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AM實體賦能

2020-09-16 ULAM公鏈

區塊鏈賦能實體是一個主流趨勢,它的意思是指將區塊鏈的技術特點、運作方式和思維方式運用到企業上面,幫助企業更好的解決相應的行業問題和需求。利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可溯源、加密算法等特性,對原有商業模式、產品模式、激勵體系、用戶體系等進行升級改進。

ULAM現在正在做這件事情,通過ULAM我們可以幫助企業解決以下痛點:

(1)降低價值產業鏈成本、提高價值產業鏈效率。對整個網際網路底層進行重構,用算法和程序建立信任,讓價值在網際網路上自由流動,實現節點間的價值共享。

(2)面對傳統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結合區塊鏈技術從傳統動能向新動能轉換,加快經濟社會的變遷與更替,從而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從源頭為企業尋找可供發展的活水。

(3)傳統企業可以通過區塊鏈項目的社區形態、治理體系、運行規則來為他們的組織形式帶來創新性的思考。

(4)數據上鏈,使得企業某些數據不可篡改,更具有真實性。



ULAM可以提供以下服務:

致力於為全球企業提供區塊鏈技術開發及運維服務。七大產品體系,場景化定製行業解決方案,賦能實體。一站式提供白皮書撰寫、經濟模型設計、產品研發落地以及宣傳運營等服務,實現真正的區塊鏈價值傳遞 。

實現的原理:

企業使用ULAM共識機制,是基於ULAM主鏈開發的側鏈,這條側鏈是一條獨立的公鏈,擁有自己獨立的節點,並且安全性是由ULAM主鏈保證。

ULAM幫助企業做鏈改的優勢是:

1、ULAM主鏈的共識機制—隨機數,低能耗,轉帳速度快,TPS高

2、擁有公鏈的所有性質:完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布式帳本,共識信任機制,開放性,匿名性

