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朋友圈為什麼點讚少?學會這幾點你才是合格的圈裡人

2021-01-04 推麼推文化傳媒

這朋友圈大家都不陌生,

沒事刷刷朋友圈,有事更要發個朋友圈。

只是玩了這麼久微信,你知道這朋友圈到底是個什麼圈嗎?

是不是合格的圈裡人,還要看看這朋友圈究竟怎麼發。

推麼推籤約寫手:薛笨笨

1

一朋友最近跟我說,微信朋友圈被妖魔化了,不信,你看看那些四處作怪的毒雞湯:

「朋友圈就像精神病院」

「朋友圈點讚潛規則」

「朋友圈戲精修煉手冊」

「朋友圈千萬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情商高的人都是這樣發朋友圈」

沒錯,朋友圈就是個江湖,且套路越來越深,開個玩笑說,我們不是正走在被套路同化的路上,那麼,我們就已經深陷套路無法自拔了。

發朋友圈已然成了社交必修項,可怎奈,無論如何修煉,似乎一入圈裡江湖,便逃脫不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發個圈吧,有人說你很閒很無聊;

不發圈吧,有人說你自恃清高;

發個讀書打卡吧,有人說你假裝文化人;

發個咖啡配茶吧,有人說你偽小資範兒;

發個吐槽加班吧,有人嫌你吃不了苦;

發個旅遊留念吧,有人說你窮嘚瑟;

……

總之,發,還是不發,讓人糾結;而發什麼內容,什麼時間發,發給誰看,這又成了最被diss的點。

問過無數人、看過無數人吐槽,對於有人選擇不發圈,我總結了以下幾個原因:

1.太忙,上班忙工作、下班要顧家,看朋友圈的工夫都快沒了,哪還有空發朋友圈。

2.不忙,但日子過得平淡如水,無非就是一日三餐、三點一線、一天24小時,沒啥值得發的。

3.想發,但不知道發什麼好,朋友圈裡有領導、同事、家人、朋友,內容太難調和。

4.發了沒意義,就算發個啥,別人只是瞄一眼、點個讚、寫個評論,有意義嗎?

發現沒,不發圈的人一般看起來很另類,有點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這發朋友圈啊,就是種記錄生活,分享情感的形式,發與不發,全憑個人心情,自己的朋友圈還是自己做主吧。

2

朋友圈裡套路深,但總有人不按套路出牌,讓你感覺活得真實、真性情,比如我的這位朋友。

朋友偶像今年出道十周年,為了表示開心,她便在朋友圈裡秀了偶像的十年。沒曾想,就有微信好友在評論區留言,「你怎麼會喜歡這種這種貨色……」

朋友說,本來發個圈為偶像加油打氣,作為粉絲也尋個開心,沒想到卻被那些心裡陰暗之人弄得抑鬱了好幾天,朋友圈也停更了。

半個多月後,我問她心情好些沒,她說,我想通了:我沒讓所有人都跟著我去喜歡我偶像,只要我喜歡,我問心無愧就夠了,難道我喜歡誰,還要被圈裡批准嗎?

聽完朋友如此說,我秒回了掌聲和鮮花,配上文字:沒錯,委屈自己,太沒自我,自己喜歡就好!

那以後,朋友又恢復了更新,看著她圈裡有嗨皮、有鬱悶,有工作、有追星,我只想說,這感覺、這作風,才像她嘛,敢愛敢恨、大大咧咧,真性情!

朋友圈,其實就像一條街上林林總總的商鋪,每天有無數人從鋪面前經過,有人直接無視繼續前行,有人會駐足觀賞加以評價,可開門做生意不就這樣嗎?

套路再多,成交的總會有,嫌七嫌八的也不會少,重點是自己心裡明白就好。

3

曾經聽過一跑友講他跑步的故事。

在一次體檢中,因為目睹了年紀相仿的一個小夥子被查出肝臟有大片陰影,短短兩三分鐘的旁觀者經歷,讓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那之後,他決定開始跑步,並在朋友圈裡打卡,記錄他為這一決定所做的付出。

開始他跑的很艱難,圈裡的留言也五花八門:要減肥?受刺激了?在跟誰打賭?自我減壓?他一個都沒回復,每天照常跑,照常打卡。

個把月後,跑起來不那麼辛苦,仍有各種吃瓜群眾:打賭還沒結束?愛上跑步了?還能堅持多久?意思一下差不多了吧?他不解釋不言語,只期待著有一天跑步能成他戒不掉的一種習慣。

半年後,他仍在打卡跑步,留言的人已不多:佩服如此堅持的你!去跑馬拉松吧,我給你加油!要不明兒開始我也跑一跑!他笑了笑,心裡明白,他做到了!

