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高達37-41℃,部分地區出現了高溫乾旱自然災害。炎炎夏日,還得預防中暑,如果人中暑了可以喝水解渴,那麼電腦中暑了怎麼辦呢?高溫歷來被稱為機箱內部元件的殺手,過高的溫度使得使得系統不再穩定,同時也加速了電腦配件的老化,嚴重時可以直接損壞元器件……正因為如此,很多玩家在配置電腦時,為CPU、顯卡、硬碟等發熱大戶配上了高效率的風扇,但很多玩家發現,即使如此,電腦依然發生經常死機的現象,打開機箱,更是熱浪滾滾……原來風扇排除的大量熱流並未被帶離機箱,機箱散熱風道不合理嚴重阻礙了熱流向外界的流通。
●室外氣溫突破40度,顯卡散熱怎麼辦
天氣太熱了,電腦怎麼散熱?
研究機箱風道我們現在使用的散熱結構受到了38度機箱這個概念的影響,試圖讓風道在機箱裡按照預期進行拐彎,這樣做的實際效率並不高,因為顯卡擋在了中間,如果是集成板,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有了顯卡的阻擋,這個風道其實已經打了很大的折扣,加上現在的機箱全部是38度類型的,側板開孔,也造成了機箱的風道被散亂了。
●小心腦殘!敞開機箱散熱有輻射
小心!輻射噪音外洩
這時很多玩家自然想到了打開機箱側板,這種方法雖然達到了空氣流通的目的,但隨之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首先是大量灰塵進入機箱,嚴重影響其他配件的工作,嚴重是損壞板卡等精密配件;其次,配件產生的大量輻射會毫無阻擋的危害人體健康;隆隆的噪音讓人不甚煩惱。
●水冷、風冷我選啥?
選擇適合自己的散熱方式
常見的散熱方式分水冷和風冷兩種,水冷最大的優勢就是零噪音、散熱效果好,但相對與水冷高達千元的預算來說還是風冷更加實惠易用。目前,品牌12cm機箱風扇的市場售價約為20-30元,也就是說此項改造我們需要投入的的資金不到百元,從實際改造效果來看還是相當超值的。機箱風道可以分為正壓與負壓兩種,負壓時機箱內部風扇出風量大於進風量,正壓時機箱內部出風量小於進風量,這兩種情況是由兩個機箱風扇轉速來決定的。
在封閉的機箱環境內,在前後風扇位安裝12寸散熱風扇,前置風扇吹風,後置風扇抽風,在機箱內部形成負壓,配合顯卡及電源風扇帶來的風量,從而構成穩定、高效的散熱風道。
●機箱風道知識充電
在天氣炎熱,機箱散熱性下降,此時最好的辦法是改善機箱風道系統。在改造之前,我們首先應該弄明白機箱風道系統的基本原理:設計合理的機箱風道能在風扇的幫助下能形成有效的氣流通道,冷風從一側的散熱孔進入,在風扇的幫助下,從另外一側的散熱孔被抽出,在流動的過程中帶走熱量。
分布在機箱內部的熱源
機箱可能是我們攢機時最不容易注意到的環節,更多人只是將它看做是裝載電腦配件的容器,並沒有將其輔助散熱的能力發揮出來,在加裝散熱風扇、對風道進行優化改造之後,對降低CPU及GPU溫度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選擇正確的機箱風道
電腦機箱的理想風道走勢都是冷空氣從前面板的風扇抽入,熱空氣從機箱後面板抽出,不過市場上主流機箱產品基本沒有做到這點,預置兩個機箱風扇的產品屈指可數,用戶購買這些機箱之後也沒有加裝風扇。所以我們注意機箱的選購以及機箱風道的合理性,選配大容量機箱並在背部安裝大口徑靜音風扇才能有效改善機箱內部的散熱環境,也有利於顯卡的穩定運行。
●防止顯卡中暑我有絕招
進入7月份以來,筆者所在地戶外溫度已經接連突破35度,家裡沒安裝空調室內溫度非常高,只要一運行玩極品飛車、拷機等溫度就直衝80度,用手摸一下機箱側面板開始燙手,看著自己的寶貝GF98GT備受煎熬,心理真不是滋味。這時就萌生了給機箱側面板安裝大尺寸風扇的念頭。上網查詢了眾多資料得知,顯卡散熱的方式有開放式和抽風式兩種,對應的散熱器是開放式風扇和渦輪風扇。我使用的不是公版卡渦輪風扇,因此機箱下部的熱量得不到即時排出,只能在顯卡和主板南橋附近徘徊。觀察得出顯卡如何不能及時散熱後,我又查閱了相關機箱側面板散熱資料。
顯卡有效降暑,機箱側面板安裝散熱風扇
現在很多機箱上都加入了38度導風管,甚至有的機箱側面還加裝了20cm超大風扇,這些都是在為機箱內部散熱做嘗試。筆者使用的鑫谷SG-950手提機箱,機箱側面板提供了雙38度導風管安裝位,經過測試散熱孔距離得出,兩個均為12cm,這時手上的12cm風扇正好能派上用場。當插下導風管安裝好12cm風扇後,顯卡下面聚集的熱量得到了及時抽出,再次運行極品飛車和FurMark拷機,GPU滿載工作溫度控制到了70度附近,由於加裝12cm側面板抽風風扇後,長時間在夏日裡玩遊戲高溫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喜歡自己動手DIY的朋友不妨一試,20元不到即可解決顯卡中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