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網絡時代個人隱私權的保護
直到20世紀60年代,隨著民權運動的興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和通訊傳播信息的發達,隱私權才開始取得憲法和私法上的地位,受到比較完善的立法保護。法國、德國等國家先後制定了法律和單行法規,或以判例的形式對公民個人的隱私權進行保護。即使在一些尚未承認隱私權作為一種獨立民事權利的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公民的隱私也在名譽權或者其他相關民事權利的名義下得到不同程度的間接保護。
-
民法典規定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民法典人格權編的第六章名為「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本章總結我國既有立法經驗(如《網絡安全法》)和學界通說確立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規則。我國立法機關也正在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法,未來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將與民法典之中的規則配合起來,全面保護個人信息。
-
規範疫情信息處理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本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蘭楠任鴻)12月12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第15號公告,明確要求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確保我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開展
-
歷史個人信息法律法規大全
新鮮有趣有料的法律知識,不容錯過━━━━━━導讀:近日,新三板掛牌公司涉竊取30億條個人信息,進行非法牟利;隨著現在網際網路的普及,網絡用戶數量爆炸式增長,在便利人們生活的同時,個人隱私侵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與此同時,公民對自己的隱私權保護意識也逐漸增強,下面大律君整理了我國對公民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法規。
-
【雜誌微閱讀】《民法典》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規定給銀行...
如前所述,法律上之所以保護個人信息絕非僅僅是為了防衛自然人的個人信息遭受侵害,更旨在為自然人既存的包括人格權、財產權等在內的各種民事權益建立一道權利保護屏障。自《民法通則》始,我國法律上確立的人格權主要是具體的人格權,包括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
-
保護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省應對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公告
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公告(第15號)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確保我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開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及《四川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依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受法律保護。
-
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
第一千零三十條 民事主體與徵信機構等信用信息處理者之間的關係,適用本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規的有關規定。 第一千零三十一條 民事主體享有榮譽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剝奪他人的榮譽稱號,不得詆毀、貶損他人的榮譽。
-
顧雷:數字經濟時代《民法典》對於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
2017年《民法總則》第110條雖將個人信息保護納入自然人的人格權範疇,對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有所涉及,例如總則部分第111條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法律保護條款,第127條數據、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適用規定,但大多停留在原則性規定,未作進一步規定。
-
App專項治理為個人信息保護「擰緊閥門」
制定發布國家標準、技術規範,以及開展個人信息保護科普宣傳等。編制評估技術規範文件,明確評估依據為有序推進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評估工作,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國家標準,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編制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評估要點和操作規程」「大眾化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及必要信息規範」等技術規範,為評估工作奠定了基礎。
-
「人臉識別第一案」宣判,個人信息法律來保護
目前我國正在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法條連結《網絡安全法》第四十一條,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網絡運營者不得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並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與用戶的約定,處理其保存的個人信息。《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中,單獨成章規定了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
四川省發布應對新冠疫情第15號公告 強調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公告強調要保護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明確提出「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不得違法收集、使用、公開公民個人信息,不得以刺探、侵擾、洩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公告還指出,除依法授權的機構外,任何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未經被收集者或其監護人同意,不得以疫情防控為由收集公民個人信息。同時強調,為疫情防控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得作為其他用途。
-
完善金融消費者隱私權保護制度
金融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的內容及現狀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相關規定,隱私權是公民的一項民事權益,侵犯隱私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這是對隱私權保護的基本法律規定。但是,對於金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我國目前仍無專門的法律、法規或規章,對金融消費者隱私權保護的條款散見於《商業銀行法》《金融機構客戶身份識別和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管理辦法》等法律和規章中,且上述法律和規章中有關金融消費者隱私權的保護均過於簡單籠統,如《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願、取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該條規定僅限於對存款信息的保護。
-
護航個人信息進行時|App專項治理為個人信息保護「擰緊閥門」
運營者嚴格依法履行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兩個方面展開工作,包括建立舉報渠道、委託專業機構檢測評估、督促問題嚴重的App整改,制定發布國家標準、技術規範,以及開展個人信息保護科普宣傳等。編制評估技術規範文件,明確評估依據為有序推進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評估工作,依據法律法規和相關國家標準,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編制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評估要點和操作規程」「大眾化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及必要信息規範」等技術規範,為評估工作奠定了基礎。
-
四川發出公告:規範疫情信息處理活動 依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
央廣網成都12月13日消息(記者韓民權)為加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的保護,確保四川省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開展,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12月12日發出公告,要求規範疫情信息處理活動,依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
-
「每周tips」劃重點啦~民法典裡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
在《民法典》中,有在第四編 人格權中專設「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章節,規定了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信息屬於隱私,詳盡界定了個人信息的範圍,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將受法律保護;以及在第七編 侵權責任中設「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章節中,規定了權利人、網絡用戶、網絡信息服務提供者關於網絡安全方面的要求與原則
-
在大數據領域,中國設定了個人隱私權
中國有望首次體現個人的隱私權和個人數據權,這是具有象徵意義的第一步,因為中國14億人口中有越來越多的人被數位化,並且更容易受到洩漏和黑客攻擊。這項立法是中國第一部民法典的一部分,這是一整套法律草案,在每年一次的國會年度會議上進行審議。
-
個人信息保護中的敏感信息與私密信息
我國民法典人格權編第六章「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則將個人信息區分為私密信息與非私密信息,同時,明確規定了個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適用有關隱私權的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規定。這樣一來,就產生了怎樣區分敏感信息與私密信息的問題。此外,對於《草案》為何不沿用民法典區分私密信息與非私密信息的做法,這是否意味著《草案》與民法典的規定相矛盾等問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
四川: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
新華社成都12月12日電(記者董小紅)12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發布公告稱,四川將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權保護。公告稱,為疫情防控收集的公民個人信息,不得作為其他用途。
-
構築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屏障
斯涵涵今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顯示,今後一段時期,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圍繞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生物安全法、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行政處罰法、人民武裝警察法等。
-
疫情之下,如何保護您的隱私權?
對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體現在刑法、行政法、民法諸方面。我國刑法對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沒有明確規定。對非法搜查他人身體、非法侵入他人住宅、隱匿和私拆他人信件的行為,情節嚴重的,規定為犯罪。對情節較輕的侵害隱私權行為,加以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