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成為邊緣計算的較強推動力

2020-11-28 西部數碼

邊緣計算是數字世界中最令人興奮的新概念之一。利用佔用空間很少的微型數據中心網絡,邊緣計算使系統能夠實時收集並分析重要數據,而不會增加現有基礎設施的負擔。

在物聯網系統中,通常以端到端的方式,在特定的高度傳感器密集型環境中獲得大量數據,且數據是在邊緣生成並處理的,以降低延遲並減輕數據中心的負載。此前,邊緣計算的重點是連接在物聯網上的設備的技術,比如工業機器人。

不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IoT 和AI的組合帶來了無限潛力,對於邊緣計算的需求已經從解決由IoT生成的數據增長而導致的數據長距離傳輸的帶寬成本問題,進化至處理實時應用程式。在這類組合中,邊緣計算需要滿足低延遲、加速實時創建和支持應用。

什麼是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有很多術語,包括「邊緣雲計算」和「霧計算」。「邊緣計算」本身通常被描述為在本地伺服器上運行的應用,旨在讓雲進程更靠近終端設備。

「企業計算」與邊緣計算類似,但更傾向於準確地描述網絡功能,卻非描述計算的位置。「霧計算」概念是由Cisco創造的,許多人將其定義為位於邊緣計算空間上下的計算,甚至作為邊緣計算的一個子集。

作為參考,端點設備和端點通常被稱為「邊緣設備」,以免與邊緣計算相混淆。邊緣計算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包括小型聚合器、本地伺服器或微型數據中心。微型數據中心可以按區域分布在永久性或可移動的存儲容器中。

邊緣計算的價值

一般來說,傳感器、攝像頭、麥克風以及一系列不同的物聯網和行動裝置從其所在位置收集數據,再發送到集中式數據中心或雲中。

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世界會有超過500億臺智能設備實現連接。這些設備每年將產生以澤字節(ZB)計算的數據,到2025年將增長到150 ZB以上。這些數據發送到雲會帶來一些重大問題。

首先,150ZB的數據會造成容量問題。其次,將大量數據從其原始位置傳輸到集中式數據中心代價高昂。據估計,目前只有12%的數據得到了分析處理,而只有3%的數據有助於產生有意義的結果,剩餘97%的數據在收集和傳輸之後,就被浪費了。第三,存儲、傳輸和分析數據能耗巨大。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有效的方法來降低成本並減少浪費。

引入邊緣計算,在本地存儲數據,可以降低傳輸成本。同時,利用AI功能也能夠消除數據浪費。例如,現在正在使用中的新型低功耗邊緣計算伺服器CPU,它們以GPU和ASIC或一系列晶片的形式連接到AI加速 SoC。

除了解決容量、能源和成本問題外,邊緣計算還可以提高網絡可靠性,因為應用可以在發生普遍的網絡中斷期間繼續運行,通過清除某些威脅配置文件(例如全局數據中心拒絕服務 (DoS) 攻擊),可以提高安全性。

最重要的是,邊緣計算能夠為實時場景(例如虛擬實境商場、行動裝置視頻緩存)縮減延遲,同時在自動駕駛汽車、遊戲平臺或快節奏製造等環境中創造許多新的應用機會。

5G成為邊緣計算的最強推動力

5G基礎架構是邊緣計算最具說服力的驅動力之一。5G電信提供商發現,除了傳統的數據和語音連接之外,他們還可以構建生態系統以託管獨特的本地應用。通過將伺服器置於基站旁邊,蜂窩流量提供商可以向第三方主機應用開放其網絡,從而改善帶寬和延遲。

Credence Research認為,到2026年,整個邊緣計算市場的價值將為96億美元左右。相比之下,Research and Markets分析認為,移動邊緣計算市場將從今天的幾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超過27.7億美元。儘管電信行業可能是發展最快的增長動力,但是據估計,它們僅會佔據邊緣計算市場總量的三分之一。這是因為web scale、工業和企業集團也將為其傳統市場提供邊緣計算硬體、軟體和服務,期望邊緣計算也將開創新的應用機遇。

