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始終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讓人民群眾更多地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深圳經濟特區在1982年率先建立了以社會化為特徵的新型社會保險體系。經過30多年的發展完善,逐步形成了覆蓋面廣、統籌層次高、保障適度的多層次社會保險體系,充分發揮了社會保險作為社會穩定器、減壓器、避震器的民生保障職能,不斷提升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2019年9月底,深圳市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總人次達3526.98萬人次。其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194.29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1156.19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1176.50萬人。近27年間三險參保總量增長57.47倍,年均增長率達16.3%。
近年來,深圳社保致力破題民生痛點,搭建「網際網路+經辦服務」的智慧社保服務模式,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同城通辦、就近辦、預約辦、移動辦、自主辦、刷臉辦」等經辦服務改革成果陸續落地,智慧社保建設邁上新臺階,給參保人帶來切切實實的便利。
同城通辦:任一窗口通辦所有事項
2019年8月1日,對於深圳社保來說,是有標誌性裡程碑意義的一天,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深圳社保業務的辦理完全打破轄區限制、打破險種限制,實現同城通辦。
「我們公司在大鵬設有廠區,廠區員工的社保業務以前要專門在大鵬辦理,現在好了,可以跟公司總部統一一起在南山辦理,越來越便捷。」在南山社保分局專業分廳,記者見到了前來辦理業務的邁瑞醫療工作人員張女士,她盛讚「智慧社保」提速給企業帶來的便利。「而且以前養老、工傷、失業等不同險種要分別排隊,現在一個窗口可以統一辦理,我們公司那麼大的業務量,基本半天就可以搞定。」
「從2019年8月1日起,深圳社保實現窗口業務『同城通辦』、一窗式綜合受理的『綜合櫃員制』經辦模式,這是以構建服務型政府、提升社保經辦服務能力為目標,以『放管服』、『一門一網』為理念,以信息系統重構為契機,以標準化為基礎,以網際網路+信息化為手段,改革原有分地域、分業務條線的經辦模式。」深圳市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社保業務辦理打破轄區限制,參保人和參保企業可以到全深圳市任一社保服務廳辦理社保業務。通辦模式改變以往分窗辦理的形式,實現業務「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綜合受理模式,一個窗口可以受理同一辦事人員多項辦事申請,提升人員綜合利用效能和窗口效率,增強社保服務的體驗感。
為了實現社保業務同城通辦,深圳社保市區各級工作人員克服種種困難,為之持續奮戰。先是開展業務標準化建設,自2011年起共完成三輪標準化梳理工作,形成了徵收、五險待遇、基金財務、內控管理等共計70餘萬字的業務標準,統一收件標準、經辦規程、文書表格,明確審核要點、檔案管理、政策依據等內容。同時舉全局之力,歷經5年建設,平穩上線社保新系統,實現受理菜單化、審核無紙化、檔案電子化;構建網頁、微信、自助終端服務平臺,實現多渠道服務;建立法務系統、知識庫,創新依法行政思路;建立內控信息系統,加強經辦風險管理。
就近辦:社保業務進駐45個行政服務大廳
「太方便了,散個步的功夫在家門口就可以把社保業務辦理好,不用再跑到南山社保分局。」在蛇口街道行政服務大廳,趙先生給家裡剛出生的寶寶辦理少兒醫保,即辦即好。他認為,家門口辦理社保業務,好處多多。一個是交通便利,走路散步就到了,不用花時間在路上;一個是近,萬一忘帶了哪份材料很快就可以回家補上。平時沒事散散步也可以過來諮詢一點社保業務,漲漲知識。
記者了解到,為了延伸社保服務觸角,打通社保服務「最後一公裡」,實現社保業務「就近辦」,除了36個社保服務廳,深圳社保近期將52項業務陸續進駐了33個行政服務大廳,將65項業務陸續進駐了12個行政服務大廳,參保人可以就近在任一政務服務大廳辦理社保業務,包括養老保險延繳業務、參保繳費登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停保等等。接下來,社保局將繼續擴大社保業務辦理點及辦理事項,實現社保業務在區、街道政務服務大廳的無差別辦理。
預約辦:預約平臺正式上線
「以前要到現場才能取號,然後再排隊等候,有時半天都辦不完業務。現在開通了網上預約,我先約好時間段再過來辦理,半個小時就辦好事情了,效率很高。」在南山社保分局專業分廳,企業社保經辦人員餘女士為公司10名員工辦理社保相關業務,體驗到了社保「預約」服務的便利,感受極棒。
