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日夜奮戰,京雄城際鐵路全線貫通進入倒計時。記者日前來到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建設現場,看到數千名建設者正在進行收尾工作,為月底開通運營作最後衝刺。
雄安站現在什麼樣了?
內部裝修進行到什麼程度了?
裡面有什麼「不一樣」?
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先睹為快↓↓↓
在雄安站西側廣場門前工人們正在移栽迎客松。楊成浩/攝
已經懸掛到位的車次信息顯示屏。張宇彤/攝
一層候車廳的旅客服務中心。張宇彤/攝
工人正在為月底開通運營作準備。劉向陽/攝
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
聯調聯試以來
他們駕駛著復興號
在大興機場站和雄安站之間
跑了70多天
小夥伴們
你們知道他們是誰嗎?
開著復興號跑來跑去
到底都幹了啥呢?
他們被稱為京雄城際
大興機場至雄安段聯調聯試的
「探路者」
都是來自北京機務段動車組運用車間
京雄車隊的精英「大車」
由16名人員組成
完美「裸跑」
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
設定最高時速為350公裡/小時
在試驗時要通過逐級
提速至385公裡/小時來「超速」運行
因為是「超速」運行
運行期間需要
關閉車上的限速裝置ATP
採取隔離行車模式
也就是所謂的「裸跑」
這意味著速度控制
以及坡道分相區等線路信息
全部要依靠乘務員自身的記憶
而且這樣的「裸跑」
是根據每天的聯調聯試計劃進行的
「裸跑」區段、頻次
都不固定
在聯調聯試期間
這樣的「裸跑」試驗進行了約800列次
交會重疊
京雄城際線
81km+278m至82km+125m處
設有一座類似隧道形狀的
聲屏障設施
用以檢驗列車通過時的噪音情況
其中一項高難度的試驗任務
是需要讓兩列高速運行的動車組列車
在長度僅800米的屏障內
完成交會重疊
這對司機的操縱能力
以及司機和指揮人員的配合能力
都提出了極高要求
雄安站站臺。李兆民/攝
復興號動車組的主控手柄
分為多個檔位
當主控手柄推至K1位並保持10秒後
設定的速度將以每秒25公裡/小時的
速率增加
能夠如此精準計算和掌握牽引時機
確保不快不慢
才能完成兩車交會重疊任務
聯調聯試期間這些精英「大車」們
圓滿完成了5對(10列次)
交會重疊任務
當然除了這些高難度試驗任務
在日常試跑時他們還要
做這些……
梳理項點
每次試跑前他們都要熟悉
試跑的區段、交路、行車模式
應急處置等關鍵項點
在這些精英「大車」中
有一名參加過8次聯調聯試的
「老將」王建新
每次試跑前
他要從至少20多頁的電報中
梳理出數百個項點
再按照車次逐個製作運行提示卡
像這樣的提示卡
最多的一天
王建新做了70多張
精準呼喚應答
「103km」「104km」「105km」......
試跑時在駕駛室內
指導司機、盯控司機、添乘幹部
不到十秒鐘
就會來一次「和聲」呼喚
動車組運行速度高
京雄城際大興機場至雄安段
又是新線
為了準確把握當前位置
控制好速度
他們每遇到一公裡標就要喊一次
粗略計算
每人每天這樣的呼喚至少有三千次
三個人加起來可以萬計
這些精英「大車」們憑藉
精湛的操縱技術和默契配合能力
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當然
在圓滿完成各項任務的背後
是他們艱辛的付出
由於來不及回家
進入寒冬時節後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
身上還穿著單衣
為了節省時間保障試驗進度
他們紛紛主動聯繫家人
通過快遞的方式將過冬棉衣
寄到他們休息的駐點來
在聯調聯試期間
每趟車的運行時間是不確定的
因此他們的午餐時間
通常無法保障
只能利用停靠車站的時間
機動解決
有時拉練到夜裡
回到酒店吃涼透的外賣
也是常有的事
站房外牆清潔。李兆民/攝
70多個日日夜夜
他們在京雄城際
大興機場至雄安段線路上
已往返奔跑千餘次
原始數據逐步積累
一本「京雄城際操縱秘籍」逐步成型
為京雄城際的正式開通運營
也為新職人員培訓
做好了充分準備
雄安站東側廣場景色。楊成浩/攝
候車廳的島式空調機組,集消防水箱、水炮、客服、地暖等多功能於一體。張宇彤/攝
雄安站測試列車停靠。任雙歡/攝
雄安站站臺,工人正進行收尾工作。劉向陽/攝
基本整理完畢的站臺一角。任雙歡/攝
夜幕下的站臺一角。任雙歡/攝
工人在檢測安檢通道上方的顯示屏。李兆民/攝
在一層候車廳,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擺放休息椅。李兆民/攝
候車廳檢票口指示牌。李兆民/攝
站臺吸音板,可減震降噪。李兆民/攝
夜幕下的雄安站航拍。任雙歡/攝
雪落時分依舊堅守崗位的建設者。任雙歡/攝
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
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
來源:人民雄安網、北京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