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班尼路、佐丹奴、森馬現在過得如何?

2021-01-10 聯商網linkshop

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下,對很多「80後」、「90後」消費者而言,曾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的班尼路、佐丹奴、森馬等品牌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幾乎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如今它們過的如何,它們又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班尼路趕不上市場顯落寞

班尼路是以上幾家暫時發展最為不理想的一個品牌。近年來品牌業績一直處於下滑狀態。

截止2016年3月底的2015財年,由知名香港服飾品牌公司Baleno班尼路控股股東TexwincaHoldingsLtd.德永佳集團紡織業務收入47.41億港元,較2014財年47.18億港元錄得0.5%的微弱增長,佔比50.7%,該分部毛利率21.7%錄得持平;截止2016年9月底的2016財年該業務中期收入錄得暴跌28.4%至20.03億港元,中期毛利率21.2%大跌130個基點。截止2017年3月31日的2016財年利潤將大跌約60%。

據了解,如今的班尼路起源地香港僅存43家門店,上海留下54家門店,而北京則是56家,雖然在大本營廣州會多一些,但這一品牌在如今主流的購物中心、商場中已是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皆是街邊小面積的店鋪。

不得不說班尼路如今已經遠離了大眾的視線。記者在班尼路天貓旗艦店看到,店鋪經營男裝、女裝、童裝及配件等多品類,售價在39-499元不等。在售商品600餘件,關注人數80多萬,無論是在線售賣商品數量還是人氣都難以和困境中的美邦等品牌相比,美邦天貓旗艦店關注人數有600多萬之多,售賣商品2428件。甚至不及當下一些網紅開設的淘寶店鋪。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市場品牌飽和的今天,單純依靠低價策略已經行不通。一位服裝品牌負責人認為,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已經成為性價比的代名詞。即便在三四線城市,班尼路也難以和美邦、森馬以及一些淘品牌競爭。在中低端市場,班尼路的生存空間也正在遭受擠壓。

佐丹奴、森馬變中謀生機

相較於班尼路,佐丹奴和森馬在改革力度上似乎更見成效。

2017年上半年,佐丹奴實現銷售額26.18億港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20.1%。上半年,公司可比較門市毛利增加6.6%,而可比較門市銷售額則同比增長4.6%。毛利率增加0.2個百分點至59.8%,淨利潤率則從8.1%增至9.4%。

集團表示業績的上漲主要受其合理的商品組合與定價影響,其新推出的運動休閒系列與G-Motion系列產品在市場也獲得了積極響應。

據記者了解,其在中國電商銷售佔比已超過16%,佐丹奴強調未來將繼續擴大電商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其電商業務增速為26.6%。

隨著集團整體業務日漸趨穩,集團決定將加大營銷投資力度,強化品牌形象,同時將加快現有門店的翻新計劃,為消費者提供更佳的購物環境,提升品牌價值。

對於將品牌發展的戰略布局,由於佐丹奴的一線城市市場被ZARA、H&M以及優衣庫等快時尚全面排擠,集團表示將擴張重心放在中國的三線和四線城市,但一二線城市店鋪若仍有盈利空間,就不會關閉。同時佐丹奴也會繼續擴大東南亞市場。

對於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佐丹奴表示,對中國內地的展望保持審慎樂觀。而電子商務繼續是集團業務擴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合併線上及線下物流中心以提升庫存效率後,管理層將繼續對電子商務作出投資,並預期此部分將取得高於集團平均水平的表現。

與佐丹奴一樣,森馬這兩年的發展也被業內人士一致看好。森馬創始人、公司董事長邱光還曾放言,在2021年,森馬零售目標要接近800億、市值達到1000億、收入500億。為何會有如此豪言壯志,這與森馬近期向好的業績不無關係。

森馬這兩年可以說是逆勢上行,年報顯示,2016年,其營收107.03億,同比增長13.21%;淨利潤為14.27億元,同比增長了5.78%。

而今年4月26日公布的一季報顯示,期內實現營收20.67億元,同比增長7.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52億元,同比增長3.16%。

森馬的一枝獨秀其實很讓人意外,而這也與森馬的積極轉型有很大關係。避開和國外快時尚品牌正面競爭的森馬在電商和童裝領域開闢出了新的天地。

森馬電商於2012年成立,5年內迅速發展並成為森馬服飾業績新的增長點。2016年,森馬服飾的電商業務同比增長超過80%,電商零售收入超過32億元。

對於電商板塊的理解,森馬認為它不僅是森馬服飾旗下兩大品牌的渠道,電商本身也要形成平臺,未來通過開展時尚合伙人業務與設計師、網紅等等合作,利用森馬服飾的流量優勢和客戶資源推出更多產品和品牌。

