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以前,貴族君子世襲,所以對小人反感嗎?他們為何能世襲呢?

2021-01-05 李江鳴vv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按照現在的思維,君子是道德楷模、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小人跟君子是對立面,唯利是圖、言行不一、利益至上、自私自利、

但是。按照古代的邏輯,世襲貴族是君子,普通人都是小人,官僚、士大夫是君子,底層人是小人,

君子小人無關道德,只根據出身斷定,出身好的是君子,不好的是小人,就問你服不服氣。

這麼講清不清晰?

所以,諸葛亮的親賢人遠小人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吧!

你還覺得君子多麼了不起?多麼道德高尚?你還對小人多麼不屑嘛?

皇帝為什麼喜歡小人(宦官、外戚、酷吏)?就是因為身邊的臣子都世襲的君子(士大夫、貴族),侵奪皇權,皇帝需要提拔底層人來對抗士大夫和貴族。

所以諸葛亮這樣的君子就會勸誡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親小人遠賢臣的是昏君,不能學他們,把那些喜歡用小人(宦官、外戚)的君主黑成翔,比如帝辛、漢武帝、漢靈帝、漢桓帝。

不是隋朝以前,而是古代官僚、貴族都可以世襲,只是唐朝以前的世襲比較明目張胆,公開世襲,官僚、貴族都可以世襲,宣揚二代有理。

而唐朝以後的世襲變得曲折了,叫封妻蔭子,你能說,李中堂不是世襲的?曾剃頭不是世襲?張廷玉不是世襲?

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後來,皇帝把可以世襲的變成自己一家了,但是,對知識的壟斷,當官的必然還是讀書人,就是還是士大夫,加上國家建立時的公爵侯爵,他們是帝國的股東,當然可以世襲。