跑友說,從那以後,跑步真的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很感謝自己當時能堅持打卡朋友圈,記錄下那段克服困難、突破提升的時光,而這段見證亦成了他日後前行的一個範本。

跑友還說,如果你們在朋友圈看到那些打卡的、努力的、發雞湯的,也許他們真的不是在矯情,在顯擺,在裝逼,可能他們真的在努力、在突破,也許和我一樣,在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那段用心的過程。

所以你看,在朋友圈裡,你有時看到並不全部是套路,還有滿滿的用心和真我。

曾幾何時,我們明明就是高興、就是很喪、就是鬱悶,就是樂得其中,就是想發個圈進行發洩和分享,但顧慮再三,發送的前一秒還是默默按了刪除鍵,只得作罷。

為了不被指指點點,收起自己,委屈自己,這恐怕才是圈裡最大的套路吧。

像跑友那般保持自我,保持真我,釋放真性情,不好嗎?

4

朋友圈,既不是完全隱私的個人自留地,也不是極度開放的社交大廣場,它更多是一個半封閉半開放的領域。

可就是因為它的半封閉和半開放性,所以註定它很容易成為一個是非爭議之地,而對其的拿捏,也就成了讓人頭疼的問題。

為了一切看起來更完美,我們在套路中越走越遠:

拍照一分鐘,修圖兩小時;

明明很刻意,力求很隨意;

只發高大上,掩蓋真生活;

盲目去跟風,失去真性情;

完美雖好,但到底不接地氣,使得朋友圈成了自帶濾鏡的大秀場,真真假假,浮浮誇誇。

人生本來就多苦,所以,何必還在朋友圈裡把自己套路了。

該開心時開心,該吐槽時吐槽,該點讚時點讚,該堅持時堅持,秀出自己的真心情,記錄自己的真性情,也許這才是真生活!

