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曬2019年「帳本」:過緊日子,但教育、醫療支出持續高增長
繼2019年「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之後,深圳將2020年的基調定為「真正過緊日子」。
1月6日,深圳市財政局舉辦新聞通氣會,介紹了深圳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市本級預算安排建議情況。
深圳市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湯暑葵介紹,2019年,來源於深圳轄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3.5%,預計達9424億元;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51億元,完成年初預算的106.9%。
2020年,深圳將「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僅增長2.4%。與此同時,深圳仍將堅持民生優先,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尤其市本級教育支出安排增長18.2%,市本級衛生健康支出安排增長23.1%。
2019年錢主要花在哪兒了?
在2019年年初的財政委員會新聞通氣會上,湯暑葵曾表示,2019年,深圳政府將帶頭過「緊日子」,落實厲行節約、勤儉辦事業,嚴格控制和壓減一般性支出,對部門新增一般性項目經費一律壓減5%, 年度預算執行中還將再壓減會議費的20%、壓減「三公」經費預算的3%。
在「緊日子」的基調下,深圳的民生支出保持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其中,全市教育支出716.6億元,增長22.6%;全市衛生健康支出335.5億元,增長19.2%;全市節能環保支出331.6億元,增長31.3%。
科技創新方面,全市科學技術支出548.4億元,重點用於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貫徹落實深圳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四個千億」政策,正式運作規模50億元的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
2018年12月,深圳市政府印發《關於以更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四個千億」計劃,包括減負降成本1000億元以上,實現新增銀行信貸規模1000億元以上,實現新增民營企業發債1000億元以上,設立總規模1000億元的深圳市民營企業平穩發展基金。
深圳工信局中小企業局上市和融資促進處副部長趙健曾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在與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他們三個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用地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融資成本。」
而「四個千億」政策,正是著力於解決融資問題,其中針對銀行向中小微貸款的問題,深圳政府設立了規模為50億元的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確實會承擔風險,但政府以風險補償資金池的形式建立了彌補機制,與此同時,政府也會對金融機構進行相關考核。
此外,2019年,深圳為企業新增減負超過1100億元,佔全市GDP的4%左右。
2020年錢怎麼花?
2020年,深圳的錢將怎麼花?
湯暑葵表示,「政府帶頭真正過緊日子,厲行節約辦一切事業。」
具體而言,2020年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僅增長2.4%。除教育、衛生、社保、科技、糧油儲備等領域支出以及保工資的剛性支出外,其他基數項目按政策一律壓減10%;各單位申報新增項目經費829億元,審核後安排642億元,與去年相比減少78億元;壓減一般性支出,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控制數按照3%比例進行壓減,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同比下降10%以上。
但在民生方面,深圳依然在加大投入。教育方面,深圳市本級教育支出擬安排324億元,增長18.2%。另外,在轉移支付中安排對區教育補助155億元,支持各區發展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衛生方面,市本級衛生健康支出安排189.6億元,增長23.1%。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發布,在民生方面對深圳提出的一個要求是:幼有善育、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弱有眾扶,要成為民生幸福標杆。
但在觀察人士看來,深圳在成為民生幸福標杆之前,尚有一段補短板的路要走,尤其是教育領域。1月3日,深圳發布《深圳市高中學校建設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將新增公辦學位近10萬個。深圳副市長王立新介紹,新建高中建設經費、開辦經費由市本級財政承擔保障。
由此也不難理解深圳在持續加大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2018年的一項數據顯示,全市在教育、醫療衛生和就業等九大類民生領域的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了65%。
在產業支持方面,2020年,深圳將安排工商業用電降成本補貼36億元;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安排科技研發資金134億元;推動製造業提質增效,安排工業信息化產業專項資金36.4億元,加快實施新一輪「技改倍增」計劃;安排人才專項經費75億元,支持打造國際人才高地。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