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偷襲珍珠港,很多人都是持嘲諷態度,因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才逼得美國參戰,結果最終導致日本的戰敗。
因為類似的原因,大多數人都認為日本偷襲珍珠港,是個非常愚蠢的決定。由此,很多人也很好奇,為什麼日本高層會做出這樣一個愚蠢的決定呢?換而言之,區區一個小日本,為何敢公然向美國宣戰呢?
其實,日本偷襲珍珠港看似愚蠢,背後卻蘊含著大智慧。因為,在當時的背景下,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是他們打破眼前困局的唯一方案。否則,日本可都連1941年都撐不過去!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根本無力支撐起長時間的對外戰爭,比如當初它們在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時,就公然叫囂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這背後固然有其狂妄囂張、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的成分,但更多原因,顯然是日本國力打不起持久戰,所以它們全軍上下所貫徹的命令,就是以最快速度滅亡中國。
後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破產後,它們之所以還能夠繼續持續的進行侵華戰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美等國家,一直在背後負擔日本所需要的各種能源物資,比如最重要的石油資源!
可是,隨著德國法西斯在歐洲戰場所向披靡,不僅滅掉法國,還各種轟炸英國,甚至把蘇聯都差點打垮,在這種背景下,英美等國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自然不希望日本再進一步發展下去,否則軸心國的力量只會變得越來越大,到時英國和美國很有可能引火燒身。
因為類似的原因,從1940年開始,英美開始對日本實行禁運,不再向日本出售戰爭所需要的能源物資;與此同時,美國還派出軍艦,一方面在海面上對日本進行封鎖,不讓其他地方的能源物資進入日本;另一方面,美國還通過軍艦,不斷向中國輸送各種戰略物資。
因為類似的原因,等到1941年,日本的戰略物資其實就已經快耗盡,所以它們必須要做出選擇了,而在當時的背景下,擺在它們面前的,也就只有兩個可供選擇的方案:
第一個方案,就是壯士斷腕,果斷認輸出局。換而言之,在沒有能源物資的情況下,日本已經無力再繼續進行侵華戰爭,所以還不如坦然接受這個事實,果斷停止對中國的侵略,然後投向英美兩國的懷抱。
第二個方案,就是破釜沉舟賭一吧,先集中力量重創美國在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這樣失去海軍力量的美國,至少在短時間內無法再實施對日本的禁運和封鎖,這樣日本就可以從其他地區進口或者掠奪能源物資回來,以緩解眼前的危機!
客觀來說,這兩個方案各有利弊,如果選擇第一種方案,就意味著日本主動承認侵華戰爭的失敗,意味著日本之前投入的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打水漂了,這對於當時的日本高層和軍方來說,實在是難以接受。
要知道,當時日本在中國,不僅成功佔據了東北、華北和華中等大片土地,還在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中,將國民黨陪都重慶外圍的的據點都給成功拔掉,更是讓國民黨的二號人物汪精衛都投靠了日本,在他的帶領下,一大批漢奸都跑出來積極和日本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換而言之,從當時的情形來看,日本在中國戰場,那是風頭正盛、形勢一片大好;反觀中國的抗日熱情,已經降低到了冰點,很多人都對勝利不再抱有希望。如果不知道後來的結果,日本人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它們滅亡中國,似乎已經是臨門一腳的事情了!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就因為英美兩國的幾句話,日本就嚇得主動交槍投降承認失敗,放棄眼前這一切的勝利果實,將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為烏有,而且還要去給英美兩國當小弟,這樣的決定,至少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實在不可思議,實在是奇恥大辱。
當然,如果日本能知道後來的結果,知道後來它們所面臨的大慘敗和悲慘結局,它們自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第一種方案;問題是,此時它們並不知道後來的結果,所以在當時的背景下,讓它們就此選擇主動認輸出局,實在太難為情!
至於選擇第二種方案,雖然可能把美國這個巨無霸給拖入戰爭中,到時日本將同時和中美兩國作戰,這實在有點兇多吉少;問題是,它卻可以暫時打破美國海軍的封鎖,解決日本眼前的能源物資危機。
從樂觀角度來看,日本偷襲美國海軍主力後,雖然會讓美軍被迫參戰,但它們在短時間內,顯然無法再聚集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這也就意味著日本還有一定的緩衝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裡,日本能夠解決掉中國這個對手,那到時它再單獨面對美國,也未必會輸!
在這種背景下,面對這樣兩種方案,如果你是日本軍隊的負責人,你會做何選擇呢?選擇第一種,意味著你自己主動承認失敗;選擇第二種,意味著將來你可能成功,也可能會被人打敗。在不知道後來的結果之前,換做是你,你會如何選擇?
我想,如果不知道後來的結果,站在日本軍方的角度而言,大多數人恐怕會選擇第二種方案,這是人的本性。因為,讓一個人在最輝煌的時候,主動放棄自己辛苦打拼來下的一切,這本身就是非理智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那些擁有極大野心的軍政強人來說。
當然,這其中肯定會有少部分有遠見的人會選擇第一種方案,但他們的意見,通常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因為主動承認侵華失敗,這些人曾主張發動侵華戰爭的軍人和政客們的既得利益都會因此遭到損失,在這種背景下,除非是敗局已定,否則想讓他們主動收手,實在太過困難。
事實上,如果當時日本真選擇了第一個方案,那拋開民族成分,後世人們在評價這段歷史人,恐怕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人類軍事史上最愚蠢的決定之一。
因為,日本明明只差一點就可以統一中國,結果就因為英美兩國的施壓,就嚇得主動認輸出局,把已到嘴裡的肉給放棄了,這不是懦弱愚蠢麼?這和當年的趙構有什麼本質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