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襲珍珠港,看似愚蠢卻蘊含大智慧,背後真相令人動容

2021-01-08 趙帥鍋

說起日本偷襲珍珠港,很多人都是持嘲諷態度,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才逼得美國參戰,結果最終導致日本的戰敗。

因為類似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由此,很多人也很好奇,為什麼日本高層會做出這樣一個愚蠢的決定呢?換而言之,區區一個小日本,為何敢公然向美國宣戰呢?

其實,日本偷襲珍珠港看似愚蠢,背後卻蘊含著大智慧。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是他們打破眼前困局的唯一方案。否則,日本可都連1941年都撐不過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根本無力支撐起長時間的對外戰爭,比如當初它們在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時,就公然叫囂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這背後固然有其狂妄囂張、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的成分,但更多原因,顯然是日本國力打不起持久戰,所以它們全軍上下所貫徹的命令,就是以最快速度滅亡中國。

後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破產後,它們之所以還能夠繼續持續的進行侵華戰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美等國家,一直在背後負擔日本所需要的各種能源物資,比如最重要的石油資源!

可是,隨著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不僅滅掉法國,還各種轟炸英國,甚至把蘇聯都差點打垮,在這種背景下,英美等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不希望日本再進一步發展下去,否則軸心國的力量只會變得越來越大,到時英國和美國很有可能引火燒身。

因為類似的原因,從1940年開始,英美開始對日本實行禁運,不再向日本出售戰爭所需要的能源物資;與此同時,美國還派出軍艦,一方面在海面上對日本進行封鎖,不讓其他地方的能源物資進入日本;另一方面,美國還通過軍艦,不斷向中國輸送各種戰略物資。

因為類似的原因,等到1941年,日本的戰略物資其實就已經快耗盡,所以它們必須要做出選擇了,而在當時的背景下,擺在它們面前的,也就只有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壯士斷腕,果斷認輸出局。換而言之,在沒有能源物資的情況下,日本已經無力再繼續進行侵華戰爭,所以還不如坦然接受這個事實,果斷停止對中國的侵略,然後投向英美兩國的懷抱。

第二個方案,就是破釜沉舟賭一吧,先集中力量重創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這樣失去海軍力量的美國,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再實施對日本的禁運和封鎖,這樣日本就可以從其他地區進口或者掠奪能源物資回來,以緩解眼前的危機!

客觀來說,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如果選擇第一種方案,就意味著日本主動承認侵華戰爭的失敗,意味著日本之前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打水漂了,這對於當時的日本高層和軍方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

要知道,當時日本在中國,不僅成功佔據了東北、華北和華中等大片土地,還在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中,將國民黨陪都重慶外圍的的據點都給成功拔掉,更是讓國民黨的二號人物汪精衛都投靠了日本,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漢奸都跑出來積極和日本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換而言之,從當時的情形來看,日本在中國戰場,那是風頭正盛、形勢一片大好;反觀中國的抗日熱情,已經降低到了冰點,很多人都對勝利不再抱有希望。如果不知道後來的結果,日本人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它們滅亡中國,似乎已經是臨門一腳的事情了!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就因為英美兩國的幾句話,日本就嚇得主動交槍投降承認失敗,放棄眼前這一切的勝利果實,將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為烏有,而且還要去給英美兩國當小弟,這樣的決定,至少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實在不可思議,實在是奇恥大辱。

當然,如果日本能知道後來的結果,知道後來它們所面臨的大慘敗和悲慘結局,它們自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一種方案;問題是,此時它們並不知道後來的結果,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讓它們就此選擇主動認輸出局,實在太難為情!

至於選擇第二種方案,雖然可能把美國這個巨無霸給拖入戰爭中,到時日本將同時和中美兩國作戰,這實在有點兇多吉少;問題是,它卻可以暫時打破美國海軍的封鎖,解決日本眼前的能源物資危機。

從樂觀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美國海軍主力後,雖然會讓美軍被迫參戰,但它們在短時間內,顯然無法再聚集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這也就意味著日本還有一定的緩衝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能夠解決掉中國這個對手,那到時它再單獨面對美國,也未必會輸!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這樣兩種方案,如果你是日本軍隊的負責人,你會做何選擇呢?選擇第一種,意味著你自己主動承認失敗;選擇第二種,意味著將來你可能成功,也可能會被人打敗。在不知道後來的結果之前,換做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我想,如果不知道後來的結果,站在日本軍方的角度而言,大多數人恐怕會選擇第二種方案,這是人的本性。因為,讓一個人在最輝煌的時候,主動放棄自己辛苦打拼來下的一切,這本身就是非理智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那些擁有極大野心的軍政強人來說。

