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山露水,薈萃海濱城市風華;承舊啟新,熔鑄海上國際門戶。
信步街道社區,感受「志願紅」的熱情洋溢;駐足城市街頭,體驗車水馬龍間的秩序井然;流連海濱橋畔,品味霓虹夜景的流光溢彩……詩畫般悠然的動人意境,印記著「千島之城」舟山人民逐夢前行的鏗鏘足音。
創城三年,舟山市委、市政府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著眼「四個舟山」建設大局,站在為全面小康增色、為城市注入魅力、為市域治理固本、為民生福祉加碼的戰略高度,統籌推進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帶領全市人民以勢不可擋的攻堅合力,堅持不懈地向全國文明城市闊步邁進。
一路創城好風景,城有芳華潤人心。屹立於東海之濱的海上花園城散發著今非昔比的氣韻,文明的光芒力透「海島風景線」,演繹了一幕幕區域發展、百姓幸福的生動故事。
各美其美,城鄉面貌煥然一新
夜幕降臨,定海海濱新天地燈火輝煌、人流不息,曾經破舊的城中村如今晉級定海時尚地標;漫步新城長升路,櫻花公園在燈光勾勒和渲染下美妙絕倫,細微之處彰顯著城市品位……人性化城市、人文化氣息、人情味生活,在舟山,城鄉生活皆可「詩意棲居」。
創城以來,舟山以顯山露水的「大寫意」、提升改造的「大手筆」、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精心打造城市軸線、建築輪廓線、「山海城」優美天際線,保護古城古街古建,塑造了可閱讀的建築、可漫步的街區、有記憶的城市。
三年間,一幅港產城一體發展畫卷徐徐展開,「南居、北業、東遊、西新、中秀」城市格局加速形成,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明顯優化。
漁農村也不是被遺忘的角落。走在如今的鄉村,「赤膊」幾十年的外牆畫上了寫意的牆繪,空中亂「走」的線路逐漸「隱身」,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違法搭建的窩棚不見了,隨處可見村村美景。
舟山通過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競賽,形成「比學趕超、創先爭優」整治氛圍,全市漁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改善。2019年舟山15個鄉鎮(街道)獲評鄉鎮(街道)組「潔美杯」,21個村獲評村組「潔美杯」;另有3個鄉鎮(街道)、14個村因在全市排名靠後被通報。通過競賽,上下推進漁農村環境整治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升,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形成了合力共建美麗漁農村氛圍。
自2018年以來,舟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短板不斷補齊,創建區域內硬體設施改造、修補36萬餘處;清理積存垃圾43.6萬餘噸、衛生死角21.2萬餘個,拆除違章建築106.2萬平米。截至去年底,舟山建成省、市美麗鄉村精品村125個,建成AAA級景區村莊24個,培育新時代美麗鄉村達標村60個,打造美麗海島生態廊道、主題風景線17條。
如今的舟山,城與鄉如一枝芬芳的並蒂蓮:城市品質功能加速升級,美麗經濟欣欣向榮,城市文明與漁農村風情深度融合,城鄉公共環境、公共服務、公共秩序和社會風氣全面提升,城鄉統籌發展的嶄新畫卷更加絢麗多彩。
共建共享,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創城,比拼的是構建高品質城市的視野和氣魄,考驗的是幹部群眾砥礪奮進的擔當和幹勁。舟山市委市政府把創城當做「一號工程」來抓,「一盤棋」攻堅。
號角嘹亮,戰鼓擂動。舟山市四套班子領導「分片包幹」,帶隊督查指導常態化;各地各部門各行業亮出創城任務清單,建立健全考核督查問責機制……壓力層層傳導,責任落實在一線。
走街巷、入社區、進市場,專題研究、暗訪巡查……舟山市領導作表率,用腳步丈量每條街巷,在現場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為創城「查漏補缺」,確保各項創城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
5+2、白加黑,堅守一線、揮汗「掉肉」……舟山19個創城專項組緊盯基礎設施的短板、城市管理的不足、群眾反映的熱點,力推馬上辦、限期改、回頭看。
面對重擔和難題,全市黨員幹部群眾幹在一起、衝在最前,300多個「兼合式」黨組織近3萬名在職黨員「8小時」外積極參與創城,秉著一股「拼」勁,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老舊小區改造是群眾呼籲強烈的需求之一。去年,舟山投入資金超3億元,改造400餘幢老舊住宅,惠及群眾11000餘戶。今年,舟山老舊小區計劃改造800幢以上。自創城以來,舟山累計完成「城中村」改造52個,完成拆遷22283戶;改造老舊小區1838幢,惠及住戶39150戶。
隨著人口聚集、車輛增多,一些「成長」的煩惱逐步顯現,遊覽濱海大道新城段遭遇停車難便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新城大橋下方啟動提升改造工程,舟山市城投集團利用橋下空間增設131個停車位,同步提升周邊道路與景觀綠化。自創城以來,舟山共整修道路151.8萬平米,新增機動車車位13.7萬個,新建無障礙設施2238處,新建改造公廁456個。
物質生活條件好了,群眾精神需求也變得迫切。創城以來,舟山新增綠化面積446.4萬平米,新建、改造公園22個,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宣傳引領,文明底蘊不斷增強
