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麵包店猴麥
今年韓國新冠肺炎爆發再次把邪教「新天地」帶入大眾視野,而上一次「世越號」帶給世人的震驚還未過去。
為何邪教活動頻頻在韓國發生?通過韓國電影我們可得知部分答案,近些年大熱的韓國神魔片以及帶有宗教意味的電影都揭示了韓國本土宗教信仰的多元化,而正是這種多元化的宗教共存不僅在現實中創造了魔幻的悲劇也給韓國電影提供了創作上的素材。
當今亞洲影視圈,韓國毋庸置疑在電影工業化的製作上是遙遙領跑的亞洲的,這一點尤其突出在類型片上的製作。恐怖片作為類型片之一,近幾年也是韓國電影著力在發展的類型之一。之前有《哭聲》、《昆池巖》等一系列口碑和劇情雙贏的電影爆發,這些電影在贏得市場的同時也悄然改變了亞洲恐怖片的格局。
在過去的幾十年亞洲觀眾接觸最多的恐怖片大多來自香港、日本和泰國,由於東南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衍生了一系列與宗教、神怪傳說等相結合的恐怖片。
不管是以茅山術為軸心的殭屍片還是南洋邪術為基點的南亞恐怖片,其最為迷人的地方來自地方特有文化的魅力。隨後日本的恐怖片導演推層出新將亞洲恐怖片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甚至還對外輸出了《咒怨》、《午夜兇鈴》這一系列ip,風靡全球。
日本恐怖片的成功得益於在拍攝恐怖電影時,日本導演用革新的鏡頭語言將恐怖感升級,使電影純粹的在空間和氛圍上散發著窒息的鬼魅,沒有四溢的血腥,只有詭異和邪門的感覺一次次衝擊著觀眾。
而韓國恐怖片在整個亞洲影壇上始終沒有產出讓人值得銘記的恐怖片,偶有亮點的也誕生出《筆仙》、《薔花,紅蓮》、《假髮》這樣的優秀影片,但始終難以逃離其他區域早已形成套路的恐怖類型製作,韓國恐怖片一直在都市傳說和家庭情感這樣的題材中小步摸索著自己的恐怖電影製法,而在這幾年韓影工業爆發之時,韓國恐怖片也悄然完成自己的一次「變身「。
這裡筆者通過這部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變身》闡述些自己對待這部電影以及當下韓影發展的一些變化,前面提及了韓國宗教多元化發展的現狀,而《變身》這部電影展現的宗教元素則是基督教。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基督教在韓國的普及度很廣,這也是一系列驅魔片在韓國盛行的原因。
《變身》的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個神父為了打敗折磨家人的惡鬼而展開的故事。這很容易讓人想到經典恐怖片《驅魔人》,同樣的神父驅魔故事,韓國電影在對待這一舶來文化是做如何處理的呢?韓影工業化爆發的這幾年也得益於歐美模式的復刻,《釜山行》的喪屍,《婆娑河》、《陰曹使者》的驅魔文化,都是基於歐美文化的結合本土劇情進行創作的。有了《哭聲》和《釜山行》的鋪墊,《變身》在宣發期就給人極大的期待,我們終於等來韓國恐怖片的時代嗎?然而這卻是一次失敗的「變身「。
從劇本的角度去看《變身》,劇情在前半段完成了高效的敘事,由一次失敗的驅魔開始牽引出主角,定義了電影的基礎主題就是神魔共存以及救贖問題。隨後就是邪靈的復仇主線故事。劇本選擇的場景是經典的鬼屋模式。這一系列的敘述都彰顯了工業體系下製片的高效性,不拖泥帶水。核心樹立的神父人物也很符合觀眾的共情,有著強烈的救贖意味,從電影開篇的夢魘糾纏到到最後的犧牲救贖完成一個環形的人物建設。這樣的一個劇本架構很完整,加上導演小空間的緊張調度,電影在驚嚇程度上是合格的,著魔的過程把日常的人物形象扭曲異化營造的反差也足夠衝擊觀眾的視覺。
既然《變身》涉及到兩個經典的元素,鬼屋電影和主角的救贖,那他是否完成了某種程度的顛覆呢?
電影的開始是兩條線,搬進鬼屋的一家人和消沉的神父救贖,對比拍鬼屋系列的高手溫子仁,導演顯得相當收斂。在《招魂》中溫子仁極盡技術上的本事用聲音和剪輯營造出一個個跌宕起伏宛如過山車般的刺激場景體驗。而在本片中則常規的使用了被殘害的動物以及意象來營造氛圍,鬧鬼的高潮夫妻互用錘子虐殺以及小孩拿刀的入邪過程顯得過於隨機,完全丟棄了鋪墊,短暫的心悸之後並無給觀眾記憶點。最後的神魔大戰也是在不同的角色切換和神父的抉擇中草草結束。至此電影的問題也隨之暴露,過於刻板的工業化電影讓電影丟失了獨特的風格,這也是掩藏在韓國電影工業化進程中比較隱蔽的問題。
我們在想起溫子仁的電影會重現那些巧妙的設計足夠把觀眾嚇到,想起黑澤清電影仍然可以感受到清冷壓抑的感覺,而《變身》此類的電影則像快消品一樣,在短暫的歡愉之後很容易被人遺忘。更讓電影失去記憶點的部分在於這樣的劇情放置任何一個國度和家庭都適用,丟失了對現實的思考則損失了電影最本質的意義。
可能看慣此類類型片的觀眾已經厭倦這樣的電影,《變身》並沒有獲得太多好評,然而《變身》的失敗不代表韓國恐怖片崛起的失敗,畢竟韓國工業化電影的製作模式還有著更多類型上的打磨提升空間。鑑於原本孱弱的文化基底無法更多的包裝道術上的邪魅,而在都市傳說這一條道路上也始終無法開創出新。
韓國作為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在和歐美文化的碰撞下產生出自己獨特的流行文化元素,加以嫻熟的工業化製作流程,電影整體的編劇水準和拍攝方式也是一流的。問題恰恰出在如何與本土文化的結合。反觀《釜山行》在快速的節奏的基礎上和亞洲人文情懷的結合締造出真正的亞洲風格喪屍片。而《變身》卻沒有很好的利用宗教元素在韓國本土的特色,其本質的核心恐怖內容還是我們常見的歐美鬼屋類型,最後神父的的壯烈結局也算是常見的英雄主義中犧牲自我的價值取向罷了。
韓影恐怖片類型想達到風格化上的大「變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哭聲》短暫的驚豔之後,加上現實社會的新聞,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可以和韓國現實相結合的電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