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測評報告

2021-01-18 Soomal音頻影像

FIIO Q1 從命名來看是飛傲推出的一款新系列產品,從功能來看Q1是一款USB音效卡,並支持外接模擬信號的輸入作為耳放使用,雖然看起來和之前飛傲推出的E17K功能上有交集,但Q1的功能沒有E17K豐富。Q1的定位也要比E17K低不少,官方定價448元人民幣[E17K售價849元]。



外觀與功能


飛傲Q1外觀小巧,由於之前我們沒有看到過飛傲的E11K便攜耳放,所以對Q1的外觀設計還是非常感興趣。但從資料可以發現,飛傲最知名的E11耳放的第二代產品E11K已經開始使用我們在Q1上看到的直立起來像一個香水瓶樣子的設計。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


Q1機身仍然適用全金屬材質,如圖中看到,外殼前後表面都有向邊沿收斂的弧度造型。黑色的氧化處理表面質感無論肉眼來看還是照片中,都非常漂亮。雖然這套工藝的成本低於E12K、X系列播放器,但這套設計無論對於消費者還是對於飛傲本身性價比都很高。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音量調節與開關

說Q1的設計像一個瓶子,那瓶蓋部分的突出就是Q1的調節音量的電位器,也是Q1的電源開關。在電位器一側是3.5mm標準耳機接口,打開電源後旁邊有藍色Led指示,Led燈的光線柔和而且尺寸非常小,很符合便攜設備小巧的整體設計。電位器另一側,是BASS 低音增強開關。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底部接口與切換開關


Q1底部有一個3.5mm接口,USB音效卡模式時為Lineout輸出,同時也可以作為獨立耳放工作時模擬輸入的接口。兩個撥動開關一個是高增益和低增益的選擇,另一個是USB模式下是否充電的開關。這個功能在E17K上是通過內置作業系統軟體實現。從實際測試來看,打開充電功能,會讓聲音品質有所降低。


在上下兩個表面Q1使用了比較粗紋路的拉絲工藝,但是表面仍有光滑的外膜處理工藝?觸感是非常光滑的,並摸不到拉絲的紋路。這部分的設計在微距鏡頭下似乎風格上與整體圓滑的形象稍有不符。的確,Q1的這兩個面的設計也沒有E11K更精緻。但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粗糙,至少手感仍然是非常高檔的感覺[類似X3K、X5K表面工藝]。


核心硬體架構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BRAVO SA9023A USB控制晶片

Q1作為飛傲定位偏重性價比的USB音效卡及耳放產品,內部的核心硬體顯然也要相比功能類似的E17K降低一個水平。Q1在USB音頻管理方面,使用了盛微科技BRAVO的SA9023晶片,這顆晶片年代較老[節奏幻想曲D/A曾使用],目前BRAVO的新型晶片已經為SA92xx型號。這顆晶片在Windows下可免驅動工作,但在BRAVO 90xx晶片上,似乎安裝驅動後可以實現ASIO功能。SA9023支持最高24bit/96kHz的信號管理。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TI BB PCM5102 DAC晶片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TI BB OPA1662 運放晶片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美信MAX97220耳放晶片


DAC晶片方面,Q1與E17K上的一致,也是入門音效卡常用的一顆DAC晶片——TI的 BB PCM5102,這顆晶片性能顯然不能和PCM179x系列相比,但如果設計合理表現不會太差。在LPF方面,從拆解看到Q1使用了OPA1662雙運放,和E17K一致。耳機放大方面,配置沒有E17K豪華[E17K配置為OPA1642運放放大+LMH6643擴流],只是一顆低成本的Maxim公司的MAX97220,這顆晶片其實和TPA6120A一樣,非常常見。這顆耳放晶片的低功耗高效率,也讓Q1在耳放模式下續航超過30小時。


客觀測試

E-MU 1616M PCIe 數字音頻系統

按照慣例,我們對飛傲Q1的耳機輸出進行了相關測試,測試在無負載情況下完成,這樣測試可以排除負載帶來的失真幹擾,精確分析音源系統本身的信號品質。Q1在Low Gain下輸出最大電平為-10dBm,High Gain下超過0dBm。測試在USB音效卡模式,Windows 7作業系統下完成。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頻響曲線@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頻響曲線@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噪聲分布@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噪聲分布@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動態範圍@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動態範圍@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總諧波失真@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總諧波失真@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互調失真@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互調失真@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曲線@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曲線@Low Gain


