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自動駕駛領域,看得出來,國內國外出行企業垂涎不已,且也不乏跨界合作。國內有滴滴、百度、美團等相繼入局,國外則屬Uber、Lyft、谷歌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等動作頻頻。
而這其中,就屬Uber持之以恆且足夠明智,懂得「借力」。
Uber周一宣布,將把其自動駕駛部門「先進技術集團」(ATG)出售給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Aurora。筆者注意到,不少媒體均以「Uber放棄自動駕駛業務」為字眼報導該事件,但在筆者看來,誠然不是。
Uber宣布這一出售計劃的同時,還宣布了對Aurora投資4億美元,按全麵攤薄後計算,Uber將持有大約26%的Aurora所有權權益。Uber與Aurora將達成合作協議,在Uber共享出行網絡中推出自動駕駛汽車。
以此來看,Uber並不是全然放棄自動駕駛業務,只是換了一種明智的方式發力自動駕駛汽車。並且,對於背負巨額虧損的Uber而言,這也可以使其業績的「帳面」更為好看。
事實上,Uber此前一直在尋找其自動駕駛部門的購買者,業內分析認為是試圖消除額外的投資並專注於其核心的網約車服務。為什麼選擇了成立僅有三年時間的Aurora?
這很大可能與Aurora背後有大資本家加持有關。Aurora本身也屬於自動駕駛汽車企業,專注於打造完整的自動駕駛堆棧,這項基礎技術將允許車輛在沒有人類司機駕駛的情況下在高速公路和城市街道上自動行駛。而其背後的資本家就包括Greylock Partners、紅杉資本、亞馬遜和T.Rowe Price等,連年虧損的Uber固然有考慮市場行情因素。
一定程度上,這也證明了Uber布局無人駕駛領域的恆心以及謹慎。
要知道,自2015年Uber成立自動駕駛部門ATG之後,後者的發展的並非一片坦途。先是在2017年2月被從谷歌拆分出的自動駕駛公司Waymo起訴竊取商業秘密,同年3月,Uber一輛用於自動駕駛測試的車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發生車禍,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Uber也因此暫停了自動駕駛汽車路測項目。
之後在2018年3月,Uber自動駕駛汽車造成的一人死亡,是全球已知的首例自動駕駛命案,也暴露了其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缺陷,之後更是導致其發展受限。
不過,Uber並未因此而放棄,並且在2018年底,得益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交通部門允許Uber重啟無人駕駛汽車測試項目的好消息降臨,Uber如願重新啟程。
但到今年,Uber ATG部門和其他技術項目的調整後的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虧損超過3億美元。
除此業務虧損外,Uber整個公司層面的業績也不樂觀。根據Uber 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績顯示,該公司Q3營收31.29億美元,同比下降18%。歸屬公司淨虧損為10.89億美元,去年同期虧損11.62億美元,同比收窄6%。
虧損有所收窄,而Uber的核心網約車業務營收13.65億美元,同比下降53%,外賣業務營收14.51億美元,同比增長125%。顯然,Uber很大程度上是靠外賣業務稍微改善盈利狀況。
這其中,核心網約車業務沒有發揮提效作用,一方面與疫情衝擊有關,對此,Uber也曾於今年5月宣布裁員23%以削減支出;另一方面與「司機歸類」再起風波有關,8月份,Uber網約車業務在加州被叫停,9月份,Uber還被撤銷了倫敦運營執照。
而若沒有自動駕駛業務「拖累」,Uber的業績至少不會那麼難看。因此,Uber出售自動駕駛業務也算得上是尋求自救的一種有效途徑,也印證了Uber CEO達拉·科斯羅薩西11月18日所言,Uber正在自動駕駛方面尋求與其他技術提供廠商合作。
但除此之外,Uber試圖通過藉助外力這一突破口挽救困局也早已有之。
9月份,Uber將其歐洲貨運業務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出售給總部位於柏林的物流創業公司Sennder。Uber Freight負責人Lior Ron表示,與Sennder的合作將使Uber能夠進一步擴大在歐洲的影響力,同時使其在北美的Uber Freight業務翻倍增長。
10月份,Uber在Greenbriar Equity Group LP領投的一輪融資中,將以5億美元的價格向投資者出售旗下Uber Freight卡車部門的股份,試圖為虧損的業務注入新的現金。
12月初,也有消息稱,Uber正在與航空航天初創公司Joby Aviation就將旗下空中計程車業務「Uber Elevate」出售給後者進行談判。
業內分析認為,Uber的系列業務割售舉動主要回歸核心網約車業務,以尋求實現盈利。但不難發現,Uber確實正在借力「渡己」。
作者:電商報 王小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