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有科技創新將為國企發展注入強動能!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個輕鬆的話題。

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之一,一直以來,國企改革始終是最為引人關注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在今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推進下,無論是其聲浪或熱度,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點。

事實上,無論是從今年以來高層的多次部署,或是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來看,其均對正處於關鍵階段的國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那麼,如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呢?接下來,就請跟著小編一起拓展「知識面」吧!

「十四五」時期國企改革目標升級

近日,圍繞怎樣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給出了他的答案:即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要積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不斷完善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以及要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等。

值得關注的是,小編注意到,自今年8月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正式啟動後,無論是從央企、國企的重組整合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等角度來看,可以說已數次「刷屏」各大財經網站。

簡單挑幾個例子吧:10月12日東航集團在北京宣布正式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引入新增資金310億元;10月16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公開表示,未來三年內,中國寶武旗下除了經過評估有特殊目的的子公司之外,所有一級子公司都要混改上市,否則取消一級子公司資格;10月29日,甘肅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宣布,將以增資擴股的方式擬引入3家至5家戰略投資者;11月26日,作為第四批混改試點企業以及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綜合改革企業,南航集團旗下南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

再從重組整合情況看,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按首次公告日並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後計算,今年8月1日至12月7日期間,A股共有314起併購事件的參與方為國有類上市公司。從項目進度上看,44起已完成,270起正在進行中。若將時間軸拉長至全年來看,年內A股共有655起併購事件的參與方為國有類上市公司。也就是說,僅8月1日至12月7日期間,國有類上市公司參與的A股併購事件就約佔其全年比例的47.94%。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表示,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關鍵組成部分,實現國有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前提,就是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以改革為國有經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及充分激發國有企業的內生發展活力。預計下一階段的國企改革有望迎來深層次突破。

央地合作互加「好友」

郝鵬表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必然要求,有利於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進行資源配置,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推動實現共同富裕。

仿佛是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12月5日,11家央企與廣東省政府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金融服務等眾多領域深化戰略合作,以充分發揮央企對廣東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持作用。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雲表示,央企是國家經濟的中流砥柱,往往也是各自產業中的領導力量,地方政府則是各地區經濟發展的「掌舵人」,央企和地方政府雙方的高效合作,往往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繁榮。央地合作的關鍵在於優勢互補,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

談及央地合作對央企和地方政府各有何利好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從央企或國企自身來說,央地合作有助於他們以更低的成本整合地方優勢資源,有助於加快上下遊產業集群發展,延伸企業供需鏈,「內化」交易成本;同時,通過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會形成新的組織結構,有助於提升央企或國企的管理效率及整體的生產經營效率;就地方政府而言,央地合作成為地方政府幹事創業的借力;此外,央地合作的領域大多都存在規模效應或者強調品牌投入和前期資本投入,這些領域對於地方企業來說有一定的壁壘,央地合作能夠幫助地方企業跨越這些客觀條件限制,充分發揮其資源成本更低、創新能力更強的優勢,形成兩者之間的互補共進。

科技創新將為國企發展注入強動能

郝鵬表示,要著力推進創新驅動、促進科技自立自強,堅決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切實加大基礎研發力度,超前謀劃搶佔制高點,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強勁動能。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表示,科技創新代表著整個國家的技術實力、研發能力、產業核心競爭力,而國有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堅持創新發展戰略,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必將為我國順利實施「十四五」規劃和完成兩步走戰略奮鬥目標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近年來,國有企業通過推動創新發展,研發投入呈穩定增長態勢,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標誌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國資委數據顯示,2019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達到8190億元,同比增長17.5%。與此同時,小編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1166家A股上市國企發布的2020年三季報中有822家披露了研發費用。今年前三季度,822家A股上市國企研發費用合計達2824.28億元,同比增長18.85%。

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表示,國企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可以加速實現做優做強,特別是一些關鍵領域的「卡脖子」技術,要想取得突破,大規模的研發費用投入必不可少。

丁臻宇表示,對於國企科技創新來說,一方面需要引進人才,進行產研結合,發揮科研院所轉制企業的作用,推動國有企業建立一批高水平的創新聯合體、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研發平臺,打造高水平的「雙創」平臺;另一方面,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緊緊圍繞推動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創新技術與實體產業的融合應用,加速央企的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

談及如何增強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時,張依群表示,良好的股權激勵能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未來需要進一步推動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支持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走出一條具有自主創新特色的發展之路。

