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1 上海藥物研究所
語音播報
7月4日至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聯合中國藥科大學在南京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暨第五屆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龍亞秋和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徐寒梅分別作為大會主席、副主席共同主持了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孔令義、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葉陽代表主辦方在開、閉幕式上致辭。會議吸引了國內外多肽/蛋白科學家和企業界的400多人參與,其中海外代表近60人,參展商30餘家,四天內共舉行了23場學術專家報告。
本屆多肽學術大會圍繞「多肽:創新、拓展和應用」(Peptides: Innovation,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的主題,聚焦多肽/蛋白/胺基酸的新合成方法和技術、多肽/蛋白結構和功能、多肽診療試劑、多肽新型製劑和遞送系統、多肽偶聯藥物/抗體/疫苗、多肽生物材料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應用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術討論和交流。
大會邀請到多位在國內外多肽/蛋白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包括澳洲多肽學會主席、歐洲多肽學會主席、新加坡多肽學會主席、日本多肽學會副主席以及韓國、美國、澳洲、歐洲多肽學會的前任主席等40多人作精彩報告。本屆會議共安排了6個大會報告、36個分組邀請報告、46個口頭報告和80多個牆報展,涵蓋了多肽/蛋白化學和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新設立了「青年學者專場」和「多肽產業化專場」,旨在鼓勵和促進更多的年輕多肽科學家的參與和成長、多肽學術界與企業界的交流以及多肽/蛋白科學研究的轉化和產業化,這一新舉措也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譽和充分肯定。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上海藥物所從事多肽/蛋白研究的研究員黃蔚、譚敏佳、黃永焯等參會並報告最新研究成果,與國內外多肽領域的前輩和同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其中,黃永焯獲得了大會頒發的「中和-青年多肽科學家獎」(一共四名)。
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由國內外著名的在多肽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包括我國合成胰島素的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Merriefield共同發起。自1990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連續舉辦十三屆,成為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和最有影響力的多肽會議之一,是多肽領域國際著名品牌論壇,長期致力於推動多肽科學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本屆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與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合併舉行,是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第一次由中國主辦並在中國召開,旨在聚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多肽/蛋白科學家進行最新研究進展和學科趨勢的討論和交流。此次兩會並開,面向亞太、歐洲、美洲、澳洲多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促進了多肽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和轉化,在更廣範圍內為多肽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界與工業界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也將促進中國多肽藥物行業的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本次會議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和資助。
大會現場
7月4日至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聯合中國藥科大學在南京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暨第五屆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龍亞秋和中國藥科大學教授徐寒梅分別作為大會主席、副主席共同主持了開幕式和閉幕式。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中國藥科大學副校長孔令義、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葉陽代表主辦方在開、閉幕式上致辭。會議吸引了國內外多肽/蛋白科學家和企業界的400多人參與,其中海外代表近60人,參展商30餘家,四天內共舉行了23場學術專家報告。
本屆多肽學術大會圍繞「多肽:創新、拓展和應用」(Peptides: Innovation,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的主題,聚焦多肽/蛋白/胺基酸的新合成方法和技術、多肽/蛋白結構和功能、多肽診療試劑、多肽新型製劑和遞送系統、多肽偶聯藥物/抗體/疫苗、多肽生物材料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應用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術討論和交流。
大會邀請到多位在國內外多肽/蛋白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著名專家、學者,包括澳洲多肽學會主席、歐洲多肽學會主席、新加坡多肽學會主席、日本多肽學會副主席以及韓國、美國、澳洲、歐洲多肽學會的前任主席等40多人作精彩報告。本屆會議共安排了6個大會報告、36個分組邀請報告、46個口頭報告和80多個牆報展,涵蓋了多肽/蛋白化學和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新設立了「青年學者專場」和「多肽產業化專場」,旨在鼓勵和促進更多的年輕多肽科學家的參與和成長、多肽學術界與企業界的交流以及多肽/蛋白科學研究的轉化和產業化,這一新舉措也受到與會者的高度讚譽和充分肯定。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上海藥物所從事多肽/蛋白研究的研究員黃蔚、譚敏佳、黃永焯等參會並報告最新研究成果,與國內外多肽領域的前輩和同行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其中,黃永焯獲得了大會頒發的「中和-青年多肽科學家獎」(一共四名)。
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由國內外著名的在多肽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包括我國合成胰島素的專家及諾貝爾獎得主Merriefield共同發起。自1990年開始,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連續舉辦十三屆,成為世界範圍內最重要的和最有影響力的多肽會議之一,是多肽領域國際著名品牌論壇,長期致力於推動多肽科學的發展和技術進步。本屆中國國際多肽學術會議與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合併舉行,是亞太國際多肽學術會議第一次由中國主辦並在中國召開,旨在聚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多肽/蛋白科學家進行最新研究進展和學科趨勢的討論和交流。此次兩會並開,面向亞太、歐洲、美洲、澳洲多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促進了多肽及相關學科的發展和轉化,在更廣範圍內為多肽科學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學術界與工業界的進一步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也將促進中國多肽藥物行業的創新和跨越式發展。
本次會議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新藥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和資助。
大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