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UC資訊 網際網路生活
2019年對通信圈來說註定是個不平凡的年份,尤其是下半年,更是發生了兩件大事,5G網絡正式商用和攜號轉網全面上線。事實上,相比於仍處在建設階段的5G網絡,大部分通信用戶對11月27日正式開啟的攜號轉網期待值更大,畢竟自2009年首次提出這一概念,至今已經有十年之久。
數據表現意料之中,未來發展有待觀望
既然如此,攜號轉網數據表現究竟如何呢?根據工信部公開的資料顯示,目前數據只統計到11月26日,也就意味著11月27日正式開啟後攜轉數據尚未可知,只能看到試運行及測試階段的攜轉數據,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從數據中看出「端倪」。
數據顯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轉出的用戶數佔全部轉出用戶數的比例分別是16.3%、57.6%和26.1%,轉入的佔比分別是49.3%、28.1%和22.6%,這其中中國電信顯然是最大贏家。而此前多個機構展開關於攜號轉網意向調查的實驗中,實驗結果無一例外都和此數據表現大致相符。
不過由於最新數據尚未更新,目前三大運營商的攜出率總和只有0.2%,可供分析的樣本太小,未來攜轉數據是否會一直保持這樣的趨勢發展,而攜轉又是否會對現在的通信市場格局造成衝擊,都還有待觀望。
價格理性競爭,市場回歸本質
另一邊,正值5G套餐商用起步階段,5G業務布局情況也成為影響攜號轉網天平一顆重要的砝碼。隨著價格戰紅利期消退後,可以看到從後4G時代開始,運營商已經開始回歸更加合理化的定價標準,對比各家5G套餐,在內容、資費等方面幾乎一致。套餐形式方面,像中國電信在湖北地區推出的169元5G單號卡套餐(40G國內流量+800分鐘通話)等,各家運營商也在進一步豐富5G套餐形式,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
失去了價格這一重要對比物,通信市場必然要回歸本質,也就是服務至上,對運營商來說,如何在原有服務質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會是形成品牌差異性的關鍵,然而現階段運營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用於5G建設,如何合理分配資源在兩者中取得平衡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將是新一輪的課題。
雖然攜號轉網並不陌生,但畢竟正式推出時間不久,不管是對運營商還是普通用戶來說都算是新鮮事物,說白了大家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未來會發生什麼誰都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以實際情況為主。感謝原作者的辛勤創作,轉載只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新聞資訊之目的,未與作者取得聯繫,如有侵權,請原作者速與我們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