比如張廷玉、張英這些讀書人,士大夫階級,他們對知識和書本的壟斷,註定了只能他們當官了,因為不選他們,你選誰呢?普通人接觸不到書本的。

再比如沐英、鐵帽子王、李淵、楊堅這些世襲貴族,他們算是帝國的股東了,他們當然也可以世襲了。

相關焦點

  • 世襲罔替與世襲遞降
    「世襲遞降」制度,實質上是為緩解財政供養宗室的壓力。李寶臣  清代宗室封爵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和奉恩將軍。  輔國公以上稱「爵」,鎮國將軍以下稱「職」。以下還有小世職四等: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 權力世襲與財富世襲,誰更能接受?都不接受只是幻想!
    廣大的人民群眾都可以參加高考,也可以通過學習,甚至可以說獨特的路徑,比如說在網際網路直播剛興起的時候,你姿色還不錯,恰巧就冊了一個帳號,你也可以打一個翻身仗,在不考慮一些頂層特權階層在社會範圍內的一種固有作用情況之下,權力確實已經不再世襲了,因為社會的基本盤更大,一個家族幾個家族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社會資源。
  • 英或使用DNA鑑定世襲爵位 被指有機會顛覆貴族制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10月12日報導,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日前下令英國最高法院7名法官裁定能否利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測試,解決一宗世襲爵位的血緣繼承爭議。若法庭裁定DNA測試有效,意味今後英國或可對各大貴族以至王室的血緣關係進行鑑定,有機會顛覆英國的貴族制度。據報導,爭議由第10代普林格爾從男爵斯圖爾特之死引發。
  • 通過《紅樓夢》裡的學霸順藤摸瓜,一探清代世襲爵位的奧秘
    如果他們沒有什麼作為,祖先奠定的基業只能後繼無人。那麼,除了這種依次降級的世襲爵位,還有沒有能保好幾代榮華的世襲制呢?答案是肯定的。1 先從秦可卿送殯的陣容說起《紅樓夢》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去世了,王熙鳳開始協理寧國府,處理一切後事。第十四回裡,送殯的日子到了。不知道大家在讀《紅樓夢》時,有沒有注意過秦可卿喪事時送殯的「陣容」。
  • 權力不可以被世襲,網際網路不應該被壟斷,國家財富也不該被世襲
    一個網友(信win88)說「我覺得網際網路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創業公司的目標是被阿里和騰訊投資,小公司被他們投資意味著有機會做大做強。看起來似乎沒毛病,細想一下就有很多問題了!」他的意思就是說現在一些創業公司,已經失去了做大做強的信念,以被騰訊和阿里巴巴投資為榮。雖然它的話看起來有些誇張,但是在當今的網際網路時代,事實比他說得更加的殘酷。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那古人為何稱作「否極泰來」呢?兩個詞語表達的意思雖然差不多,但是「泰極否來」傳達的是聽之任之的消極態度;「否極泰來」傳達的是奮發有為的積極態度。雖然否轉泰艱難,但是古人要我們堅定信心、懷有希望,前途終究是光明的。大家仔細品品「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之間的差異。
  • 西方歷史學家是如何看待東西方的君主世襲制度的?
    這兩句相互矛盾的話恰符合今天探討的主題:以血緣關係為依據的君主世襲制度。 為什麼選擇這個話題呢? 小蘇君想到的是前段時間那個對國人侮辱性的詞語——「下跪的辮子奴」。沒錯!中國古代封建時期較長,近代史屈辱不堪。
  • 林家四世襲爵,林如海任巡鹽御史,黛玉進京為何只帶兩個下人?
    從家世上來說,林家四代襲爵,是仕宦書香門第,是傳承了多年的貴族之家。從林如海的現狀來說,也絲毫不遜色與他的列祖列宗。林如海探花出身,又曾經做過蘭臺寺大夫,現任的巡鹽御史。也正是因為看中了林家的貴族血統和林如海的不同凡響,榮國府的老太君賈母,才會把自己「何等的嬌生慣養,何等的金尊玉貴」的唯一的親生女兒賈敏,嫁到了林家。
  • 「君子以申命行事」是什麼意思?
    萬物隨風而行止,隨風而進退,俗語說:「人隨王法草隨風」,《論語》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些都說明一個道理,就是萬物要隨風而動。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都是隨風而動的表現。《巽卦》上巽下巽,「巽為風」,萬物隨風而動,隨風而進退,故曰「隨風巽」。「隨風巽」就是指要遵循天道,按規律辦事。《巽卦》是由《遯卦》變化而來的。
  • 「權力世襲」
    (毛建國)警惕就業世襲惡果:就業世襲實際上是赤裸裸的「權力通吃」,是把公眾排斥在知情權與參與權之外,少數人對公共就業崗位的非法侵佔。這不僅影響到普羅大眾的樸素感情,而且突破了社會公平底線,容易讓特權土壤固化、板結。人民日報曾推出「關注社會焦慮」的系列報導。報導指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競爭加劇,焦慮漸成一種普遍心態。而就業特權或是社會焦慮心態的一個重要源頭。
  • 中國史上唯一能世襲官職權力的朝代,老百姓悲催了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西晉的貴族們能夠活得這樣happy?如此多色情、墮落、空虛的生活簡直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美事,為什麼我不能這樣?為什麼為什麼?上帝他老人家給了我個白眼,簡潔回曰,因為你沒有個好爸爸。我頓足,掩面淚奔。