據國資委數據顯示,目前,已有53家中央企業控股的119家上市公司有效實施了股權激勵。

相關焦點

  • ...央企互加「好友」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還有科技創新將為...
    事實上,無論是從今年以來高層的多次部署,或是日前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十四五」規劃建議)來看,其均對正處於關鍵階段的國企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 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原標題: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國有
  • 福建全力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發展質效明顯提升。「十三五」期間國有企業在全省重大基礎設施、基礎性產業領域的支撐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一批大集團、重點骨幹企業加快發展,省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4家進入中國500強,12家資產總額超過100億元,2019年實現利潤總額超10億元的企業數增至6家,龍頭帶動作用進一步顯現。 綜合改革穩步推進。
  • 「展望「十四五」」貴州國資系統|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國企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緊扣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要求,聚焦國企改革發展目標任務,認真研究,精心謀劃,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作出積極貢獻
  • 發揚奮鬥精神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 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四川省...
    原標題:發揚奮鬥精神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發展 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我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1月7日,全省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省委書記彭清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加快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事關四川現代化建設戰略全局,邁步「十四五」、開啟新徵程,國資國企重任在肩。
  •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的放矢)
    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相關部門發揮好規範、服務、監管作用,更多從制度層面推動、規範改革。
  • 人民日報: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有的放矢)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有利於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應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引入優質非公有資本,促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形成合理的股權結構,實現企業資產效益和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
  • 強化巡視整改 做優做強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第七輪巡視的15家國有企業,在自治區改革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地位、扮演著重要角色、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推動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集中對國有企業開展巡視,體現了自治區黨委對國有企業的高度重視,是堅持黨對國有企業領導、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建設的重大舉措。
  • ...高質量黨建引領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擦亮「浙江模式」金字招牌
    把方向: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  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這是與我國宏觀政治制度相匹配的國有企業微觀制度創新。省國資運營公司始終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牢牢把準公司的政治方向、改革方向和戰略方向,確保公司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 ...護企」工作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做大做強底盤 託舉創新高地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日前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以來,本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智能科技和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持續做好「接鏈」「促需」「護企」工作,抓創新、抓項目、抓引資,著力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做大做強創新「底盤」,全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
  • 國資委主任郝鵬調研中國電子、通用技術: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調研中,郝鵬主持召開座談會,先後聽取中國電子、通用技術集團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科技創新和黨的建設情況匯報,重點了解企業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情況,強調要緊密聯繫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實際推動全會精神落實落地。要堅持市場化方向深化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 正邦聶小洪:危機中全力以赴 堅持把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主題是「育新機、開新局:變革中的大企業發展」。正邦集團副總裁聶小洪出席並發表演講。聶小洪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正邦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率先承諾做到兩千萬捐獻一分不少,六萬名員工一個不裁,一千億目標一點不減,為六穩、六保貢獻了正邦力量。在危機中只要我們全力以赴,堅持把企業做大做優做強,使企業有實力,有智力、有活力,有動力,有一定能化危為機,做大做強!
  • 任志強:做大做強國企真正含義是掠奪民財
    圖為華遠地產(600743,股吧)董事長任志強。以下為華遠地產董事長任志強在「做大做強國企改革」的真實含義分論壇部分發言實錄。  任志強:我覺得做大做強國企的真正含義就是掠奪民財。十四大當時提出的是要走市場經濟,建立市場經濟框架,國有企業實際上對做大做強是對市場經濟的一個最大的破壞。
  • 做強做優精品產業,禪城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做強做優精品產業,禪城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0-12-19 1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解鎖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密碼」 靜海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做優做強新...
    天津北方網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引育「雙輪驅動」,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六大產業做優做強;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60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0家,市級眾創空間、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創業載體達14家,本土企業上市實現零突破;外貿出口增速持續領跑全市
  • 做大做實新動能「底盤」
    4月28日,在歷經深度調研、座談、論證之後,市政協召開「加快引育新動能,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座談會。副市長金湘軍帶領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多個部門負責人前來參加會議,聽取委員意見,回應委員建議。創新驅動加快集聚新動能如何通過創新驅動,培育新業態、集聚新動能?
  • 創新方能做強,軟通動力斬獲「深圳軟體百強企業」殊榮
    在百花齊放、創新熱潮後浪追趕前浪的深圳這座創新之城裡,諸多軟體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研發創新成效日復顯著,深圳軟體企業的競爭程度激烈可想而知。「創新方能做強」,軟體百強企業的軟體營業額即可詮釋這句話。多年來,軟通動力秉持「以創新思維和數位技術為客戶創造價值」的使命,在深圳市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中表現出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感,助力構建軟體與創新生態體系,為推動深圳市軟體產業與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作出貢獻,更是憑藉過硬的科技實力,業務範圍輻射全國,並助力合作夥伴走出國內,走向世界舞臺。
  • 2020國有企業科技創新100強
    大型國企的創新實踐表明,它們不但有動力創新,而且擁有獨特的創新優勢。大型國企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們的產業鏈條比較長,同時擁有巨大的企業內部市場,為企業創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具體而言,大型國企的創新優勢主要有兩條:創新資源的投入能力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能力。首先,大型國企在創新資源上的能力和優勢是非常明顯的。
  • 強化國資國企使命擔當 助力我區世界500強企業「零突破」
    這是自治區國資委黨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提出國有企業要當好「三個排頭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指導推動廣西國資國企攻堅克難、主動作為,在促進全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勇擔新使命、展現新形象、作出新貢獻,發揮了重要引領示範作用。著力推動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見效以改革促發展一是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
  •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把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 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工信微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學習時報》2020年12月18日第1版,刊發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署名文章《把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 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製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加快建設製造強國」。這為我們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工業和信息化系統要胸懷「兩個大局」,深刻認識做實做強做優製造業、建設製造強國的重要性緊迫性,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重大決策部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