大街小巷,道路整潔有序;斑馬線前,車輛減速慢行禮讓;隨處可見的「紅馬甲」,或熱情指路,或文明勸導……這是屬於舟山的氣質。
生活在這座城市,總能不期而遇那份美好,總是油然而生一份感動:遭遇車禍的小東東,成為舟山年齡最小的捐獻器官者,讓7人獲得新生;年輕的垃圾清運工不小心碰到邊上車子的前霧燈,就手寫了一張小紙條,願為自己的失誤埋單,在朋友圈收穫無數個「贊」……
城市有溫度,人民更幸福。把創城當作檢驗幹部擔當作為的「試金石」,其背後是舟山精神的物化和凝結。讓文明創城,涵養這座城市的溫度,舟山一直走在實踐路上——
幹部合不合格,創城一線見真招。正面激勵、反向倒逼,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考慮幹部的「第一現場」。街頭巷尾、工地一線,領導幹部激情創業、拼搏趕超,黑了、瘦了,那是這支創城「先鋒隊」的最鮮明特徵。
舟山力量在創城中被凝聚。領導幹部帶頭幹,基層群眾跟著幹。那一抹抹「志願紅」,儼然成為舟山最亮麗的風景。在8月27日發布的《浙江省志願服務大數據報告》中,舟山以絕對優勢拿下全省志願者綜合活躍度第—。
一個人帶動一群人,一群人溫暖一座城。在磨礪中釋放洪荒之力,為共同目標凝聚起強大合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溢出效應的另一種解讀,正是舟山精神的再度升華。
縱觀今年的經濟數據,舟山不僅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更以11.9%的GDP增速引領全省,舟山力量澎湃激蕩。
專項整治,城市頑疾逐一破解
創城,不能滿足於小打小鬧、修修補補,必須出重拳、大手筆,堅持問題導向,下足「繡花功」。
循著《舟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的創城圖線路,舟山緊盯市民素質、誠信建設、市政設施、交通秩序、經營秩序和城市管理等六大方面,系統施治,攻堅克難。
在舟山,一些水果店或小吃店每天開門營業後,負責人總會把店門口打掃乾淨,或將門前的自行車推到停車位裡。在舟山市升級「門前三包」責任制後,這些成了經營戶每天的「必做功課」。「門前三包」,這項舉措在舟山實施已超過20年。去年起,舟山將以往的「門前三包」責任制逐步更新為「環境衛生責任區責任告知書」制度,並結合「路長制」管理模式進行常態化管理。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舟山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能級。打響「五大會戰」,加快實施城市道路、老舊小區、農貿市場等一系列改造提升工程。
綜合整治,城市發展釋放新空間。舟山打響城中村改造、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系列攻堅戰,亂丟菸蒂、馬路市場、佔道經營、車輛「滴漏拋灑」等城市「頑疾」得到有效治理。
19個創建專項工作組,對市容環境、公共秩序等重點領域進行全面整治,上百項專項整治行動,加大了管理處罰力度,城市管理亂象得到有效制止。從一面牆到一根杆、從一塊廣告牌到一個垃圾桶……舟山精打細磨,讓城市「面子」更靚、「裡子」更實。
翻開三年創城成績單:舟山建成第一條「準高速」東西快速路,改造提升道路151.8萬平米,改造老舊小區1400餘幢,新增機動車車位13.7萬個,新增綠化面積446.4萬平米。僅今年以來,舟山共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9.4萬起,重點路口早晚高峰期間基本達到「零違法」;查處亂丟菸蒂3140起,查糾跨門佔道經營1.4萬餘起,沿街衛生秩序得到很好改觀。
創城,如一場破立之間的城市質變之旅,煥新了一座城。
制度創新,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創城,不是秀場。文明素質養成,不僅需要軟引導,更需要硬約束。地方立法、建章立制,不僅為舟山創城加分賦能,更倒逼這座城市塑造自己的特質。
2018年3月《舟山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實施,舟山市政府將其貫徹落實情況納入年度工作考核,並配套設立統一的投訴平臺,一系列「組合拳」促成文明新風尚。
從末端管理向源頭治理轉變,舟山積極創新管理機制,《舟山市城市管理導則》《舟山市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覆蓋創城各個領域的80餘項新制度先後出臺實施,瞄準不文明行為「末梢」施策、發力,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定海給燕巢裝上護泥板防止燕子排洩物掉落;普陀為5000多個牛奶配送箱裝上透明卡槽杜絕亂塗亂寫……直面「老大難」問題,各地各部門想對策、出實招,湧現出了一批創城好舉措、好經驗、好成果,成為創城路上亮麗的海島風景線。
今年戰疫中,在創城中得到歷練的社區幹部、志願者、點位長變身戰疫宣傳員、服務員、戰鬥員,成為戰疫基礎力量。創城的點位責任制、小區結對共建、社區人員排查、基層力量發動等成熟經驗做法,無縫對接到戰疫阻擊戰中,築起了防控疫情的堅強堡壘。
全域創城,共建共享,創城紅利滿溢千島。除了創建區,舟山243個漁農村紛紛打響整潔村莊專項行動,田園綜合體、民宿經濟等吸引人氣,漁農民在家門口收穫「金山銀山」。
以創城為契機,舟山持續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經濟大幅下行的背景下,舟山主要經濟增速大幅高於全國和全省水平,連續11年獲生態省和美麗浙江考核優秀,連續15年榮獲「一星平安金鼎」。(王建軍)
(責編:康夢琦、戴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