  • 為什麼說日本政府是世襲政客組成的特權俱樂部
    等到這些年溜達了幾十個國家,又看了一堆電視電影,才發現都是一個樣,這玩意都是人類的底層固件,在哪都差不多,事實上正如人類比猴子厲害的原因是能結成200人以上社團,強人跟普通人相比,最明顯的差別是他們之間的關係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資源。
  • 子孫世襲,永不會降低爵位
    在大清國的開國史上記載著一群非常厲害的人,他們被俗稱為鐵帽子王。什麼是鐵帽子王呢?顧名思義,意思是說不管到什麼時候他們的頭銜爵位都不會被換掉。在清朝的封爵制度中,一些皇親國戚會被封爵,而且後代子孫也會承襲爵位,只不過是他們的後代承襲的爵位會降等級,而鐵帽子王則是不論子孫承襲多少代,永遠都不會降低爵位,因此也被稱之為世襲罔替的王爵。在大清的歷史上有多少人享受這樣的永遠不變的世襲爵位呢?都是誰呢?
  • 此人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但之所以出名,卻是因他寫的一部書
    能創作出這樣一部著作,想來也應該是當朝的大儒或是知名的學者了。答案還真不是,《嘯亭雜錄》的作者卻是一個天潢貴胄、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他的名字叫禮親王昭槤。而要說起《嘯亭雜錄》的誕生,嘉慶皇帝還有「功勞」呢。昭槤,生於乾隆四十一年(1780年)二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八個繼承人。禮親王不用介紹了,那可是清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之首。
  • 知識分享:王位世襲制以及王位世襲和遺產繼承之間的關係
    通過「父死子繼」的「家天下」形式,維持著王位的世襲,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才結束了王位世襲。王位世襲王位世襲和遺產繼承之間的關係辛亥革命在政治制度上推翻了帝制,結束了國家權力在政治傳承上的王位的世襲制,但王位世襲制的根本原因遺產繼承習慣和制度並沒有因為政治制度的革新發生任何的變化!
  • 胤祥被封和碩怡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如何?
    清朝有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又分為清初以戰功分封的八大鐵帽子王以及清中後期以恩封的四個鐵帽子王,其中十三爺胤祥的鐵帽子王就是後者。能成為鐵帽子王,必然是對大清有大功的。 當然,成為鐵帽子王之後也有特權:爵位世襲罔替,不降等;俸祿豐厚;有專門的鐵帽子王府。
  • 日本首相上位之路:靠拼爹平步青雲當首相,根深蒂固的世襲制度
    而子孫一代就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更進一步。所以有人認為在日本,靠拼爹就能平步青雲當首相,甚至覺得那是一種根深蒂固的世襲制度。那麼下面就來舉幾個例子。所以,並不是家門顯赫就能當首相,還是要看個人能力。  家族只是把安倍晉三帶入政壇的敲門磚,至於到底能不能當上首相或者能當幾任首相,全憑自己的本事,而且日本的首相也並非那麼好當,否則今年安倍晉三也不會主動辭去職務。
  • 雍正親自賜封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怡親王,後來是為何被廢掉?
    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時間裡,共有12位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清朝的開過功勳,因功被封,剩下四位屬於恩封,分別是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稍微了解歷史,或者看過影視劇的都知道,胤祥在雍正一朝備受重用,和其他諸子或被奪爵或被囚禁的命運不同,雍正元年即被奉為和碩怡親王,此後再得世襲罔替資格,成為清朝第九位「鐵帽子王」,也是清朝中期唯一被冊封的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的最大區別就是普通親王后代繼承爵位是要遞降的,親王一子襲郡王,郡王一子襲貝勒,遞降至鎮國公不再降低,而世襲罔替則不受此規則約束。
  • 胤祥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和碩怡親王后,他的後代如何?還是王爺嗎?
    而當康熙出巡只帶他們其中一個扈從時,即使短暫分別,兩兄弟也會詩書往還。正是胤祥與胤禛有著這般親密無間的關係,再加上雍正初即位時,只有胤祥這位兄弟堅定不移地站在自己的身邊,實心實意的為自己辦事,正如雍正自己所言:「朕實賴王翼贊昇平,王實能佐朕治平天下」,所以胤祥在雍正一朝是備受恩寵,其地位與他人不可同日而語。
  • 「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君子和小人有三個區別,要看準
    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能夠明白,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古人有句俗語:「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近君子,遠小人,這一直是中國人對於為人處世的要求,因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究竟君子和小人之間有著怎麼樣不同的三種區別,明白了這些,你就能夠看準身邊人的優劣,也能夠給自身帶來一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