為了進一步方便業務辦理,解決社保服務廳「一號難求」的現狀,深圳社保正式上線社保業務預約系統,參保人和參保企業可以通過「深圳社保」微信公眾號、「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提前預約社保業務辦理,按照預約時間辦理業務,縮短現場等候時間。
移動辦:24項服務事項「不見面」審批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社保信息化服務以網頁服務、微信平臺、自助服務終端為陣地,建立了「網際網路+經辦服務」的智慧社保服務模式,並以此三大陣地為基礎全面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進政務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移動辦」,以數據共享或個人承諾等方式最大程度推進精簡材料,減少環節,提升全流程網辦、不見面審批、「秒批」事項的比率,將業務從「實體大廳」向「虛擬大廳」轉移,從線下「7小時」延伸到線上「24小時」。
「在手機上辦理,不到一分鐘就辦完了,秒批!」李先生失業一年後又重新上班了,他辦理的業務是失業人員停領失業保險待遇。「申請人在網上提交材料後,系統自動比對申報信息。經系統自動比對,材料完整且信息比對通過的,系統自動秒批做出審批決定,無需到現場。」深圳市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秒批無人工幹預,高效服務,透明公正。
據透露,深圳社保目前已實現24項社保服務事項「不見面」審批,其中核定失業人員停領失業保險待遇、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等20項服務實現「秒批」,無需人工幹預、全程在網上辦理並自動審核,大大方便群眾辦理並極大壓縮了辦理時間。47項事項「最多跑一次」,平均辦理時限壓縮50%以上。預計2019年可以惠及1200餘萬人次,其中業務辦理類約300萬人次,信息查詢類約900萬人次。
據統計,新系統上線至2019年10月,深圳市網上辦理業務量月超1000萬筆,佔全業務量的98%以上。單位、個人社保服務網頁分別實現64、99項業務網上辦理,月均查詢、列印及業務辦理量超800萬筆;社保微信公眾號實現67項業務網上辦理,關注用戶超過470萬人,月均辦理業務量14萬筆。
自主辦:自助辦理24小時不打烊
62歲的李小華老人住在深圳最東面的東湧社區,最近這兩年(2018年-2019年)都是在家門口的社保自助服務終端機完成指紋生存認證,不必再奔波至距他家11公裡的南澳社保站辦理該業務,他說:「社保自助服務終端機十分便民,真正實現了社保服務就在身邊。」
而張先生在晚上11點多的時候在廠區附近的社保自助服務終端機列印參保證明;「白天上班忙來不及列印,明天急著要的,自助服務終端就是方便,24小時都可以服務不打烊。」
記者了解到,為方便參保人就近自助查詢和辦理社保業務,打通社保服務「最後一公裡」,深圳市社保局在全深圳市805個公共服務網點投放了1040臺社保自助服務終端,覆蓋市區街道各社保業務大廳、部分街道政務服務大廳、社區工作站、醫院(社康)、公安出入境大廳、銀行營業廳、大學,以及騰訊、富士康等大規模企業等,同步提供「深圳社保」微信平臺的各項服務功能。其中有126個網點開通24小時「不打烊」自助服務,月均查詢、列印及業務辦理量近130萬筆。
刷臉辦:全國率先推養老金領取資格「刷臉」認證
「科技讓我們生活越來越便利了。我只要對著手機搖搖頭、眨眨眼、讀讀數字,就完成年度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手續了。」遠在加拿大幫忙帶孫子的劉阿姨感嘆,前些年她要進行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往往要先到達溫哥華大使館開具身份證明,再將身份證明郵寄回深圳社保局方可完成身份認證,要不就要回國一趟,很麻煩。
記者獲悉,養老金領取資格「刷臉」在線認證是深圳社保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創新出的服務模式,它以國家公安部門統一的證照信息庫為支撐,藉助網際網路企業的人臉識別「實人核身」技術及風控體系,通過微信、支付寶、平安一帳通APP等渠道為深圳退休人員提供免費、便捷、安全、準確的驗證服務。深圳退休人員無論身在何處,只要使用手機按照提示搖搖頭、眨眨眼、讀讀數字即可完成身份認證,無需到辦事大廳現場辦理。
「刷臉在線認證的好處太明顯了,一類是像劉阿姨這樣退休後居住在國外或者外地城市的人,不用來回奔波;一類是對於行動不便的老人,可以在家人幫助下完成認證。」深圳市社保局工作人員表示。
據透露,該服務上線2年來已為10萬餘名退休人員提供「刷臉」服務。在此基礎上,深圳社保工傷保險待遇按月領取資格方面也實現「刷臉」認證,免費為已在深圳市辦理工傷待遇按月領取資格的人員提供每年一次的資格驗證服務,自2018年12月試點半年來,已為工傷待遇領取人員提供「刷臉」認證服務達4000人次。
深圳橫崗社保站工作人員指引市民使用自助終端。
深圳光明社保分局24小時服務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