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隋娉娉 深圳報導
10月11日,天眼查數據顯示,美團運營主體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發生經營範圍變更,經營範圍中不再包含零售菸草(含電子菸)。從登記到撤除業務,美團經營電子菸的決策在僅不到三個月的時間發生了顛覆。
儘管站在電子菸行業的風口之下,美團選擇撤退,但另一邊魚貫而入的景象,卻表現出企業家們不鬆口的決心——「魔笛MOTI」「NUT堅果」均在今年9月完成數千萬元融資,「RELX悅刻」「靈犀LINX」「雲吞」均在年內完成了兩次融資。
電子菸業內人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電子菸行業聚焦存量市場(傳統菸民和已使用電子菸的人群)的行業共識是基於一個基本的社會責任,因為目前沒有誰能說可以讓電子菸做到無害,所以針對存量用戶以外的新用戶的宣傳和推廣是行業比較忌諱的,而對未成年用戶則應該完全杜絕。」
儘管愈來愈多的電子菸品牌開始勇於承擔這樣的責任,逐漸警戒宣傳用語、推出各類「守護計劃」避免未成年人的介入,但輿論的審視和管控的迫近不禁讓人提問:電子菸行業還會有多少人離開,多少人留下?被守護的只應是未成年人嗎?
電子菸是否能成為「戒菸」輔助工具?
與傳統菸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電子菸產品,有著鮮豔的外表、各種果味的煙彈,更加貼合的是年輕人的市場。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成人菸草調查》結果加以印證:在接觸過電子菸的人群中,15至24歲年齡組比例最高。《華夏時報》記者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使用過電子菸的同學、朋友推薦」是95後接觸電子菸的主要渠道。
根據「YOOZ柚子」天貓旗艦店,其電子菸共20種口味,除傳統果味外,更具有迎合時下年輕人的「桃桃烏龍」「香芋波波」「冰葡萄酒」等口味,每種口味都標有各自介紹,如「像小時候的香芋冰淇淋,回到童年只要一口」。依據尼古丁的含量,「YOOZ柚子」將其產品分為3%和5%兩大類。然而,記者在採訪24歲左右的電子菸使用者時發現,不乏有受訪者存在「電子菸是不含尼古丁的」的錯誤認知。
「YOOZ柚子」電子菸的20種煙彈口味,宣傳稱「滿足不同口感」
電子菸之所以頗受歡迎,不僅有外觀及口味的吸引力,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購買者認為電子菸能夠替煙。「RELX悅刻」的使用者張睿告訴記者:「如果下定決心要戒菸,那麼電子菸作為菸草的替代品是很有效的。」在他的感受中,電子菸與傳統菸草在口感上的差別使其不足以讓人上癮,同時可以幫助緩解戒菸過程中的痛苦和焦慮,也相對減少了菸草留下的難聞的味道以及抽菸的量。
但並非所有使用過電子菸的人都認為它可以幫助戒菸。日本電子菸品牌spinner的使用者丁貝向記者表示:「輕度菸民應該可以,但菸癮嚴重的人幾乎不可能。」另一位因好奇心理而使用過電子菸的白沐可認為:「戒菸需要自己的毅力,不能依賴輔助工具。」
然而,在電子菸品牌商家那裡,「戒菸」卻成為一個極力規避的詞彙。《華夏時報》記者曾就「火器blunderbuss」官網宣傳片中提及的「戒菸癮」「我覺得挺有藥效的」等產品功效發出疑問,其品牌推廣負責人向記者解釋其為誤會:「我們宣傳中提到的是『解菸癮』而非『戒菸癮』。」
他同時說:「電子菸不能作為戒菸的輔助工具,也不能承擔任何戒菸效果,它只會通過煙油中含有的尼古丁,讓菸民感覺到『解癮』。火器電子菸不會在任何宣傳途徑中使用諸如『戒菸』『療效』等不嚴謹的詞彙。」
業內人士表示:「就目前我們對這個領域的研究來看,人體對吸菸的依賴包含身體和心理兩個層面,涉及到多種物質產生的不同影響因子,跟人的行為習慣等等多個方面相關。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系統,不能因為某個點做出一個整體的結論。如果要比較香菸與電子菸內特定成分對人類依賴菸草的影響,使用人群的統計學數據也許更有借鑑意義。」