3、我們與他們一起設置激勵機制—出塊時間、出塊獎勵、總量、最低參與幣數等

4、在其鏈上發行DAPP

5、在其鏈上製作自己的智能合約

6、解決行業痛點,提升企業效益

只要企業用我們的鏈,只要運行就要使用ulam,就等於消耗ulam了

相關焦點

  • ULAM公鏈第五十三周周報
    ULAM技術匯總1.多重籤名方案協議白盒測試2.智能合約虛擬機燃料模型方案代碼實現3.同構鏈數據存儲證明方案代碼實現4.ulam小程序開發ULAM推廣匯總1.接見鄭州團隊2.策劃市場推廣–實體賦能推廣計劃ULAM運營匯總一.
  • ULAM顛覆式創新共識
    為了紀念這位數學家將這個區塊鏈底層共識命名為ULAM中文名字:烏拉姆英文名字:ULAM代幣名字:ulamULAM概況:總量:1414213562枚預挖:282842712枚上線交易所時間:2019年3月26日主網上線時間:2019年4月8日獲得投資時間:2018年10月獲得清華創加種子輪投資;2018年12月獲得大德資本機構投資官網:http://www.ulamchain.io白皮書:http://www.ulamchain.io/Ulam_while_paper.pdf區塊鏈瀏覽器:http://scan.ulamchain.io
  • DeFi險象環生 只有賦能實體才有未來?
    區塊鏈想要走得遠走得穩,必須要有實體的支撐,也就是說要有實際落地的場景。市場的熱點未必是市場的未來,無根之水難以持久,賦能實體才有未來。可是賦能實體並不容易理解更不容易做。 我們今天做一個案例分析:介紹一家特殊的交易所,幣耀BtLux交易所。為什麼要講一家交易所?因為這家交易所在探索和實踐與實體結合。這是很重要的嘗試。
  • ULAM公鏈第四十五周周報
    ULAM公鏈第四十四周周報不管迎面來的是什麼,我們都能坦然面對《兩會後的區塊鏈發展》火星財經、巴比特論壇、雪球、力場、知乎、今日頭條、區分、幣快報、向北、幣乎、鏈財經、財路、簡書、微博、金色財經 媒體總閱覽:20萬項目名稱:ULAM公眾號:ULAM烏拉姆官網:www.ulamchain.ioULAM:達成共識竟如此簡單
  • 李妍菲:創新人才勞務關係 賦能福建實體經濟
    李妍菲:創新人才勞務關係 賦能福建實體經濟-新華網李妍菲:創新人才勞務關係 賦能福建實體經濟2020-01-12 14:46:18 來源: 新華網她認為,這種關係能夠讓人才願意去付出,同時平臺也能夠賦能於人才,引領人才發展。這種人才勞務模式的創新,將更好地促進福建人力資源行業及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分享該新聞到微信朋友圈:1、打開手機軟體「微信」--「發現」--「掃一掃」。
  • DCF Plus生態產業聯盟,賦能實體產業數位化轉型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產業區塊鏈賦能各行各業中的價值也日益凸顯。區塊鏈的發展是一個理想向現實靠攏的過程,從消費層到產業級的轉變。產業區塊鏈承載著可信數據網絡的功能,解決了傳統中心資料庫在企業間無法產生信任的問題。
  • 泉州舉辦數字賦能實體暨直播經濟高峰論壇
    泉州舉辦數字賦能實體暨直播經濟高峰論壇。主辦方供圖東南網10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陳詩婷)11日,泉州舉辦數字賦能實體暨直播經濟高峰論壇,邀請多位業界專家、代表探討交流數字如何賦能實體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
  • 科技賦能實體,中國平安尋找新動能
    通過「中國第一顆金融業物聯網衛星」搭建的物聯網平臺,對於中國平安賦能供應鏈金融服務創新,推動商業銀行普惠業務發展,賦能傳統產業數位化、智能化、雲端化升級,具有非常高的實踐價值和推廣意義。此次中國平安參與定製的衛星,背後折射了這家老牌金融企業的科技創新躍遷之旅。
  • 智能化+實體經濟,聯想「新IT」賦能新世界
    從引領者到賦能者,聯想助力各行各業學好智能化「必修課」   聯想集團在智能製造的探索從未停止。今天的聯想集團,不僅是智能化轉型的積極實踐者,更是助力我國實體經濟開展智能化轉型的賦能者。聯想集團運用日趨成熟的「端-邊-雲-網-智」技術架構,已經為許多製造業企業提出了包含產品、技術和服務在內的全棧式智能化解決方案。
  • 工業網際網路「烏鎮」論劍:C2M賦能實體經濟
    C2M(用戶直連製造)模式作為未來工業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應用方向,與會專家認為,C2M核心追求是通過消費者和製造廠商的直連,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間接帶動了直連廠家流程和信息交互重構,賦能於實體經濟。根據中金研報顯示,國內C2M模式正在快速演進,其中有兩種模式最為引人注目。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在11月24日舉行的「育新機 開新局」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了「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演講,並對AI如何賦能實體經濟進行了相關分享。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在11月24日舉行的「育新機開新局」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人工智慧論壇上,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雲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葉來發表了「創新加速AI普惠,共創行業新價值」主題演講,並對AI如何賦能實體經濟進行了相關分享。
  • ULAM公鏈第五十六周報
    產業區塊鏈將賦能千行百業伴隨著區塊鏈技術應用的顯著加速,產業區塊鏈賦能各行各業的價值也在迅速顯現。伴隨著政策的出臺與技術的成熟,產業區塊鏈賦能千行百業的時代即將到來,將像交流電、自來水、網際網路、雲計算一樣,成為各行各業普遍使用的新型基礎設施。區塊鏈是新基建的重要細分領域之一,隨著新基建投資和政策利好的逐步釋放,產業區塊鏈也將加速發展。
  •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金融集聚區賦能實體產業
    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金融集聚區賦能實體產業 2021-01-09 0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騰信:以金融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發展
    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改善民生條件,為企業減負的政策,由此可見國家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體現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仍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頭戲。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的賦能。金融科技以其高效、便捷的服務、科技創新等優勢,可以滿足不同場景的深層次需求及服務迭代需求,其中深耕金融科技領域的中騰信就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 科技引領 · 賦能實體 車流時代開業盛典
    更多地用數位技術賦能產業,讓2.5億車主更多地能夠參與到「車流時代」,通過數位技術賦能每一位車主,讓所有車主得到更好的服務六大願景第一,科技引領·賦能實體第二,促進行業文明健康發展第三,多產聯動,形成多產聯動的社會保障第四,讓所有多產聯動參與者達成共同富裕第五,為工會成員加持股東身份賦能未來第六,通過後端工業工廠的深加工賦能於前端農業的發展,形成農業產業與工業產業的規模化諸位嘉賓為
  • 區塊鏈+產業生態,賦能實體經濟
    區塊鏈和實體經濟的應用落地、融合發展、技術創新,才是行業未來的風口,2020年,產業區塊鏈時代將真正打造基於區塊鏈的實際應用場景,賦能實體經濟,帶動產業升級。
  • 奧幣網aobiex用技術撮合助力實體通證流通,賦能實體企業區塊鏈+
    文序: 「區塊鏈應是用來賦能實體的技術,通證應是實體價值流通的媒介,而不該是空氣的炒作。」這是奧幣網(www.aobiex.com )一直秉承的價值理念!2018年,區塊鏈行業熱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場短暫的全民狂歡隨之引爆,區塊鏈隨即開始野蠻生長。
  • 科技賦能民生,鏈改激活實體,雲海藍一直在行動
    12月14日,三家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頂格行政處罰,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一系列的措施反映了國家和監管層明確的導向:未來任何企業或經濟體,必須要考慮全民利益和社會利益,不和老百姓爭利、科技需要更高層次的創新應用賦能,要為民生、實體創建更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