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最火的一個小遊戲,應該要屬「人生必做的100件事」了,我玩過一次,結果是這樣的——
如果我能活到80歲的話,在人生已經過去了35%時僅完成了這份清單上20%的項目,是不是會有點沮喪?
其實,這份清單對大部分人來說,結果幾乎都在20%到40%之間。
有的人遊戲打的很好,樣貌身材也很好,有一份高薪水的工作,跟父母住在一個城市裡,她已完成這份清單上的24件事;
有的人廚藝精湛,卻整天為體重秤上的數字發愁,工作不上不下,偶爾還擔心崗位會不會被「優化」,他完成了這份清單上的32件事;
有的人......
你看,我們都以為這份清單是張考卷,好像完成率越高,人生越成功。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它只是把你曾經做過的事情重新梳理了一遍,讓你看看自己現在身在何處,順便開闊你的視野,為往後的人生增加更多選擇。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它源自於英國作家Ogden&Day在14年前出版的書——《一生中要做的10件事》,書中以100個動人的生命故事,讓不同地域不同行業的人士親身講述一個個他們親身經歷的行動清單,並將其歸納總結為一生中要做的10件事,它們分別是——尋根、探險、嘗試、挑戰、奉獻、學習、表達、愛、工作和傳承。
這樣是不是瞬間清晰很多?今天我們就一起跟著它的思路,看看到底都有哪些方式可以完成這十件事......
01、尋根
書中所述8件小事:
擁有一條船
遇到兒時的偶像
和另一代人度過一天
見到了我的親生媽媽
重返滑板場
挖掘兒時的珍藏品
重返兒時的家
追尋家庭淵源
額......好像第一條開始就不太現實......不過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租輛自行車在老家的小城裡穿街走巷,聽一場偶像的演唱會,陪家人好好吃一頓飯等等......
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開始被頻繁提及,所謂「尋根」,除了重溫過去找回初心,更大的意義是「和解」:和「童年時代的遺憾」,和家人,甚至和自己和解。
當你做完之後就會發現,那些以前過不去的坎慢慢就被磨平了。
02、探索
書中所述10件小事:
背包環遊印度
在義大利生活一年
攀登富士山
給筆友寫信
探索鄰近區域
橫跨全美的公路之旅
夜晚看彩虹
在喜瑪拉雅山山洞裡沉思
經歷一次快樂的遠足旅行
乘坐皮筏穿過叢林
同樣跟我們「國情」不太符的十件事,不過祖國地大物博,總能找到屬於你的「詩和遠方」。
我曾經花了四年,走馬觀花地打卡完國內三分之一的5A景區後才明白,旅行真正的意義在於,「探索」超出你想像範圍的環境的過程中,你會逐漸養成更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03、嘗試
書中所述9件小事:
裸跑
蓄鬍須
品嘗新食物
擁有自己的空間
今天要做的事:打破常規
擁有一個愛好
為自行車安裝立體聲音響
穿高跟鞋
什麼都不做
友情建議第一件事最好不要嘗試,否則......
有些事情沒試過,就不要輕易說「不行」。比如剪一次短髮,為自己重新布置一番臥室,或是看一部自己以前不感興趣的電影等等。
你認知中的自己,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你,不斷嘗試,才能為平淡無趣的生活不斷增添幸福感。
04、挑戰
書中所述8件小事:
飛機跳傘
潛入海底
健康長壽
和公牛賽跑
爬樹
改掉壞習慣
超音速旅行
渡火
這些燒錢又「要命」的玩意兒,反正我是不太可能碰的,但我試過參加十公裡馬拉松,一個月內戒掉了奶茶咖啡,也在曾經低分飄過四級的情況下拿到雅思7分的成績。
「挑戰」一些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並堅持下去,你會得到一份意外的收穫,隨之而來的,還有滿滿的成就感!
05、奉獻
書中所述9件小事:
贖罪
今天要做的事:把錢留給陌生人
幫助困境中的人
為小鎮捐贈
今天要做的事:支持弱勢群體
幫助挽救危境中的動物
幫助無家可歸者
參加抗議遊行
做孩子的良師益友
小學課本都有學過——「給予,比拿快樂!」
書中所說的這些事情我們幾乎都可以做,當你給與的時候,你讓別人快樂,也充實了自己;當你索取的時候,你的心裡總覺得那不是我的東西,所以會覺得彆扭。
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請為別人付出吧!
06、學習
書中所述11件小事:
唱歌劇
學習開飛機
學習跳舞
養蜂
學習義大利語
從大學畢業
一頓你此前從來沒有做過的大餐
尋找一種信仰
敲鼓
學習遊泳
傳遞一項技能
說得庸俗一點,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每增加一項技能,我們就會多一份保障,現在學到的東西考到的證,指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場了。
去年在自習室有位小夥伴,成功考過CFA三級之後他說:
「現在我的直接感受就是選擇權變多了,除了稅務師事務所、資產管理公司,還有投行等都給我發了offer。考了CFA可能並沒有直接給你提供多大價值,但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你會發現真的受益無窮。」
07、表達
書中所述10件小事:
表演「棟篤笑」
文身
畫自畫像
籌備一場演出
在樂隊裡唱歌
發表演講
開一個地下藝術俱樂部
自己做衣服
出書
錄製唱片
21世紀人際關係中最大的問題在於溝通和表達,我們不懂得怎麼用別人能接受的溝通方式,也不懂得怎麼更準確地表達自己。
雖然書裡提及的方式「藝術氣息」濃重,但卻開拓了思路。藉助社交媒體開一場小直播,每天記錄兩句自己的心得體會,化一個適合自己風格的妝容等等,即使只是日常學會多說一句「謝謝」,日積月累下來你的社交關係將會有大轉變。
08、愛
書中所述9件小事:
邀約陌生人
墜入愛河
同你的伴侶分享一次幻想
在加拉帕哥斯群島度蜜月
走出密室
為朋友舉行一個令其驚喜的派對
建立一個家庭
分娩
保持忠誠
在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愛的需要位於第三層,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
日常裡,記得你愛的人的一切習慣,為他拍一張照片,當他情緒不好時給他一個擁抱,愛的方式還有很多很多,它也是在這份清單裡最容易實現的事情了。
09、工作
書中所述7件事:
變換職業
做一名學校教師
走一條新的上班路線
經營一夜住宿和早餐的家庭客棧
在閒暇時間開始第二職業
開飯店
放棄工作
很多人把職業當成了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把個人價值跟工作績效聯繫在一起,當這份工作遲遲無法體現你的價值時,除了懷疑自身能力,你還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它是否真的適合你。
10、傳承
書中所述9件小事:
繼續一項家庭傳統
看著兒子長大
傳承一個傳家寶
植樹
追隨母親的步伐
做一份家庭食譜
來自墳墓的語言
建造持久的東西
一切從頭開始
在生命的盡頭,我們都想在這個世界留下點什麼,季羨林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傳承,在於承上啟下。他曾說:「自己生存,也讓別的動物生存,這就是善。」
我覺得,人生必做清單沒有標準模板,每個人都應該定製自己專屬清單。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人生不同階段它也需要不斷「進化」和「完善」。
總的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應為自己的每個決策負責,要穩穩地踏出每一個前進的步伐。不管你是剛剛開始自己的人生,還是在生命的風浪中打拼了一番,有時都需要暫停下來想想,後面的路該怎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