被守護的不應只是青少年
公認的是,電子菸行業應該面對的是「傳統菸民和已使用電子菸的人群」這個存量市場。青少年作為被「隔離」在外的群體,不可避免地成為格外受保護的對象。
在2019年的「315晚會」上,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高力醫生表示:「電子菸讓青少年轉而成為吸菸者的概率翻了整整一倍。」報導過後,國家和行業開始產生關注。
8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菸草專賣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的通告》。《通告》要求,為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的侵害,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同時,眾多電子菸品牌開始在官網、電商平臺主頁、產品包裝等媒介加以包裝。
例如,「RELX悅刻」官網首頁頂部和底部用黑底白字強烈襯託出警示「守護者計劃」以貫徹國家通告要求,其主要內容為:「反對未成年人使用電子菸」「反對在未成年人面前使用電子菸」;「YOOZ柚子」京東旗艦店中商品詳情涵蓋「YOOZ態度計劃:嚴禁未成年人購買使用;非菸民請注意:尼古丁具有成癮性,不建議購買使用」的警示。
在「RELX悅刻」微店中電子菸產品下方出現的「守護者計劃」禁用提醒
此前,《華夏時報》記者在瀏覽「魔笛MOTI」官網時未發現任何有關「青少年禁止購買電子菸」此類提醒,魔笛CMO周潔對此向記者表示:「舊的官網已經下線,新官網正在改版升級,改版後的官網會增加彈窗提醒以及在首頁增加警示文案。」周潔同時稱,「魔笛MOTI」已經推出未成年人保護計劃,在產品的包裝上警示未成年人禁止購買,「以後還會加大這方面的提醒。」
「魔笛MOTI」官網目前正處於改版升級狀態,將增添類似「青少年人禁購」的彈窗提醒
「火器ammo」品牌推廣負責人也向《華夏時報》記者稱,已發布「守護天使計劃」,並表示「希望能和社會各界聯手共同防範電子菸的未成年人風險」。
由此看來,國家對電子菸的管控讓整個行業開始秉持謹慎行事的態度,而國家衛健委規劃司司長毛群安在7月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的一段話也昭示著監管的迫近:「目前國家衛健委正在計劃通過立法的方式對電子菸進行監管。」只不過時至三個月後的今日,國內相關法律仍在醞釀中。
一個新興且頗具爭議的行業是需要面對風聲鶴唳的。為應對歐美一連串的禁令,10月9日,阿里、京東兩大電商平臺宣布暫停向美國買家銷售電子菸,以配合美國當地嚴控電子菸的政策,而國內的電子菸銷售正常如故。「RELX悅刻」則在國外官網上增加產品警示,在同國內官網一樣表示產品「不適合出售給未成年人」外,增添「加利福尼亞州第65號提案警告:本產品含有加利福尼亞州已知的導致癌症和出生缺陷或其他生殖危害的化學物質。」(使用谷歌頁面翻譯)
「RELX悅刻」國外官網首頁下方警示
一則數據更顯示出電子菸監管出臺的緊迫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於近日公布,截至10月8日,全美確診的與電子菸相關的致命肺病病例達到1299例,過去一周新增219例,死亡病例數量從上周的18例升至26例。
「315」曾為電子菸帶來一次衝擊,但也只是起到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只有在電子菸的監管上趁早剎車,將電子菸對年輕群體的危害防範於未然,才能讓市場的「瘋狂」結束。
見習編輯:李茜楠 主編: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