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能用來做什麼?煙臺蘋果「吃上」北京廚餘垃圾肥

2020-12-21 北晚新視覺網

分出來的廚餘垃圾到底能用來做什麼呢?記者昨天探訪海澱區大工村廚餘垃圾處理廠,發現這裡的廚餘垃圾不光被製成肥料,還遠銷山東,成了煙臺蘋果生長的「營養劑」。目前,本市多個居民小區已嘗試增設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建設。

在海澱二裡莊社區,志願者們使用「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將廚餘垃圾處理,產出的營養土可種植花卉。 本報記者 饒強 攝

廚餘垃圾做成有機肥料遠銷山東

煙臺蘋果,久負盛名。但您知道嗎?或許您隨手買的煙臺蘋果,其實就是吃著自家產生的廚餘垃圾做成的肥料長大的。這就是海澱區大工村廚餘垃圾處理廠利用有機廢棄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生產的一種肥料,學名叫土壤調節劑,遠銷山東,可用於改良種植煙臺蘋果的土壤。

大工村的這處廚餘垃圾處理廠,坐落在海澱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內,遠遠看去,一大片白色建築十分醒目。走進園區,靜悄悄的,既沒聽到噪音,也沒聞到異味。在這裡,一車廚餘垃圾經過24小時就能「變身」成為土壤調節劑。

在廚餘垃圾處理車間內,記者看到,專用的廚餘垃圾收運車停至指定地點,駕駛員按下操作按鈕,車上的廚餘垃圾轉運箱開始一側抬升,帶著湯水的一車廚餘垃圾就倒進了垃圾池內。接下來,這些垃圾會先進入預處理系統進行一遍篩選,挑出裡面體積較大、較硬的雜質,「以前大家的垃圾分類意識還不太強的時候,有時候從餐飲企業收回來的廚餘垃圾,裡面可能混進了菜刀、菜板這類雜物,如果不先篩選出來,可能會損壞後端的處理設備。」這裡的建設方北京綠海能環保有限公司項目運營管理部副部長嶽建功說。

隨後,經過生化系統處理、產品深加工系統處理後,原本含水量很大的廚餘垃圾變成了黃褐色鋸末狀,中間過程中瀝出的滲瀝液、雜質、沼渣等也分別經過水油分離、氧化發酵、焚燒處理等環節,進行了資源化處理。「我們這個廚餘垃圾處理項目的資源化水平已達到95%,無害化水平達到100%。」嶽建功告訴記者,這處廚餘垃圾處理廠設計處理規模為400噸/日,接納了整個海澱區絕大部分廚餘垃圾,去年實際日平均處理量約270噸/日,最多的時候可達到350噸/日。

在廚餘垃圾處理車間外的空地上,幾百袋土壤調節劑堆成小山,工作人員開著小型叉車忙著搬運。這套有機廢棄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的提供方——嘉博文公司總經理助理曹小剛告訴記者,土壤調節劑不僅具有改善土壤、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還可以降低重金屬汙染、改善農產品品質等。目前,這些土壤調節劑已開始銷往全國,用於包括山東煙臺蘋果的土壤改良、東北黑土地建設等。

多地試點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

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本市已有不少居住社區試點建設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讓廚餘垃圾不出社區門就能實現資源化處理。

今天上午,幫垃圾「回家」——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東城區宣傳月啟動儀式舉行,居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本報記者和冠欣 攝

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1號院裡的「綠色生活館」小屋裡,兩臺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幾乎24小時晝夜不停。這兩座銀色外殼的巨大盒裝機器,每臺佔地六七平方米左右,負責操作的工作人員將小區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進行再次分揀後,將純度更高的廚餘垃圾填進機器內。之後,這些垃圾在機器內事先放入的微生物菌種和加熱作用下開始分解,最終生成泥土狀的有機肥料。

同樣設置了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設施的還有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的民安社區,一間佔地十餘平方米的小屋內,也有一臺穿著銀色外殼的「廚餘垃圾處理器」。住在社區的一位居民指著小屋外地上的一個綠色塑料桶告訴記者:「平時誰家裡有廚餘垃圾,拎出來就往桶裡一倒,有專人負責把垃圾放進裡頭的處理器裡。」

記者了解到,這套廚餘垃圾處理器也是通過加熱、發酵的原理使廚餘垃圾分解,其中的水分經過處理能達到排放標準,餘下的渣子就變成了黑色粉末狀的肥料。據測算,這臺廚餘垃圾處理器能消解社區居民每天產生廚餘垃圾量的近1/8。

垃圾處理設施做好「應考」準備

距離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還有1天時間,新版條例正式實施後廚餘垃圾分出量預計將增加,北京的垃圾處理設施準備好了嗎?