比如目前大眾快餐店的廚房正朝著更加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以確保食品質量,減少員工培訓,提高運營效率並確保客戶體驗達到預期。Chick-fil-A 是一家連鎖快餐企業,2018 年 他們宣稱: 「通過提高廚房設備智能化,我們能夠收集更多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構建更多智能系統,進而拓展業務。」 他們還指出,在邊緣計算的幫助下,許多餐廳現在可以處理的業務量提高到之前的三倍。

總體而言,成功的邊緣計算基礎架構需要結合本地伺服器計算功能、AI 計算功能以及與移動/汽車/IoT 計算系統的連接。

用實例了解邊緣計算

為了解使用邊緣計算帶來的延遲改善優勢,羅格斯大學和 Inria 使用 Microsoft HoloLens分析了邊緣計算(或稱「邊緣雲」)的可擴展性和性能。

在案例中,HoloLens 讀取條形碼掃描儀,然後使用建築物中的場景分割功能將用戶導航到指定房間,並在 Hololens 上顯示箭頭。該過程同時使用了映射坐標的小數據包和連續視頻的較大數據包,以驗證邊緣計算與傳統雲計算相比延遲的改善。HoloLens 先讀取二維碼,然後將映射坐標數據發送到邊緣伺服器,該伺服器使用了 4 個字節加上標頭,花費了 1.2 毫秒 (ms),伺服器找到坐標,並通知用戶該位置,總共耗時 16.22 ms。如果將同樣的數據包發送到雲,則大約需要80ms。

同樣,他們還測試了在使用 OpenCV 進行場景分割以將 Hololens 的用戶導航到適當位置時的延遲。HoloLens 以 30 fps 的速度流傳輸視頻,並在邊緣計算伺服器中以 3.33 GHz 的頻率在配備 15GB RAM 的 Intel i7 CPU 上處理圖像。將數據流傳輸到邊緣計算伺服器需要 4.9 ms,處理 OpenCV 圖像額外花費了 37 ms,總計 47.7 ms。雲伺服器上的相同過程花費了將近 115 ms,清楚顯示了邊緣計算降低延遲的明顯優勢。

該案例研究顯示了邊緣計算在降低延遲方面的顯著優勢,但是未來還會有更多新技術可以更好地實現低延遲。

5G 概述了當今延遲少於 1ms 的案例,而 6G 已經在討論將其降低到 10 微秒 (µs) 的問題。5G 和 Wi-Fi 6 會增加連接帶寬,其中5G 預計將帶寬提高到 10Gbps,而 Wi-Fi 6 已經支持 2Gbps 帶寬。AI 加速器聲稱場景分割的時間少於 20µs,這與上述示例技術論文中引用的 Intel i7 CPU 在大約 20ms 內處理每個幀的速度相比,又有了顯著進步。

顯然,如果邊緣計算表現的比雲計算更具優勢,那麼將計算全都轉移到邊緣設備中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很不幸,目前並不是所有的應用程式都是如此。在 HoloLens 案例研究中,如果數據使用的 SQL 資料庫太大,則無法存儲在耳機中。今天的邊緣設備,特別是發生物理磨損的設備,沒有足夠的計算能力來處理大型數據集。除了計算能力之外,雲或邊緣伺服器上的軟體比邊緣設備上的軟體開發成本更低,因為雲/邊緣軟體不需要壓縮到更小的內存資源和計算資源中。

由於某些應用程式可以根據基礎架構不同位置的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存儲器可用性和延遲能力來合理地運行,因此無論是在雲中、在邊緣伺服器還是在邊緣設備中,未來的趨勢是混合計算能力,邊緣計算是建立全球混合計算基礎架構的第一步。