去年9月,森馬電商創新地推出了轟動業內外的時尚合伙人計劃,在森馬時尚合伙人計劃中,明星不再僅僅是品牌代言人,而是更深度地參與到服裝設計、品牌活動策劃以及粉絲的互動中,來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這種「品牌+合伙人」的商業模式,開啟了森馬電商內容營銷的新模式,來與明星合伙人共創優質內容,服務粉絲並最終轉化為銷售,實現「用時尚讚美生活」的使命。

在品牌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森馬時尚合伙人創新商業模式的成功,標誌著森馬電商品牌運營、營銷、客戶體驗、商品供應鏈等全方位的戰略升級已經初見成效。

森馬也開始在童裝市場發力。從2011年至2016年,森馬旗下童裝業務翻了一倍多,規模已經接近成人服飾。旗下品牌巴拉巴拉的市場佔有率為4%,已成為行業排名第一的品牌。

外界對於森馬童裝業務更是不吝讚賞。信達證券研報就認為,由於品牌力強大和線下市場的領先地位,巴拉巴拉在大力拓展線上銷售時,渠道商仍然可以獲利且願意跟隨其發展。在穩定線下競爭地位的同時,巴拉巴拉產品開發、供應鏈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強過線上品牌,使其成為唯一在線上線下兩個領域的競爭裡成功的國內品牌。

如何轉型創新值得研究

無論是早期的國內時尚品牌,還是一些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外時尚品牌都未能避免品牌影響力衰退的局面。

對於品牌經營不利,森馬曾自身總結了產品銷售下滑的原因:除了網購的衝擊,來自洋品牌的衝擊同樣巨大。近年來,國外快時尚品牌優衣庫、Zara、H&M相繼進入國內發展,這些品牌除了設計、品牌等軟實力遠超國內品牌外,供應鏈系統的硬實力也遠超國內同行。國內森馬和美邦的供應鏈系統均處於較為領先的地位,其前導時間(產品從設計出來到銷售的時間跨度)大概在2個月—3個月,而Zara和H&M的前導時間只要2周。

業內人士也表示,這類品牌大多較早起步,憑藉早期建立的優勢佔據較大市場份額,如今品牌老化現象嚴重,營銷手法單一,對宣傳及與消費者的溝通投入很少。在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的網際網路時代,這些品牌的更新速度與節奏已脫軌快時尚主流梯隊。

如今,正火的快時尚品牌們又加快速度布局二、三線城市,繼續強化其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和競爭力。業內預測,未來,快時尚在中國擴充產品線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快時尚品牌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寵兒,它們發展速度很快,款式新穎。這與班尼路、佐丹奴這些老牌服裝很久不上新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快時尚品牌,網際網路催生了淘品牌的興起,消費者的服裝購買渠道與品牌篩選變得豐富又多元化,這也擠壓了班尼路這類傳統休閒品牌的生存空間。老品牌們曾經的「特許經營」模式、聯名設計、集合店概念等也已逐漸淹沒在品牌相互的效仿中。

老品牌當中脫穎而出的品牌還是有值得學習之處,森馬從電商甩尾貨,到線上出新品,到電商跨界營銷,乃至將電商定位為聚合各方資源的平臺,營銷的思路總能與時俱進,甚至超前布局,有著創新和求變的閃光點。從森馬營銷故事中,我們也能得到啟迪,企業營銷思路必須求變,必須要時時創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適應消費者追求新穎這一消費心理。

但是如果比較行業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甚至比前幾年更艱難。就連國際巨頭增速都在放緩,所以品牌們要想脫穎而出,不應當一味的效仿。在三四線城市穩紮穩打、抓住了電商和童裝風口大獲成功的森馬現在也站在了2011年美邦所在的那個位置,而如今美邦還在努力轉型中,所以老品牌們究竟該如何轉型創新仍是一件值得研究的事兒。

(來源:中國商報 陳晴)

