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當手機,又能當手環,這並不是只存在於科幻電影的黑科技,華為最新一份公開的專利顯示,這家科技巨頭正在研究的一種柔性顯示屏技術能讓顯示屏展開可當手機,彎曲可當手環。
這項專利名為「具有柔性顯示屏的電子設備及其處理方法」,獲得授權日期為2020年6月16日。根據專利文件的描述,這項技術「通過對電子設備的彎曲,可使電子設備在智慧型手機模式與可穿戴模式之間進行切換」。
值得一的是,華為這項專利並不是簡單的屏幕形態的變化,還會通過傳感器檢測彎曲的方向,調節顯示內容以適配顯示屏形態。
在未彎曲時,應用圖標和操作界面為常見的智慧型手機模式,在文檔應用中,還可將屏幕下方折起90度,作虛擬鍵盤用。
而屏幕發生彎曲後,圖標大小、布局和應用的顯示也將發生變化,如圖標變大,一屏顯示的圖標個數減少等,甚至可根據用戶設定的優先級確定應用的展示順序。
智慧型手機的屏幕越來越大的同時,便攜性也受到一定影響,而可穿戴設備的體驗仍受限於屏幕尺寸,華為這項專利既能保證大屏手機的便攜性,也能進一步擴展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的屏幕,無疑具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和實用價值。
試想一下,今後出門,你可以將手機「戴」在手上,或者隨手一卷塞到口袋裡,處理文件時,它還能臨時變身電腦,堪稱一屏多用。或許以後不存在手機、手錶、平板的區別,一塊屏幕就能走天下。
實際上,華為在柔性屏的研發上早有建樹,去年首款5G摺疊柔性屏手機Mate X就讓全世界見識了華為在這方面的實力。
Mate X
這次公開的柔性屏專利,背後折射的是華為卓越的創新能力和技術積累,能屈能伸的屏幕涉及到屏幕材料、傳感器、散熱、柔性電池等高難度技術的突破,更不用說手機和可穿戴設備模式的切換還要求大量的軟體適配。
即便這項專利離落地仍有很長時間,但如果說有哪家企業有實力實現,華為必須有姓名,畢竟能夠提出如此大膽的解決方案,也是建立在堅實的軟硬體基礎上。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華為每年研發的投入佔收入的10%以上,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像柔性屏這樣的黑科技專利,想必今後還會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