邊緣計算與AI

許多使用邊緣計算的新服務都有低延遲需求,因此許多新系統都採用了最新的行業接口標準,包括PCIe 5.0、LPDDR5、DDR5、HBM2e、USB 3.2、CXL、基於PCIe的NVMe以及其他基於新一代標準的技術。與上一代產品相比,這些技術都通過改進帶寬來降低延遲。

這些邊緣計算系統還增加了AI加速功能。例如,某些伺服器晶片通過x86擴展AVX-512向量神經網絡指令 (AVX512 VNNI)等新指令提供AI加速。

除此之外,大多數新系統中還添加了自定義AI加速器。這些晶片所需的連接性通常採用帶寬最高的主機來實現加速器連接。例如,在具有多個AI加速器的某種交換配置中,由於帶寬要求影響了延遲,因此很多系統中採用了PCIe 5.0接口。

除了本地網關和聚合伺服器系統之外,單個AI加速器通常無法提供足夠的性能,所以需要藉助帶寬非常高的晶片到晶片SerDes PHY來擴展這些加速器。最新發布的PHY支持56G和112G連接。

AI算法正在突破內存帶寬要求的極限。例如,最新的BERT和GPT-2型號分別需要345M和1.5B參數,為了滿足這些需求,不僅需要高容量的內存能力,還需把許多複雜的應用放在邊緣雲中執行。為了實現這種能力,設計人員正在新的晶片組中採用DDR5。除了容量挑戰之外,還需要存取AI算法的係數,以進行非線性序列中並行執行的大量多次累加計算。因此,HBM2e也成為一種被迅速採用的新技術,有些晶片實現了單晶片中的數次HBM2e實例化。

未來,邊緣計算的需求將集中在降低延遲和功率,確保有足夠的處理能力來處理特定任務上。新一代伺服器SoC解決方案不僅將具有更低的延遲和更低的功耗,而且還將納入AI功能,也就是AI加速器。

但是很明顯,AI和邊緣計算的需求也在迅速變化,我們今天看到的許多解決方案在過去兩年中已多次取得了進步,並將繼續加以改進。

結語

Futuriom曾在《5G,物聯網和邊緣計算趨勢》中寫道,5G將成為邊緣計算技術的催化劑,使用5G技術的應用將改變流量需求模式,為移動蜂窩網絡的邊緣計算提供最大的推動力。

總的來說,邊緣計算是實現數據快速連接的一項重要技術,它將雲服務更靠近邊緣設備,降低延遲,為消費者提供新的應用和服務;還將衍生出更多的AI功能,將其擴展到雲以外。此外,它還將成為支持未來混合計算的基礎技術。

作者:半導體行業觀察  來源:中國IDC圈

聲明:本網站發布的內容(圖片、視頻和文字)以用戶投稿、用戶轉載內容為主,如果涉及侵權請儘快告知,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電話:028-62778877-8261;郵箱:jenny@west.cn。本站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轉載時需註明出處::西部數碼資訊門戶 » 5G成為邊緣計算的較強推動力