相關焦點

  • 被遺忘的班尼路、佐丹奴、森馬等品牌現在過得如何?
    平價快時尚品牌渠道下沉,網購分食中低端服飾主要市場份額,在前有狼後有虎的局面下,對很多「80後」、「90後」消費者而言,曾是青春時尚的代名詞的班尼路、佐丹奴(需求面積:60-120平方米)、森馬等品牌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主流商圈幾乎很少見到它們的身影。如今它們過的如何,它們又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 曾經的名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如今怎麼進入比」慘」模式?
    遭遇「中年危機」的佐丹奴   年近四十的佐丹奴,見證了班尼路、真維斯、美邦們的光輝歲月,也見證了優衣庫、H&M、Zara們的後來居上,殘酷的是佐丹奴還要見證自己的「中年危機」。   最火的時候,北京上海的步行街每走5分鐘就能看見一家班尼路,它在全國270多個核心城市開了4404家店,盡握渠道優勢,曾經把初入中國的優衣庫打得落花流水,險些放棄中國市場。   但是2010年以後,班尼路就和佐丹奴一樣,變得越來越蔫,導致很多人都以為它消失了。實際上班尼路只是下沉到了3、4、5、6...線城市,雖然精氣神兒不再,但「命」還在。
  • 首富的優衣庫:如何擺脫班尼路佐丹奴夾擊?
    首富的優衣庫:如何擺脫班尼路佐丹奴夾擊?    2002年優衣庫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的時候,H&M、ZARA這樣的品牌還沒有幾個人聽說過。優衣庫在日本是大眾化服裝品牌,因此,它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是班尼路、佐丹奴。    但是,當H&M、C&A、ZARA等品牌進入中國,「快時尚」概念產生之後,優衣庫開始擺脫了和班尼路、佐丹奴等糾纏,走上了另一條康莊大道。
  • 被遺忘的佐丹奴這樣證明自己的存在
    佐丹奴國際(00709.HK)與班尼路,森馬與美特斯邦威霸屏的年代已經成了過去,曾經楚雨蕁的那句「端木帶我去了美特斯邦威,鏡子裡的女孩看起來好美!」現在聽起來顯得格外遙遠。 但是佐丹奴國際並沒有在時代面前就此消沉,經歷過繁華,也忍受過落寞,佐丹奴國際跟著時尚的浪潮亦步亦趨地走著。
  • 服裝行業「大洗牌」,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現狀一家比一家難
    當下所謂時尚潮流也會有經受不住時間考驗的那一天,曾經被70、80後視為「白月光」的佐丹奴、真維斯、班尼路品牌當時紅極一時,然而時過境遷,現在的時尚圈主流已經是90、00後的天下,這些外來快時尚品牌也早已被「後來者」趕超。現在要說起佐丹奴、班尼路、真維斯這三個品牌的現狀,那可是一家比一家還難。
  • 美邦,森馬,以純國產三巨頭怎麼了?
    90年代,港派三巨頭班尼路、佐丹奴、真維斯進入大陸市場。當時大陸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城市居民還在逛批發市場,農村老百姓還在打補丁。一直到2006年港派三巨頭依然是叱吒風雲、響噹噹的大品牌。那一年,黃渤在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用「牌子,班尼路!」5個字徵服了觀眾。1995年,已經創業10年的裁縫周成建,看到機會率先模仿港資品牌在溫州開設門店。
  • 美邦、以純、班尼路……那些陪我們長大的品牌還好嗎?
    美邦依舊緊抓品牌建設,但「戰線」似乎鋪得有點多。主線品牌Metersbonwe宣布從2017年起「升級」,分化出5個品牌,請了5位代言人。創辦於2008年的時尚副線Me & City陡然轉向「性冷淡」簡潔風路線,另一副線「Chin褀」則主打棉麻服飾和「慢生活」家居用品。
  • 班尼路賣身 佐丹奴關店 80後熟悉的品牌遭遇集體危機
    班尼路、佐丹奴、波司登、真維斯、esprit這些70後80後熟知的品牌正遭遇著集體危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面臨新生的90後、00後,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品牌,正面臨賣身、關店和利潤下滑的壓力,艱難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 「班尼路」消亡史:風光不再的國產時裝品牌
    國產鞋服品牌有過一段好時光。 那個時候黃渤在電影《瘋狂的石頭》裡炫耀自己穿的是「牌子,班尼路!」 那個時候真維斯新店開業得僱幾十個保安,湧入的人流和現在優衣庫發售聯名款時有的一拼; 達芙妮的店裡循環著SHE的歌,想聽周杰倫就得去美特斯邦威
  • 風光不再的沙縣小吃、佐丹奴和班尼路們
    過完元宵節,這年就真的結束了。回首過去,這一年裡我們的衣食住娛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為此,城市數據團攜手高德地圖用POI數量(模擬商鋪數量)進行了一系列小研究。時間截面:2018年2月15日(年三十)和2019年2月4日(年三十)城市樣本:北上廣及其春節遷出的十個典型城市(保定、德州、赤峰、葫蘆島、南通、鹽城、阜陽、衡陽、贛州、佛山)佐丹奴班尼路們告別街頭「牌子,班尼路。