據北京市城管委設施處副處長蔡華帥介紹,截至2020年3月底,北京全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共44座,總設計處理能力達到32711噸/日。其中焚燒設施11座,能力達到16650噸/日;生化設施23座,能力達到8130噸/日;填埋設施10座,能力達到7931噸/日。蔡華帥表示,2019年北京全市垃圾生產量為2.77萬噸/天,而目前北京全市的垃圾處理能力接近3.3萬噸,因此,從目前產生量和處理能力來看,迎接北京升級版垃圾分類「大考」應該不成問題。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天淇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吃的是廚餘垃圾 吐出來的是有機肥 興寧區首個廚餘垃圾就地處理...
    吃的是廚餘垃圾 吐出來的是有機肥 興寧區首個廚餘垃圾就地處理試點有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北極星固廢網訊: 吃進去的是廚餘垃圾,吐出來的是有機肥。今年,興寧區引進一臺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和一臺廚餘垃圾粉碎脫水設備,以城區政府作為試點,在運行期間就地處理廚餘垃圾後產出有機肥,有效地推進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提升了廚餘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
  • 廚餘垃圾去哪兒了?變廢為寶,黑水虻「吃」完廚餘垃圾變肥料→
    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我們進行二次破袋處理,也可以將它進行一個堆肥處理,然後最後處理出來營養土,可以用於咱們屋頂陽光花園的一個種植。他很直接讓居民看到了廚餘垃圾投放的厲害,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 垃圾分類不犯愁,教你廚餘垃圾如何在家輕鬆利用!
    近日,北京發布《北京市廚餘垃圾分類質量不合格不收運管理規定(暫行)》,其中明確,廚餘垃圾分類質量不合格不收運。垃圾分類好很重要,不僅可以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保護環境。但是很多人似乎都不太會垃圾分類,記住下面這個小秘訣教你輕鬆分類:豬寶寶能吃的是廚餘垃圾;豬寶寶不能吃的是其它垃圾;豬寶寶吃了要生病的是有害垃圾;能賣錢買豬肉吃的是可回收垃圾。
  • 小區生活垃圾分類金點子:自行「消化」溼垃圾、變廚餘垃圾為有機肥
    垃圾放在藍牙秤上,重量等數據馬上在居民的手機上顯示出來。垃圾處理器發出比家用洗衣機還要輕的聲音,溼垃圾很快處理完畢被排入下水道。  傳統垃圾房產生的異味,多半來源於潮溼的廚餘垃圾。在北方佳苑小區,與水池相連的垃圾處理器卻能「化腐朽為神奇」。
  • 廚餘垃圾就地「消化」生產有機肥
    化龍鎮沙亭村垃圾分類見成效,生活垃圾減量率達40%  本報訊  (融媒體記者鄧芳
  • 「吃」進去的是廚餘垃圾,「吐」出來的是水——這個廚餘垃圾處理器...
    近日,有市民向記者反映,東瓦窯農貿批發市場附近多了一個廚餘垃圾處理站,站裡的機器能將「吃」進去的蔬菜、五穀雜糧、果肉、軟果皮等廚餘垃圾變成符合標準的水排放掉。事情真的是這樣嗎?7月5日,記者來到這個廚餘垃圾處理站了解情況。
  • 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在邦必拓開啟有機生活
    下廚做飯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各種食材經過精心的烹飪後變成可口的飯菜能給人帶來滿滿的成就感,但是烹飪的同時,會產生大量廚餘垃圾:菜葉、蛋殼、殘羹剩飯......這些難處理的廚餘垃圾著實令人頭痛,其實廚餘垃圾含有機物,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它回歸大自然,變廢為寶,重複利用,而能將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的邦必拓智能廚餘垃圾處理器就是最合適的選擇。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生活垃圾分類課堂|廚餘垃圾是什麼
    生活垃圾分類課堂|廚餘垃圾是什麼 2020-05-08 02: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家庭廚餘垃圾堆肥方法獲推廣,一個月有效利用近2000公斤廚餘垃圾
    見習記者歐陽立幹瀏陽日報訊(見習記者歐陽立幹)8月17日,在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的瀏陽市廚餘垃圾生態處理試驗點,幾名工作人員拎著小桶,將西瓜皮、剩飯等垃圾倒進廚餘垃圾堆肥桶。原來,7月6日至8月6日,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舉辦了家庭廚餘垃圾堆肥競賽活動,儘管活動已經結束,但是將廚餘垃圾收集起來並進行堆肥,已經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維護中心工作人員的習慣了。