相關焦點

  • 「邊緣計算」成為5G核心關鍵詞
    萬物互聯不僅包括人與人、人與物,以及物與物的連接,還包括具有語境感知能力、更強計算能力和感知能力的人、物、數據、流程、場景等有機融合,從而使得互聯更有價值。萬物互聯所涉及的邊緣設備類型十分廣泛,傳感器、智能家電、智慧型手機,甚至可穿戴設備都將成為萬物互聯的一部分。因此,位於網際網路邊緣的終端設備數量及其產生的數據量將會急劇增長。
  • 5G邊緣計算是什麼意思?5G對邊緣計算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基於雲的網絡依靠邊緣計算來完成任務。它不是所有服務的解決方案,但在嘗試構建可靠的網絡時,它是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邊緣計算是一種雲計算,允許在網絡的「邊緣」或外部處理數據,而不是在中心網絡。這一過程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來自物聯網設備的數據正在由距離數據源更近的計算機或伺服器處理。這種雲計算方法允許物聯網設備和web應用程式更快地運行,因為它最終減少了帶寬和網絡擁塞的壓力,以提高服務質量和彈性。
  • 為什麼5G需要邊緣計算(MEC)?
    邊緣計算,從4G時代已經開始萌芽,到了5G時代,它完全融入了網絡的基礎架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標配,甚至是業務擴展的利器。 那麼到底什麼是邊緣計算呢?本文將要探討這個問題。 說到「邊緣」二字,跟「中央」的意思相反,暗含著「等級低」,「不重要」,「靠邊站」的意味。既然如此,大搞「中央計算」就行了,還研究什麼「邊緣計算」?
  • 邊緣計算正在成為5G傳輸網的核心技術之一
    邊緣計算成為 5G 傳輸網核心技術之一 5G 拓展三大應用場景,在無線側通過硬體/軟體技術的大幅提升,契合不同應用場景的網絡性能需求,但在傳輸側,由於硬體技術升級空間有限,必須通過網絡結構的優化滿足 5G時代新應用對網絡性能的要求。5G 面向大帶寬(eMBB)、大規模連接(mMTC)、超低時延高可靠(URLLC)三大應用場景,需要提供不同的網絡性能。
  • 5G時代的邊緣計算
    隨著我國5G發展按下「快進鍵」,邊緣計算成為助力北京交通大學宋飛教授表示,物聯網、車聯網帶來的新型服務模式迫切需要5G以極低的時延處理海量的數據,為了更加靠近終端用戶及其設備,讓用戶獲得更高的內容分發效率,邊緣計算技術應運而生。其實,在實際應用中,邊緣計算一點都不「邊緣」,未來在工業製造、交通運輸、衛生醫療、能源電力等領域,邊緣計算都將發揮重要作用,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 騰訊5G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恰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互為犄角「互為犄角」可以很好的總結5G和邊緣計算的關係。從技術本質上來說,5G是屬於通信網CT(CommunicationTechnology)域的概念,邊緣計算屬於網際網路IT域的概念。
  • 5G給邊緣計算帶來了什麼?
    阿里巴巴達摩院XG實驗室高級技術專家南書、邊緣計算團隊高級技術專家屹平分享5G下,邊緣計算的更多可能。文末有驚喜!因此,5G低時延的特性如果需要得到更好的發揮,就必須通過更近的業務部署來降低傳輸在整體時延中的佔比,而在IT領域的邊緣計算技術就能很好的契合這樣的需求,成為促進移動邊緣計算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 5G給邊緣計算帶來了什麼?
    一 5G的核心能力成為移動邊緣計算的最大驅動力 5G所強調的三大特性也就是5G的核心能力,即低時延,高帶寬和大連接。因此,5G低時延的特性如果需要得到更好的發揮,就必須通過更近的業務部署來降低傳輸在整體時延中的佔比,而在IT領域的邊緣計算技術就能很好的契合這樣的需求,成為促進移動邊緣計算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 疫情下對電信、5G、邊緣計算的思考
    本文作者是美國Dean Bubley,邊緣雲轉譯自:https://www.seamster.io/blog/coronavirus-telecoms-5g-and-the-edge-some-thoughts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冠狀病毒大流行已導致10萬人感染並加速死亡。許多國家對企業實行停業整頓,並對個人實施隔離。
  • 邊緣計算+人工智慧=?
    ,邊緣計算應運而生,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但是,隨著強實時數據量的迅速攀升,且數據形態更加多元,邊緣計算面臨的技術挑戰更加複雜。在這一趨勢下,融入AI能力的智能邊緣計算應勢而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近期召開的「未來智能邊緣計算論壇」上表示。
