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市商務部門共受理商業預付卡消費投訴案件5000多起。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發卡主體約1萬家以上,發卡金額約50億元。
昨天,記者從溫州市商務局了解到,儘管2012年商務部出臺並施行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但截至2018年6月底,在我市商務部門備案的發卡主體僅28家,其中規模發卡企業13家,規模以下發卡企業15家。
預付卡消費投訴為何這麼多?預付卡消費維權到底難在哪?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部門。
預付卡消費
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有風險
市消保委工作人員表示,預付卡消費目前在服務行業十分普遍。這種消費模式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讓商家可以一次性預收費用,相當於有了固定客源,也有了現金流。
但是,預付卡消費對經營者和消費者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風險。經營者因為對不同時間段的經營成本估計不足,出現收取預付款後無法根據經營情況對服務項目和價格進行調整的情況,甚至出現經營虧損。而對消費者來說,需要承擔風險則更大,部分預付卡消費限制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或經營者利用不平等格式條款來設置消費陷阱,或經營者利用最終解釋權逃避相應責任,甚至出現經營者逃逸、倒閉、退市等情況,直接導致消費者無從消費、無處退款的兩難處境。
2017年5月1日,新修訂的《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開始實施後,明確了預付卡消費的監管單位為商務部門。市消保委工作人員表示,該《辦法》對於「經營者發放單用途商業預付憑證」有了一些規定,如經營者自營業執照核准登記之日起六個月後,方可發放單用途商業預付憑證;企業法人提供的單張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五千元,單張不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一千元;其他經營者對同一消費者提供的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兩千元,單張不記名預付憑證金額不得超過五百元等等。
市消保委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市大量的預付卡消費糾紛以調解為主,沒有實施有效的處罰懲戒,使不法商戶有違法收益而無違法成本,因此使之有了可乘之機。
現有法規
還不能滿足監管工作要求
記者還了解到,2012年,商務部出臺並施行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從事零售、住宿、餐飲、服務業的發卡企業,必須到商務部門進行備案,納入監管。按照《辦法》要求,規模以上發卡企業將20%~40%的預付卡預收資金交由銀行存管。企業也可以使用擔保預收資金的保證保險、銀行保函等方式衝抵全部或部分存管資金。
這一制度可以防止企業濫用預收資金,在企業因經營不善而倒閉時,也能對受害的消費者提供資金賠償。對於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道「保險」。但從現狀來看,大量發卡企業未進行備案,加上缺乏監管手段,監管部門連商家的基本信息都無從知曉。市商務局表示,截至2018年6月底,在我市商務部門備案的發卡主體僅28家,其中規模發卡企業13家,規模以下發卡企業15家。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發卡主體約1萬家以上,發卡金額約50億元。
市商務局表示,導致這些情況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現有法規還不能滿足監管工作的要求。依照該《辦法》,商戶預收資金是由商戶自主申報。這就意味著,商戶報多少金額就是多少金額,這樣即便企業將20%~40%的預付卡預收資金交由銀行存管,其實際存管的資金額度很小,一旦商家跑路,這筆錢根本不足以賠付消費者。並且,由於沒有明確存管資金的用途,也意味著存管的資金沒有依據和渠道賠付給消費者。
另外,市商務局表示,除了現有法規還不能滿足監管工作的要求外,消費者自身法律意識淡薄,在購卡前沒有充分去了解發卡商家的備案、資金監管、信用等方面信息,在充值時沒有籤訂消費合同,也是造成預付卡消費投訴多且難以處理的原因之一。
律師說法
預付卡消費糾紛如何解決?
晚報讀者律師顧問團成員、浙江嘉瑞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溫州市青年律師之星項建挺律師表示,從司法訴訟維權角度,在不存在詐騙等刑事犯罪的情況下,如果行政部門介入調解不成,則只能採用訴訟方式,但預付卡消費糾紛,通常金額小,大致在幾百元到幾千元之間,而啟動司法程序卻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聘請律師則可能支付的律師費大於預付款金額。同時,預付卡發卡商家如果尚在正常經營,則判決後尚可執行,但如果商家已經停業,甚至倒閉,通常沒有財產可以執行。如果商家進入破產程序,則消費者需要向管理人申報債權、參加債權人會議、進行表決等一系列程序,但通常受償率極低。
商家如果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以提供消費服務為幌子,收取預付款的,但實際上根本無能力提供約定的服務的,則涉嫌構成詐騙罪或者合同詐騙罪等,消費者可以聯合其他消費者一同向公安機關報案,由公安機關根據金額、受害人人數予以立案,追究商家和相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預付卡消費糾紛問題的解決,需要主管部門、商戶、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對於消費者來說,應該做到事前把「三查」關,即消費者購卡前要查備案(登記)信息、資金監管信息和消費協議,然後根據自己的消費情況適量充值,不可貪圖所謂的「大折扣,大讓利」而盲目大額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