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財經訊 12月24日,雙塔食品(002481.SZ)與聯合利華籤訂本地商業條款合同的公告,公告稱,公司與聯合利華本著平等、誠信和互利互惠的原則,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決定在植物基蛋白為主要原料的產品的生產、銷售方面建立全面、深入的合作關係,達成業務合作,籤署了《本地商業條款合同》。
早在11月26日,雙塔食品就召開了植物蛋白肉新品發布會,發布的新產品主要為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
目前,公司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粉絲、豆類蛋白、食用菌等業務板塊。主要產品包括純豆粉絲、雜糧粉絲、紅薯粉條、豌豆蛋白、綠豆蛋白、膳食纖維、食用菌等。
從營收和淨利潤來看,前三季度,雙塔食品實現營收約14.46億元,同比下降10.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71億元,同比增長83.56%。
從毛利率上看,食用蛋白是公司當前最主要的利潤貢獻板塊。2020年上半年,在公司的業務結構中,食用蛋白的毛利率達到了66.38%,粉絲的毛利率為14.64%,澱粉的毛利率為-13.58%。
公司在2020年半年度報告中表示,未來公司將利用自身的優勢,以發展豌豆蛋白產業為核心,打造大健康產業新格局,重點研發綠豆蛋白粉、豌豆蛋白粉、蛋白肽、蛋白質飲料等。
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公司,但公開電話無人接聽。
豌豆蛋白植物肉的「突圍戰」
(資料來源:2020年半年度報告)
分產品來看,2020年上半年,食用蛋白實現營收約3.68億元,佔總營收的37.89%,其次是粉絲實現營收約2.23億元,澱粉實現營收1.93億元。
食用蛋白應用領域廣泛,公司近期推出豌豆蛋白植物肉系列產品,也不是第一次涉足「人造肉」市場,也是想進一步在「人造肉」市場中分一杯羹。
「人造肉」市場有多大?
「人造肉」可分兩類,一類是植物蛋白素肉,有主要以豆粉、豆粕、大豆蛋白、小麥蛋白等為原料,通過擠壓膨化方法製取的傳統植物蛋白素肉,也有以植物蛋白為原料製成的新型植物蛋白素肉。另一類則是細胞培植肉,是從動物身上抽取幹細胞,把它擴增培養成肌肉細胞,並且分化成肌肉纖維而成為的肉。
2019年5月份,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首日股價暴漲163%,驚人表現促使國內食品與餐飲行業巨頭紛紛加快步伐推陳出新,瓜分這片藍海。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的市場規模約為121億美元,預計每年將以15.0%的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279億美元。由於全球消費者對植物性食品的偏愛越來越多,許多公司包括初創企業和老牌企業都進入了這個高增長市場。
(資料來源:華經情報網據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9月份,雙塔食品與珍肉合作共同推出國內首款人造肉月餅。據2020年半年報,公司利用專利技術—「從粉絲廢水中提取食用蛋白」技術,將飼料級蛋白提純到食用級蛋白,目前公司可生產高純度蛋白、低純度蛋白。
產品投放市場後,因豌豆蛋白與其它植物蛋白相比,擁有非轉基、無過敏原、無膽固醇、分子量小、易吸收等優點,深受歡迎,在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十分暢銷。
定製豌豆蛋白產品 重塑核心競爭力
據2020年半年報,公司根據蛋白行業競爭格局,結合自身在循環經濟產業鏈、科技創新領域方面的優勢,著力打造豌豆蛋白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通過科技創新,公司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取出不同純度的食用蛋白,滿足不同客戶的市場需求。
目前,公司具有四大核心優勢,分別為規模優勢、技術優勢、品類優勢以及成本優勢。
從產能上看,全球豌豆蛋白年產能約17萬噸,公司豌豆蛋白年產能約7萬噸,佔全球豌豆蛋白產能的40%左右。公司掌握豌豆蛋白的全部提取技術,主要是溼法工藝(生物發酵工藝)、幹法工藝、新幹法工藝。溼法工藝、新幹法工藝是公司唯一掌握的技術,技術水平一直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此外,公司可根據下遊客戶需求,提供不同配方、不同用途的豌豆蛋白,這是同行業其他企業很難做到的。公司可以根據客戶需求提供輕度酶解蛋白、高保水性蛋白、高凝膠性蛋白、低鈉高鈣蛋白、組織蛋白等各種蛋白。
公司依託於生物發酵工藝,通過一粒小小的豆子,生產出10多種產品,包括豌豆澱粉、粉絲、豌豆蛋白、膳食纖維、白蛋白(蛋白肽)、功能低聚糖、沼氣發電、生物天然氣、食用菌、有機肥等產品。
除了定製產品,公司通過10年時間,獨創了封閉式循環產業鏈發展模式,通過該模式,公司的綜合成本較同行業可降低約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