  • 5G時代的加速器——邊緣計算
    我公司創始人&CEO劉凱攜高管受邀出席會議,雙方就邊緣計算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布局邊緣計算,共同建設數據生態的未來。這其中,雲交換平臺包括:數據交換、邊緣計算、雲網一體;多雲管理包括:締息雲管理平臺和一步上雲。
  • 5G新基建,邊緣計算乘風破浪
    基於此背景,把業務邏輯和應用下沉到離設備和終端更近的邊緣位置上,從而減輕對中心集中處理的壓力,並實現真正的低延時,成為解決這一命題的最佳選擇。邊緣計算將與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協同,為全面數位化轉型注入計算活力。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這意味著中國正式進入5G元年。
  • 5G邊緣計算網關
    邊緣計算,即在源頭部署數據處理活動和操作,而不必經過集中式網段。通過使計算更接近產生數據的這些項目的網絡邊緣,此計算過程可優化設備,IoT設備和應用程式。根據所考慮的設備,網絡邊緣可以指的是設備與Internet通信的區域。
  • 什麼是5G+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就是讓大量的數據計算在網絡的邊緣就近進行,將數據的處理、應用程式的運行,甚至一些功能服務的實現,由中心伺服器下放到網絡邊緣的節點上,由此加快數據處理速度,減少延遲並改善客戶體驗。隨著5G覆蓋範圍的擴大,邊緣計算將有助於利用本地(而非區域)計算資源解決現代應用程式的高帶寬、低延遲需求。
  • 為什麼5G需要邊緣計算(MEC)?
    邊緣計算,從4G時代已經開始萌芽,到了5G時代,它完全融入了網絡的基礎架構,成為了不折不扣的標配,甚至是業務擴展的利器。那麼到底什麼是邊緣計算呢?本文將要探討這個問題。既然如此,大搞「中央計算」就行了,還研究什麼「邊緣計算」?其實,在信息網絡中,「中央」和「邊緣」的地位跟我們直觀的認知是相反的。中央存在的價值,就是更好地為邊緣服務。
  • 5G成功商用的關鍵技術,邊緣計算有望成為下一個風口
    昨日,騰訊雲首個5G邊緣計算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並在日前宣布今年年底預計將完成近300個邊緣計算節點的建設。該中心的開放,標誌著讓長期困擾實時高清音視頻、智慧社區、智慧醫療、工業網際網路等場景下算力不足、網絡時延等問題有望迎刃而解,5G的大規模應用變得觸手可及。
  • 邊緣計算到底是個什麼技術?邊緣計算硬體架構
    」這個名詞,但是總感覺不明白到底什麼是「邊緣計算」,不明覺厲的感覺。相對於雲計算的集中式計算,邊緣計算屬於分布式計算。 2.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需要上傳大量的待計算數據,邊緣計算可以大幅減少需要上傳的數據量。 3. 相對於雲計算系統,邊緣計算實時性更好。
  • 數字文娛邊緣計算專題論壇:邊緣計算,助力開啟數字娛樂新勢能
    邊緣計算產業聯盟副秘書長、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曹曉兵在籤約儀式上表示,邊緣計算正從概念共識走向產業實踐,從試點探索走向商業應用,數字文娛作為重要場景之一是邊緣計算發展的重要使能器,「雲遊戲+邊緣計算」將加速數字文娛產業不斷升級,推動雲遊戲成為娛樂世界的下一個重要爆發點,創造更多新的遊戲產業機會。
  • 運營商邊緣計算專題論壇:雲網融合,邊緣計算加速5G落地實踐
    隨著5G商用的逐步推進,連接5G商用潛能和下遊產業機會的邊緣計算走向大風口,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物聯網等領域呈現出旺盛的市場需求。運營商紛紛布局邊緣計算,驅動5G網絡與各領域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實現5G能力的進一步延伸,成為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引擎。
  • 5G+雲網融合,移動雲帶領開發者釋放邊緣計算的力量
    ,邊緣計算應運而生,有效提升了用戶體驗。據Gartner預測,2025年,在邊緣計算的數據會佔到全行業數據的75%,由此可見邊緣計算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作為融合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的開放平臺,核心是將計算任務從雲計算中心遷移到產生源數據的邊緣設備上。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5G+雲+邊緣計算的業務場景越來越多,企業構建雲網端邊體系的需求也越來越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