  • 高雅生活遠離廚餘垃圾——寧貓廚餘垃圾處理器體驗
    而垃圾分類最惱人就是廚餘垃圾,不便於收集分類,易產生噁心氣味,汙染環境。總不能為了減少廚餘垃圾量而不吃不喝吧?在這裡推薦一個簡單有效的好辦法就是使用廚餘垃圾處理器,將廚餘垃圾粉碎後排入城市汙水系統集中科學處理後再利用。今天我再來分享一款在新浪眾測獲得免費體驗的寧貓廚餘垃圾處理器,看看它的使用效果如何?
  • 來圍觀:垃圾變廢為寶 廚餘垃圾堆肥學起來!
    8月7日,瀏陽市淮川街道聯城社區組織轄區兒童開展「垃圾分類變廢為寶 家庭廚餘堆肥」環保知識講座活動。活動旨在豐富轄區兒童的暑期生活,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將垃圾分類新理念廚餘堆肥傳達給轄區小朋友。「大骨頭屬於什麼垃圾?溼紙巾是溼垃圾嗎?」左都祥話音剛落,小朋友們就一個個將手舉得高高的,臉上充滿自信,正確又清晰地回答出了社區工作人員提出的問題。
  • 用最快的方式清除溼垃圾——廚餘垃圾粉碎機
    那時,每天吃完飯最快樂的時光就是把廚餘往粉碎機裡扔,自己扔過香蕉皮,排骨骨頭,蘋果核,麵條等,基本能扔的我都扔進去了,所以在魔都開始推垃圾分類之後,我立刻就想到自己也購入一臺廚餘垃圾粉碎機。先簡單介紹下魔都的垃圾分類制度,定時定點分四類投放。根據官方說法,定時定點:是推廣垃圾分類初期有效的管理方法。
  • 變廢為寶,廚餘垃圾可以嘗試堆肥發酵用來種養植物
    垃圾分類的是最新的時尚,隨著去年上海實行垃圾分類政策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已陸續開展垃圾分類。在深圳垃圾分類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把廚餘垃圾分出來。圖片來源於網絡廚餘垃圾末端處理目前僅依靠政府合作具有相關技術的企業,其實我們可以嘗試自己處理廚餘垃圾。廚餘垃圾漚肥或製成酵素就是很好的一種變廢為寶的方法。
  • 你是什麼垃圾?原來吃完的貝殼不是廚餘垃圾
    但是吃完大餐後,問題就來了,有些廚房以及餐桌上產生的垃圾,你以為它屬於廚餘垃圾,結果萬萬沒想到它偏偏就是不屬於,首當其衝的就是吃完的蛤蜊殼、扇貝殼、生蠔殼、鮑魚殼,他們都屬於其他垃圾。那有市民就要發問了,同樣是吃剩的骨,憑啥魚骨、雞骨、豬骨屬於廚餘垃圾,而大棒骨、貝殼屬於其他垃圾?
  • 農村廚餘垃圾難分類?廈門變廢為寶有高招
    ▲廚餘垃圾經過發酵後變成有機肥,用於改善土壤質量。▲工人操作機器將秸稈、尾菜、豆渣和有機肥運到攪拌機裡攪拌。翔安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機械將秸稈和菜葉粉碎,再與益生菌及豆渣攪拌,最終還田,達到改良土壤的作用。豬小惠生態農場利用玉米秸稈等覆蓋在土上起到保溼作用。▲內厝鎮清潔樓,工作人員將廚餘垃圾倒入機械快速成肥機中。
  • 婺城廚餘垃圾「變身」有機肥料
    本報訊(記者蔡君楠)在婺城區白龍橋鎮臨江東路旁的一片空地上,矗立著一棟鋼結構的廠房,一輛輛裝滿廚餘垃圾的環衛車陸續開進廠區,將垃圾倒入處理設備「進料口」……這裡就是婺城區廚餘垃圾的定點處理地——白龍橋廚餘資源再生中心,其處理能力覆蓋了白龍橋鎮、乾西鄉、羅店鎮和城區5個街道的廚餘垃圾。
  • 「變廢為肥」神器: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
    構建綠色、科學的廚餘垃圾處理體系,大力發展生態循環科技,成為當今社會有效應對廚餘垃圾堆積,變廢為寶、以廢創利的必由之路。全自動處理「坐等」出肥佔地面積不大、異味小、全自動化流程、操作維護簡易、轉化產物實用惠民……可以說,「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大限度地滿足了廚餘垃圾就地處理的條件要求,不出社區,廚餘垃圾就能就地「消化」,可謂「變廢為肥」神器。
  • 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迎垃圾分類「大考」廚餘垃圾24小時後變有機肥
    一車廚餘垃圾經過氧化發酵等生化處理,24小時就能變廢為寶,成為遠銷山東等地的有機肥料。日前記者探訪位於海澱區循環經濟產業園再生能源發電廠的廚餘垃圾處理項目,這座設計規模為日處理量400噸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每天可產生60噸至70噸有機肥料,資源化水平達到95%。
  • 有機垃圾制肥機助推廚餘垃圾製成有機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目前隨著環保壓力越來越大,國家也提出了化肥農藥零增長的概念,這樣不僅能降低環保壓力,同時還可以促進我國農業可持續性,有效避免土壤耕地肥力下滑,因此,新型有機肥就成為了我們的新選擇。三盛環保科技為順應社會發展,迎合生態環保需求,研發有機垃圾制肥機助推廚餘垃圾製成有機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