  • 班尼路2.5億賣了!這些倒下的服裝品牌為什麼會輸?
    班尼路,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服飾品牌如今早已過了鼎盛的時期。作為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似乎也急於擺脫這一「包袱」,日前該集團宣布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附屬子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
  • 港資休閒服飾品牌集體陷落 佐丹奴能否絕地再生?
    事實上,不止佐丹奴,班尼路、堡獅龍曾經並稱時尚服裝的三巨頭,如今的發展勢頭均大不如前,港資品牌為何風光不再?港資服飾走向沒落從上世紀80年代起,佐丹奴經歷了出生、成長、走紅到衰落。公開資料顯示,佐丹奴成立於1981年,1991年在香港上市,並於第二年正式進軍內地市場,從此開創了中國休閒服零售連鎖店先河。
  • 佐丹奴上半年淨虧損超1.5億元,記憶中的服裝品牌會消失嗎?
    點擊閱讀:熹寶科技 紡織品色牢度智能檢測自動評級系統簡介 老牌服裝企業佐丹奴日前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銷售額大幅下跌的同時淨虧損超1.5億元。作為70後、80後記憶中的服裝品牌,佐丹奴近幾年業績持續下滑,經營出現衰退現象。在多重打擊下,佐丹奴還有機會翻身嗎?
  • 黃渤口中「牌子貨」沒落:班尼路沒人要了 2.5億尋售
    由於坐落在最繁華的步行街上,憑藉著人流紅利,這家班尼路的旗艦店才呈現出與同城其它兄弟店截然不同的景象。 實際上,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服飾品牌如今早已過了鼎盛的時期,無論是在銷售還是品牌知名度上都在走下坡路。而作為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團有限公司似乎也急於擺脫這一「包袱」,其日前宣布以2.5億元的價格出售旗下附屬子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飾有限公司。 2.5億到底值不值?
  • 廣州80、90後曾最愛的潮牌,現在怎麼樣了?
    「▲為了買到平靚正貨,網友排隊排到吐血▲天津的班尼路,圖源水印與班尼路同樣稱霸那個時代的還有佐丹奴(Giordano),這兩間店在北京路短短的760米內,一頭一尾地各開兩間店。現在敢一條路開這麼多店的也只有名創優品了。
  • 班尼路品牌遭賤賣 濟南直營店縮減過半
    銀座地下購物廣場的班尼路調整後面積變小了,現在正在進行年中打折促銷活動。  你有多久沒買過班尼路的衣服了?或者你聽說過班尼路這個牌子麼?這個曾經在「80後」中紅極一時的牌子,早已今非昔比。隨後,班尼路開啟了關店及嚴格控制存貨量的「SOS戰略」。2011-2015年四年間,共關閉617家店面,平均每月關閉12家。截至2015年9月30日,班尼路門店總數減少至2849家。  除了班尼路,當年與它齊名的另一香港品牌佐丹奴也難逃沒落。佐丹奴目前在全球門店總數為2359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20家。中國內地去年三季度尚有1003家門店,目前數量已減至913家。
  • 無人問津的佐丹奴難翻身
    昔日「亞洲版GAP」風光不再 佐丹奴成立於1981年,定位於中低檔休閒服飾,1991年於香港上市,1993年進軍內地市場。彼時,佐丹奴與班尼路、森馬、美特斯邦威等品牌都是人們高度追捧的品牌。佐丹奴以高質量為消費者稱讚,還被譽為「休閒服飾的鼻祖」。
  • 森馬、班尼路等品牌商家頻頻關店 市場模式待創新
    近一年來,本土休閒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森馬、班尼路等品牌均頻頻關店。2013年,美特斯邦威關閉門店200多家,森馬則關閉了700多家門店。截至2014年3月底,班尼路內地市場關店數高達388家,佔到了店面總數的10%。6月底至7月初,休閒服裝品牌更是陷入「關門潮」。
  • 很多廣東人都買過!這個服飾巨頭告別中國,全面關店!
    近日,服飾行業又傳來一個壞消息,繼GAP之後,這個很多廣東人都買過的潮流巨頭將於5月31日全面關店!告別中國!這些時尚品牌,也和我們說再見了 佐丹奴那個時候《我的野蠻女友》很火,而且代言的也是韓國女神全智賢,而且佐丹奴當時的價錢也不便宜啊!
  • 超市內安營紮寨 佐丹奴五年後消失?
    事實上,近四年來佐丹奴嘗試過斷腕自救、刮骨療傷、放開加盟並向低價路線發展,但難見成效。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以佐丹奴為代表的港資休閒品牌份額正在不斷被國內外同類品牌蠶食,免費加盟快速消化庫存並大力挺進三四線城市的策略無異於飲鴆止渴,佐丹奴五年後或將退出內地。  超市伴侶  家住右安門地區的王阿姨在家樂福馬家堡店購物完,仍會習慣性逛一逛緊鄰超市的佐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