其中。
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君主計劃組織的衛星發現了一個神秘島嶼,疑似存活著大型生物,於是派人前去調查,發現了金剛,那時的金剛僅有30米高,處於幼年期,也就是我們在《金剛:骷髏島》當中看到的情節,在這之後又發現了穆託,引出了2014版《哥斯拉》的故事。
並且在今年4月的時候,官方又發布了一版漫畫,名為《餘震》,講述的是2014版《哥斯拉》的故事之後又出現了一隻體型更為巨大的穆託與哥斯拉對戰,這隻穆託被讀者稱之為「穆託王」。
在對戰過程中哥斯拉受到穆託王聲波的影響,背鰭全部碎裂,這也就是為什麼《怪獸之王》中的哥斯拉和2014版哥斯拉的形象有所不同,因為它在與穆託王對戰之後經歷了長眠和進化。能夠在打鬥中或者打鬥之後進化和自愈,這也是哥斯拉原本的設定之一。
3、「四大巨獸」的重新設定
要說《怪獸之王》最大的噱頭和看點無疑是「四大巨獸」的集體亮相和「獸王之爭」了,在傳統《哥斯拉》系列電影當中,哥斯拉從一代目發展到了十一代目,還擁有眾多衍生體,所以哥斯拉不止一隻,更擁有多種形態,其中「紅蓮形態」和「太空哥斯拉」最為強悍。
魔斯拉是一個巨型蛾子的形象,是日本票選「最受女性歡迎的巨獸」,也是四大巨獸裡唯一能夠被召喚出來的巨獸,並且魔斯拉的幼年體比成年體強悍很多,據說魔斯拉的兩個幼年體至今毫無敗績。拉頓是存在感最低的巨獸,能力也比較雞肋,而基多拉最早的設定是一個外星生物,也是哥斯拉的宿敵,曾經進化成「凱撒基多拉」。
但在「怪獸宇宙」中,官方對於這四大巨獸進行了全新設定,君主計劃組織在南極發現了基多拉,在中國雲南發現了魔斯拉,在墨西哥火山發現了拉頓,在太平洋深海發現了哥斯拉,通過官方網站發布的四大巨獸行動軌跡可以發現,它們都在向美國西海岸靠攏。
目前官方一共發布了17隻巨獸的信息,統稱為「泰坦」,並且這17隻巨獸的名字大部分都是由中外神話中出現過的怪獸命名。值得一提的是,製作方還是非常用心的,之所以把魔斯拉的發現地安排在中國雲南,據說是因為雲南苗族的當地傳說,他們崇拜的祖先是一位名叫「蝴蝶媽媽」的女神,而魔斯拉正是蛾子的形象。
由此看來章子怡飾演的陳博士並不是可有可無,反而十分重要,因為在影片的設定裡陳博士是一個神學家與科學家雙重身份兼顧的角色,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神學,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是比較神話學,也就是說她的出現可以把所有巨獸的來源推翻,重新定義為它們源自於神話當中。
並且作為君主計劃組織成員和17隻泰坦巨獸的發現者,陳博士也很有可能清楚這些巨獸的習性和弱點,相信她可能會在之後的「怪獸宇宙」系列電影中頻繁出現,發揮一定作用。
看到這兒有的小夥伴可能會有疑問了,你是怎麼知道這些的,不會是你自己杜撰的吧?
當然不是,因為製作團隊也跟影迷們玩兒了一個小型的ARG(侵入式虛擬實境互動遊戲),官方為了拓展「怪獸宇宙」專門製作了一個網站,每個網友都有機會成為君主計劃組織的民間調查員,通過不斷完成任務解鎖三級權限,從而看到這些相關信息和怪獸的行動軌跡,當你解鎖了第三級權限之後更是能夠看到這些巨獸的弱點和特性。
很有意思的是,在官方網站發布的哥斯拉行動軌跡上我們可以發現,哥斯拉在與穆託王對戰、長眠之後,它既到過基多拉所在的南極,也到過金剛所在的骷髏島,頗有一種「怪獸界警察」的風範。
相信大家在了解了這些關於《哥斯拉2:怪獸之王》和「怪獸宇宙」的相關信息之後再去觀看這部電影一定會有全新的體驗和認知。
(本文由小麥撩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