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按照現在的思維,君子是道德楷模、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小人跟君子是對立面,唯利是圖、言行不一、利益至上、自私自利、
但是。按照古代的邏輯,世襲貴族是君子,普通人都是小人,官僚、士大夫是君子,底層人是小人,
君子小人無關道德,只根據出身斷定,出身好的是君子,不好的是小人,就問你服不服氣。
這麼講清不清晰?
所以,諸葛亮的親賢人遠小人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吧!
你還覺得君子多麼了不起?多麼道德高尚?你還對小人多麼不屑嘛?
皇帝為什麼喜歡小人(宦官、外戚、酷吏)?就是因為身邊的臣子都世襲的君子(士大夫、貴族),侵奪皇權,皇帝需要提拔底層人來對抗士大夫和貴族。
所以諸葛亮這樣的君子就會勸誡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的是昏君,不能學他們,把那些喜歡用小人(宦官、外戚)的君主黑成翔,比如帝辛、漢武帝、漢靈帝、漢桓帝。
不是隋朝以前,而是古代官僚、貴族都可以世襲,只是唐朝以前的世襲比較明目張胆,公開世襲,官僚、貴族都可以世襲,宣揚二代有理。
而唐朝以後的世襲變得曲折了,叫封妻蔭子,你能說,李中堂不是世襲的?曾剃頭不是世襲?張廷玉不是世襲?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後來,皇帝把可以世襲的變成自己一家了,但是,對知識的壟斷,當官的必然還是讀書人,就是還是士大夫,加上國家建立時的公爵侯爵,他們是帝國的股東,當然可以世襲。
比如張廷玉、張英這些讀書人,士大夫階級,他們對知識和書本的壟斷,註定了只能他們當官了,因為不選他們,你選誰呢?普通人接觸不到書本的。
再比如沐英、鐵帽子王、李淵、楊堅這些世襲貴族,他們算是帝國的股東了,他們當然也可以世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