當然,這其中肯定會有少部分有遠見的人會選擇第一種方案,但他們的意見,通常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因為主動承認侵華失敗,這些人曾主張發動侵華戰爭的軍人和政客們的既得利益都會因此遭到損失,在這種背景下,除非是敗局已定,否則想讓他們主動收手,實在太過困難。

事實上,如果當時日本真選擇了第一個方案,那拋開民族成分,後世人們在評價這段歷史人,恐怕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因為,日本明明只差一點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果就因為英美兩國的施壓,就嚇得主動認輸出局,把已到嘴裡的肉給放棄了,這不是懦弱愚蠢麼?這和當年的趙構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相關焦點

  • 偷襲珍珠港:南雲忠一的愚蠢決定,為日本戰敗埋下伏筆!
    文/滅霸他爸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編隊,取得勝利,但這次襲擊卻是一場「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失敗行動。日軍偷襲行動的指揮官南雲忠一雖然愚不可及,但參加行動的其他日本軍官裡,還是不乏明白人的,如「赤城」號航母的飛行隊長淵田美津雄中佐等等。
  • 二戰時期,山本五十六為何要愚蠢的偷襲珍珠港
    從今天來看,山本五十六一手策劃的「偷襲珍珠港事件」是無比愚蠢的,然而山本五十六從一開始卻是堅定的反對同美國進行作戰的。畢竟山本五十六曾在美國進行過留學,也曾擔任過日本駐美武館的武官。他親自見證過美國在工業實力以及經濟實力上的發達,他深知日本貿然同美國開戰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那麼為何山本五十六放棄了他自己的主張,之後又一手策劃了偷襲珍珠港的方案,下令偷襲珍珠港呢?
  • 偷襲珍珠港背後的故事,山本五十六是如何下定決心實施偷襲的?
    作為太平洋戰爭的標誌性事件,日本海軍對珍珠港的偷襲在當年可以說是震驚世界。一支完全以航空母艦為主力的艦隊,冒險遠航至夏威夷附近海域,並且突然打出了雷霆一擊。這一舉動是徹頭徹尾的軍事冒險,一旦失敗幾乎就是斷送了日本海軍的全部力量。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的山本五十六不可能不知道這一決斷的風險,那到底他是為什麼要採取如此冒險的計劃?
  • 珍珠港之後的報復:「東京轟炸」中,美國如何懲罰日本的偷襲?
    「英國首相邱吉爾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喜出望外說:「好了!我們總算贏了,現在美國和英國在同一條船上了」!他立即從戰時內閣取得授權,對日宣戰。」01.▲日本偷襲珍珠港這個充滿著黑色幽默的小故事其實都是後話了,就在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之後,全世界都瞠目結舌,待在原地,美國當然也要和所有人一樣表達出一種憤怒和震驚,羅斯福甚至還發表了那個最著名的一次
  • 日本當年為什麼執意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
    長時間的交戰讓日本在亞洲戰場陷入劣勢,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個時候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甚至連希特勒在收到消息後都是大為不解,認為日本已經瘋了,那麼當年日本要執意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的實力對比如何?
    大家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家賭性非常大,甲午戰爭在賭,日俄戰爭在賭,九一八事變還是在賭。結果他們都賭贏了,而且是大贏特贏,為日本帶來無比豐厚的成果。從此以後,日本上至皇室軍閥,下到庶民武士,都對這樣的豪賭欲罷不能,瘋狂無比。
  • 太平洋戰爭的起點——偷襲珍珠港
    美國軍事力量強大,是不容小覷的,一旦失敗,日本不但是給自己找了一個強大的對手,還會使自己的海上實力遭受到毀滅性打擊。 而提出這個瘋狂計劃的日本軍官就是山本五十六,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大學畢業後,又去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英語。然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偷襲珍珠港的這一瘋狂設想,竟然最初是由一個美國高級將領提出的。
  • 偷襲珍珠港,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在山本五十六的指揮下,成功偷襲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美日兩國開始了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血腥拼殺。那麼這次珍珠港偷襲事件中,美日兩國到底損失有多大呢?
  • 日本明知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到如今才知道其中緣由
    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一直都非常的不明白,那就是日本明知自己的實力不如美國,為什麼還要冒險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其實當時的日本並沒有這麼想自己,而是非常的有信心,那麼事實真相到底是怎樣的呢?首先我們都知道,二戰爆發以後美國雖說聲稱自己是保持中立的,但私底下對很多國家出售了大量武器裝備,而以德國對美國的了解,美國肯定會參戰只不過時間沒到而已。
  • 偷襲珍珠港,日本犯了什麼錯讓山本五十六大呼「日本將敗」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美國在夏威夷基地的太平洋艦隊,次日總統羅斯福發表全國演講宣稱「必須記住這個奇恥大辱的日子」,並將12月7日定為國恥日,美國連同澳大利亞、荷蘭等二十多個國家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在偷襲珍珠幹之前山本五十六曾說過日本帝國是否隕落全在此戰役。