測試項目HighLow噪聲水平, dB (A):-96.3-95.8動態範圍, dB (A):96.495.9總諧波失真, %:0.00250.0031互調失真, %:0.00680.0096立體聲分離度, dB:-95.7-95.9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頻率掃描@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頻率掃描@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測試@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測試@Low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頻率分析@High Gain


FIIO 飛傲 Q1 可攜式USB音效卡和耳機放大器-分離度頻率分析@Low Gain


從客觀測試和RMAA的頻譜圖來看,FIIO Q1的客觀測試成績還要比E17K更好一些,從PCM1502這顆DAC在1kHz脈衝測試肩部較寬的問題上[極可能是Jitter的問題],Q1表現的要比E17K明顯更好一些。而在互調失真的表現上,Q1的客觀成績也要明顯更好。當然,這也可能是MAX97220這顆晶片掩蓋掉了前端的一些問題。在分離度表現上,高頻部分FIIO Q1稍有劣化。因為Low Gain模式下電位器開到最大所以模擬電位器影響降到最低,而High Gain模式電位器在中段,所以高頻影響相對更大。在20Hz-48kHz信號的掃描中,高頻部分略有溢出,不過這個頻率段已經在45kHz以上,實際影響有限。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試中,我們使用FIIO X3K、和E17K做AB對比,測試使用主要集中在耳機輸出功能。使用Vsonic GR07MKII、Westone W4R、漫步者H840以及AKG K701等耳機作為參考。


FIIO 飛傲 APLEN 2-E17K 可攜式USB音效卡與耳機放大器


FIIO 飛傲 X3K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


在E17K測評中我們談到它的耳機輸出功率其實是要強於FIIO X3K的,在增益選項中有高達12dB的增益,這在驅動AKG K701這樣級別的耳機時還是用的上的。不過搭配小耳塞,H840頭戴耳機,0dB或者+6dB增益已經足夠。而FIIO Q1,在高增益檔位比E17K的+6dB增益驅動力還稍弱一些。不過搭配小耳塞,低增益檔位的Q1和,0dB增益下的E17K已經比較夠用。當然,E17K的+6dB增益下,調小總輸出電平,還是可以明顯感受到高增益帶來更好的動態,尤其是中頻和低頻。


另外,在E17K測評中我們也談到BRAVO SA9027[E17K使用]的USB音效卡狀態表現甚至不如飛傲在播放器中使用的SA2000的方案。在FIIO Q1的SA9023上,我們再次證明了這點。


FIIO Q1整體表現風格比E17K更為內斂,高頻解析力稍弱,整體動態也要更弱一些。也許面對流行音樂時,打開那個BASS的增益開關還是挺有必要的。在搭配H840或者Aurvana Live!級別耳機時,Q1的驅動力已經足夠,但要比高級耳放來說,中頻厚度還是有差距。但我們也發現,E17K在流行音樂,錄音品質並不算太好的音樂中,高頻稍有過亮的痕跡。在大動態下,FIIO X3K的細節仍然是這三個設備中最好的[X3K工作在USB音效卡模式]。


FIIO Q1的聲音表現的確更像是E17K的弱化版本,作為入門級型號我們也更多搭配了入門級的耳機。它在高頻解析力,中高頻密度和動態,以及整個聲音厚度上都弱於E17K,整體風格接近,高頻稍偏內斂。當然,它的驅動力還是要遠好於iPhone這樣級別的手機。在E17K上我們已經驗證過SA9027表現不佳和風格趨向,在FIIO Q1上再次得到驗證。


對於FIIO Q1和E17K,我們似乎更喜歡它在耳放模式下的聲音表現[之前E17K測評時,似乎這方面忽略了]。以iPhone作為輸入時,搭配入門頭戴式耳機和高品質小耳塞,都會有比較大的提升[相對iPhone]。它們耳放輸出的聲音有明顯暖化聲音的趨勢,與音效卡模式下相比,高頻解析力有所降低,但中頻厚度和聲音的鬆弛感、柔和感會比音效卡模式下更好。作為普通手機耳放升級來說,效果立竿見影。當然,E17K的增益空間更大,驅動力會更好。