相關焦點

  • 朋友圈裡的點讚,暴露了你的人脈
    如果只有一個人懂你,但他不一定有時間關注你,懂你是一時半會的,不會是一輩子的事情。還不如,朋友圈裡,有人在乎,有人對你發的朋友圈「情有獨鍾」。朋友圈裡的點讚,暴露了你的人脈。只有在乎你的人,才會「路過留痕」,那些不在乎你的人,連點個讚都覺得是奢侈。你發的朋友圈,點讚的人越多,人脈越好。朋友蘇欣喜歡發朋友圈。
  • 這就是為什麼你朋友圈沒人點讚的原因了
    朋友圈最尷尬三件事兒:發照片沒人點讚,給別人點讚別人卻不給你點讚,評論留言別人不回復。嗯,後兩者原因眾多,這裡也不好一一列舉方法來進行攻破了。不過發照片沒人點讚這事兒咱得好好聊聊。其實私下裡大家應該都跟朋友聊過關於微信朋友圈的事兒,朋友發照片不想給點讚的原因無外乎幾點:1、照片拍攝確實沒什麼可「贊」的;2、照片內容有爭議的怕隨便點讚會留下別人的話柄;3、照片配字過於冗長,看不下去所以也不好點讚; 4、可能被屏蔽了。縱觀這四點,或許最重要的就是第一點了。很多用戶都很喜歡發朋友圈,告訴大家我在哪兒,我做了什麼,我經歷了什麼,等等。
  • 你的好朋友每天給別人朋友圈點讚而不給你點是為什麼?
    定義「關係更近」,請問你自己的標準是什麼呢?常常一起逛街、喝酒吃飯?還是張口「兄弟姐妹」閉口「咱倆誰跟誰」?或者說只是自己以為ta和自己關係好、關係近呢?再或者,給你的朋友圈點讚了,就是關係近的人了?然後,這人在別人朋友圈給別人點讚,卻不點你。這個不是正常的嗎?沒有誰規定過「關係近」就必須要給人點讚或者不能給第三人點讚呢。
  • 閱讀隨記:朋友圈裡給你點讚的人,值得好好珍惜!
    放眼現在,朋友就是朋友圈裡還在為你發的每一條動態,閱讀點讚01佳句共賞: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我們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動態的點讚卻似乎越來越少。有的時候你都快忘記自己列表裡還有這個人了,他突然又發了條朋友圈,向你宣告他的存在。尷尬的是,他卻從來沒給你點過一次贊,就像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似的。
  • 夜讀|珍惜朋友圈給你點讚的人
    名家畫廊 | 戴澤,1922年生,四川雲陽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代表人物,師從徐悲鴻、陳之佛等先生。1949年協助徐悲鴻執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是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很多人說,現在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裡卻只剩下了「點讚之交」:平時不怎麼聊天,躺在列表裡的最底端,只有偶爾收到系統發來被點讚的提醒才意識到有這些人的存在。
  • 悅讀:珍惜朋友圈給你點讚的人
    來源 | 十點讀書1很多人說,現在的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裡卻只剩下了「點讚之交」:平時不怎麼聊天,躺在列表的最底端,只有偶爾收到系統發來被點讚的提醒才意識到有這些人的存在。然而,「點讚之交」便等同於泛泛之交,不必深交也不必在乎嗎?
  • 異性關係很好,卻從不給你點讚,這幾點原因你得清楚
    異性關係很好,卻從不給你點讚,這幾點原因你得清楚【01】不需要用點讚來證明感情很好日常生活中,已經有太多可以證明感情的東西,比如還未想念,就已經見面;經常待在一起,很少分開;等等,所有這些細節,都比點讚來得實際而真實,點讚不過是最初你們走在一起的見證與催化,現在的你們,感情平穩,情意深厚,贊不贊的問題不是很大。
  • 分析:朋友圈點讚回覆你的都是些什麼人?
    後來大家又發現發朋友圈的朋友變少了,然後又有文章分析那僅剩的幾個發朋友圈的是什麼樣的人,文章大致都說無非都是一群想要別人羨慕自己生活的人在那邊發豪車,美女,要麼就是特別自卑的人想要知道自己存在的人在那邊發,文章還指出一般不發朋友圈的人都是比較自律和優秀的人。我想以後這種文章越多,以後真的發朋友圈生活狀態的人會寥寥無幾。
  • 朋友圈裡,並不是誰都願意為你點讚,你發現了嗎?
    微信很多人都在用,雖然一部分人淡出了朋友圈,一部分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但朋友圈裡依舊算是比較熱鬧的地方。刷朋友圈的次數,一天五六次的人,應該不在少數,每天都看看朋友圈的人,那就更多了。但是朋友圈裡的互動,卻少了 很多。前天,收到朋友發來的微信消息,讓我去他的朋友圈看看,並且為他留言、點讚。
  • 跟你關係好的人,朋友圈給別人點讚卻不點你,這是真朋友嗎?
    跟你關係好的人,朋友圈給別人點讚卻不點你,這是真朋友嗎?其實朋友圈點讚,已經成為了一種另類的語言,這種語言我們翻譯過來,可以說成是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點讚的出現是人們在網絡社交過程當中表達自己觀點傾向的一種方式,人們對自己所認同的觀點和看法加以贊同,這種觀點必然是符合點讚者價值觀的。朋友圈點讚現在越來越少了,每天現在給你點讚的人基本上是兩種,一種是默默關注你,但是卻從來不會主動跟聊天,另一種人就是做營銷的,每天都會給你點讚,不管你發什麼信息都會點讚。