  • 日本當年麼為啥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日本雖然是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但它的野心可遠比國土面積大多了,當時聯軍裡面的強國,日本都打了一個遍,連最強的美國也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被強行帶到了二戰戰場上,當然這也加快了日本的滅亡。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在任何時代看來都是瘋子舉動,因為日本的這一次衝動,導致了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覆滅,最後在美國扔下兩顆原子彈後,日本所有的驕傲全部被擊碎,只能無奈選擇放下武器投降,那麼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 猝不及防還是有意為之——珍珠港的驚天偷襲背後究竟有哪些疑點?
    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為關鍵的轉折點之一,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宣布美國對日本宣戰,這一場大戰也是日本軍國主義敗亡的最直接因素。▲偷襲珍珠港舊照關於珍珠港的這一次驚天偷襲,除了最著名的「虎虎虎!」
  • 明知差距很大,日本當年為什麼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
    那麼在二戰時期的日本,為什麼在明知差距不小的情況下還要去偷襲美國的珍珠港呢?它怎麼敢這樣做? 那個時候的日本確實因為缺少石油而不得不停下進攻的步伐,但是日本根本不甘心就這樣停止,因此日本決定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打一個時間差,只要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行動能夠快速取得成效,那麼就不用害怕美國的海上威脅了
  • 偷襲珍珠港事件震驚世界,卻也讓日本喚醒了美國這個沉睡的巨人
    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太平洋艦隊損失慘重,卻也讓美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如今被徹底發動,工廠的轟鳴聲如同隆隆的炮聲。可以說偷襲珍珠港本身,在某個意義上改變了戰爭的形式,也使得本來優勢的德國蘇聯戰場變得緊迫起來。
  • 一代傳奇特工,破譯日本偷襲珍珠港計劃,幫美國殺死山本五十六
    講的是美軍在珍珠港被偷襲後,與日軍在中途島決戰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埃德溫·萊頓。萊頓是美軍在珍珠港的首席情報官,可以說,珍珠港遇襲,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之後,他便說服上層領導相信他手下領導的羅徹福特情報小組破譯的情報。而正是因為羅徹福特準確偵察出日軍「偷襲中途島」的計劃,所以美軍才能反敗為勝,扭轉戰局。
  • 二戰的過去事件:日本為什麼偷襲珍珠港?實際上
    所以二戰是每個國家的影子,但當時日本攻擊美國導致美國發射兩顆原子彈?事實上日本對珍珠港的偷襲是日本的最佳選擇。我們知道日本是小國,他在技術和資源方面依賴於美國,所以美國不會那麼便宜日本。  在此之前,日本被美國壓縮。由於美國的獨裁統治限制了日本的進口,而日本在本質上是稀缺的,因此需要進口來支持日本戰爭。當時日本是一樣的。
  • 謀劃9年,行動前50天終獲批准,山本五十六為何非要偷襲珍珠港
    隨著日本侵華步伐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同美國就在華權益發生激烈對抗。日本軍界的強硬分子,產生了與美國開戰想法。於是,就有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首次演習。演習歸演習。真正促使山本五十六決定偷襲珍珠港,則是起源於「廣田國策」。1936年,日本廣田弘毅內閣把「南進」確立為「基本國策」。
  • 明明日本就打不過美國,為何還要去偷襲珍珠港?
    日本偷襲美國的珍珠港進行的十分順利,因為若是日本在當時選擇與美軍正面交鋒的話失敗的可能性很大,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意外之喜了。雖然有賭的成分,但所幸結果還是很好的,這也讓日本覺得十分高興,而日本之所以敢做出這個選擇,除了客觀因素以外,與當時日軍的計劃的制定者,山本可能也有著不小的關聯。
  • 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希特勒忍罵了句髒話,如今成為人們的口頭禪
    現如今單打獨鬥是很難成就一番事業的,需要團隊之間的相互合作才能成功,畢竟人多力量大,不僅人與人之間如此,國家之間同樣也是如此,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團隊都能夠取得成功,因為誰也無法保證團隊中會不會出現豬隊友,而真正發明豬隊友這個詞語的人便是戰鬥狂魔希特勒,正是因為豬隊友的騷操作才會導致整個法西斯聯盟以失敗而告終
  • 提前預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那個中國人,為何突然死亡了?
    有很多人說中國人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密碼,然後由蔣告知了羅斯福,羅斯福視而不見,說了句「知道了」,然後就該幹嘛幹嘛。最後羅落了個「苦肉計」抗日的名號。 也有人總結,中國人破譯或預測日本偷襲密碼的,不止一個:什麼軍統戴笠的女幹將姜毅英、密碼天才池步洲、首席情報家楊宣誠…… 但也有人總結這些都是美好的傳說,事實上,中國當時的破譯水平沒有那麼高,也沒有那麼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