在E17K時,我們曾懷疑作為一款近千元的音效卡和便攜耳放,到底有沒有市場,因為除了輸出功率確實大於X3K這樣的播放器外,整體聲音素質還是要偏弱的。我們當時明確,更推薦購買X3K這樣的產品。而FIIO Q1的整體表現確實更像是E17K的弱化版,它在體積上的確做到了更小,也更好看。但聲音整體表現又弱了一些,也沒有了E17K耳放輸出功率較大的優勢。只能說Q1作為448元的入門級產品,在飛傲品牌下的產品線中,很好的填補了價格空擋,也許是產品線很好的補充。但與核心技術見長的樂之邦Monitor系列相比,音質差距很大。FIIO Q1優勢在於價格很低。但性價比,性能都不突出。飛傲X1和X3K播放器仍然對應價位和更高價位明顯更好的選擇。除非你真得需要Q1或者E17K上的某些功能。


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查閱完整測評


轉載文章請註明作者和來源「數碼多Soomal」


-【數碼多Soomal】----

微信號:realsoomal

新浪微博:@Soomal數碼多網站

簡介:國內最值得關注的硬體產品深度評測媒體,以評測中立客觀而聞名。這裡有業內最具影響力與參考性的測評文章,以及最用心拍攝的產品圖和手機樣張。

點擊標題下方數碼多Soomal即可添加關注!