  • 我們為什麼都不在朋友圈裡點讚了?
    前段時間單位裡有一個姐姐想要給自己的孩子爭取幾次免費的試聽課,需要在朋友圈裡集齊128個贊,可沒想到兩天過去了點讚的人寥寥無幾,她對我說起了這件事,並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人緣混的並不好?我回答她並不是這樣的,不在朋友圈裡點讚已經是個普遍現象了,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一樣。
  • 為什麼現在的人刷微信朋友圈但只看不愛點讚了?說出你的心聲了嗎
    為什麼現在的人刷微信朋友圈但只看不愛點讚了?說出你的心聲了嗎?我們都知道,微信已經成為了我們現在主要的社交軟體。自從有了微信後,騰訊QQ大家用的就越來越少了。而微信的朋友圈更是大家訴說和分享的地方。加上最近微信推出的朋友圈好友權限可三天可見,半年可見。又引起了網友的一陣熱議。
  • 「你竟然給她朋友圈點讚了,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大學生的思想國society「這條信息、圖片不錯,感謝分享,又懶得回復或者想不到回復什麼,點個讚。」這是點讚最重要的原因。點讚是一種參與過程,表示認同點讚對象,也認同他此刻分享的生活、觀點和思想。但正如《紅樓夢》所言:「世事洞明皆學問。」朋友圈點讚已然成了我們生活的日常,而我們似乎也越來越少地去評論。
  • 朋友圈點讚其中存在的潛臺詞,可能是對方喜歡你
    琪琪發了一個朋友圈來尋求安慰。這個男孩幾乎秒贊秒評論。男孩讓琪琪多喝水,並私下裡談論她正在吃的藥。琪琪問我這個男孩在做什麼,我很高興;這個男人肯定喜歡你。也許他的性格很木訥,不知道如何向你表達,所以只能用這種朋友圈來默默的點讚,關心你。這些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朋友圈告訴你,他們很關心你的生活,但他們覺得自己在很多事情上與你漸行漸遠,想要成為朋友,但又猶豫不決。
  • 發個朋友圈,發現點讚的人越來越少了,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
    導語:隨著微信朋友圈的越來越流行,很多人都喜歡將自己日常的生活展現在朋友圈裡,剛開始大家還會點點讚,評論評論什麼的,但是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朋友圈裡點讚和評論的數量越來越少了。這個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了,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有人給自己的朋友圈點讚?
    「點讚「的心態在知乎上有個很好的總結1)原教旨主義基本款:對於被贊內容的認可或讚賞;2)Social款:「禮節性點讚」或是「義務性點讚」3)「倒黴的不止我一個款」:「一方有難,八方點讚」但是你有注意到過,在朋友圈這個修羅場裡,還有一些朋友會在發完一條朋友圈的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內,給自己點上一個贊嗎?
  • 微信運動裡給你點讚的人,一不小心洩露了性格
    文/深藍有沒有留意過微信運動裡經常給你點讚的人?有人持之以恆,有人心血來潮,還有人是有原則,有規律的,通常分為以下幾類:圖片來自網絡一、看到步數超多點讚的。自然要去看一下走了多少步,順便收割一下被點讚的喜悅,會有很多人點讚。或許一邊點還一邊想,這傢伙今天不知道被誰拖出去拉練了,對了,這麼多步數,明天別忘了去他支付寶偷能量,哈哈!這類人一般就是一般人,從眾心理,對一切突出的加以崇拜,屬於看熱鬧型的。圖片來自網絡二、持之以恆給你點讚的。
  • 真正在乎你的人,都不會給你的朋友圈點讚
    看著微信通訊錄裡面的幾百人甚至上千人,可能平時你發朋友圈,都會有好多人給你點讚,你以為他們都是很關心你,但其實真正在乎你的人,都不會給你點讚。在乎你的人不會給你點讚有個朋友跟我說,她剛認識她男朋友的時候,那時他們還沒在一起,她覺得這個男孩子很特別,就想試著去了解一下他。
  • 為什麼別人發朋友圈有很多人點讚,而自己卻沒有?看了你就知道了
    ,我們在朋友圈可以看到自己朋友發的說說,知道他們的動態,當然我們自己也可以發,每個朋友圈都有非常多活躍的人,他們有時幾天發一個動態或者是視頻,要不就是一天發好幾個,非常的活躍,而且有很多的人給他們點讚,相信你也會點讚,但是等到自己發朋友圈的時候,卻很少有人點讚,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珍惜那些朋友圈給你點讚評論的人
    因為對於現代人來說,身體和靈魂大多數時候都處於一種自我緊繃的狀態,所以很多時候,動動手指就能做到的朋友圈點讚和評論,都不一定願意去做,我們真的應該珍惜那些朋友圈給我們點讚評論的人。而那些朋友圈的點讚和評論卻可以幫助我們緩解這種孤獨,一個小小的點讚,一句簡短的評論,傳遞出的是一個「我在」的信息,當你發現,不管多久沒有聯繫,不管你的生活有多麼忙碌,你的朋友終究沒有忘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