↓↓猛戳閱讀原文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飛傲 X7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USB音效卡功能測評報告
    首先,在這套硬體方案下非常多的播放器都可以實現這樣的功能,從驅動程序提供的信息來看,系統識別為音效卡是一個SmartAction的音效卡設備,推測它與那顆FPGA晶片有著密切關係。其次,在軟體中切換USB至DAC功能,連接電腦就可以實現電腦外置音效卡功能,而從聲音品質來說與播放器模式下基本一致。功能基本一致。
  • FIIO 飛傲 K1 可攜式USB音效卡拆解 圖集
    K1音效卡使用的USB晶片是BRAVO的SA9023A,這顆晶片我們應該非常熟悉,幾年前它還是臺式機外置解碼器的常見晶片之一。DAC晶片為TI的PCM5102,這在入門級音效卡和播放器中常見。我們曾經測評過類似的一款音效卡《IRIVER 艾利和 Astell&Kern AK10 可攜式智慧型手機解碼器測評報告 》[作者:Soomal ] ,當時我們認為它較小的體積可能限制了它的發揮。
  • Apogee Groove 可攜式 USB 音效卡拆解圖集和測評報告
    這個小小的便攜音效卡售價1800元人民幣左右。Soomal將於9月17日發布這款產品測評報告。樣機來源:廠商送測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是否商業關係:否運放兩顆做LPF和電壓放大。FiiO 飛傲 X7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AM3耳機功率放大器模塊[平衡輸出模塊] 整體印象: Apogee Groove第一印象並不是來自於很多XMOS
  • FIIO 飛傲 X5K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二]
  • Fiio 飛傲 X1可攜式播放器測評報告
  • 飛傲 X7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AM5耳放模塊測評報告 暨飛傲X7測評總結
    AM5大功率耳放模塊測評FiiO 飛傲 X7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AM5耳機功率放大器模塊當然,AM3除了平衡輸出外,它還支持一個普通的3.5mm非平衡輸出接口,這組輸出是由平衡輸出轉換而來,理論上前一級提供了足夠大的動態儲備。它的表現如何呢?
  • 達音科 DN-2000F入耳式耳機與飛傲X5K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搭配測評報告
    在2015年,達音科更新了DN2000J,這款耳機拿到了Hi-Res的認證,雖然從外形來看和DN-2000區別不大,但耳機的外殼尺寸已經與DN-2000尺寸不同,DN-2000J Soomal完全沒有聽過[定價2000元以上]。而今天要測評的其實是另外一個套裝。
  • iBasso DX80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二] USB模式與S/PDIF輸出
  • 飛傲 X7智能音頻播放器AM3平衡輸出耳放模塊測評報告 對比HM-901與Mojo
    FiiO 飛傲 X7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AM3耳機功率放大器模塊[平衡輸出模塊]「長測」回顧「和補充在進行測評之前,我們對飛傲X7進行簡單回顧,當然也順便談談這幾個月來飛傲X7播放器通過固件升級帶來的一些變化,以及我們應用上的一些體會
  • 2-3千元的的味兒,飛傲FiiO M11播放器測評
    藍牙無線和網絡功能方面。飛傲M11可以支持AirPlay接收功能,即自己作為播放器,可以接收手機端投送過來的音樂,但是否支持AirPlay2不清楚。藍牙方面,支持雙向的LDAC功能。M11作為發射端時[藍牙耳機、音響播放],支持音頻編碼有LDAC、aptX、aptXHD和SBC。M11作為接收端時,支持音頻編碼有LDAC和SBC。
  • 鐵三角 Audio-technica AT-PHA55BT 可攜式藍牙音效卡測評
    感謝網友提供送測樣機,由於圖片比較少,我們就直接圖集和測評報告一起發布了。鐵三角 Audio-technica AT-PHA55BT 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而後來發布的ES9218反而被這兩年的移動端產品使用,例如藍牙音效卡和低端播放器。ES9218可以認為是ES9118的升級產品,除了內部主要DSP升級到新一代外,耳放輸出最大功率大高80mWx2,而ES9118是50mWx2。鐵三角 Audio-technica AT-PHA55BT 可攜式藍牙音效卡由於PHA55BT是一個純粹的藍牙耳放/藍牙音效卡,所以沒有太多發揮ES9118的全部解碼功能。
  • 樂圖LOTOO PAW S1 可攜式USB音效卡測評報告 [Soomal]
    得益於Lotoo大方的將Blackfin DSP主控拿來做系統和USB IO,官方似乎還提到了使用了和Lotoo播放器一樣的實時作業系統,所以操作起來確實流暢準確,如果用過Lotoo的產品,就知道這種感覺確實不一樣。如圖所示,屏幕主要用來顯示正在播放曲目的採樣率和採樣精度,音量大小,高低增益等。
  • 拆解報告:FiiO飛傲 M3 Pro可攜式無損音樂播放器
    今天我愛音頻網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這樣一款產品——FiiO飛傲 M3 Pro可攜式無損音樂播放器。FiiO飛傲是一家專注於無損音樂播放器、耳機功率放大器、HiFi耳機等可攜式音頻產品的創新企業。此前我愛音頻網曾經拆解過Fiio飛傲μBTR藍牙音頻接收器、FiiO飛傲UTWS1真無線藍牙接收器等產品。
  • 拆解報告:FiiO飛傲 M3 Pro可攜式無損音樂播放器
    今天我愛音頻網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這樣一款產品——FiiO飛傲 M3 Pro可攜式無損音樂播放器。FiiO飛傲是一家專注於無損音樂播放器、耳機功率放大器、HiFi耳機等可攜式音頻產品的創新企業。此前我愛音頻網曾經拆解過Fiio飛傲μBTR藍牙音頻接收器、FiiO飛傲UTWS1真無線藍牙接收器等產品。
  • 【圖集】飛傲 FiiO BTR5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耳放
    樣機來源:自購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是否商業關係:否飛傲 FiiO BTR5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耳放飛傲 FiiOBTR5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耳放飛傲 FiiO BTR5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耳放飛傲 FiiO BTR5可攜式藍牙音效卡耳放飛傲 FiiO
  • FiiO/飛傲 EM3S 平頭耳塞式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當然了,不得不承認的是平頭塞已經是一款非常小眾的產品,本身的關注度相比起入耳式耳機和日益興起的藍牙耳機來說,已經小的非常可憐。因此飛傲早已推出的EM3S也是處於無人問津的地步,價格便宜、做工粗糙,這款耳機看起來就像是飛傲刻意地補充99價位SKU的東西。99元的價格,目前是飛傲最便宜的耳機產品,按照飛傲產品一貫不錯的性價比,這個不起眼的小東西表現到底如何?
  • 斯巴克 Cayin 凱音 N6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一] 硬體與耳機輸出測評
    斯巴克 Cayin 凱音 N6 可攜式音頻播放器斯巴克 凱音Cayin N6是一款外觀很有特色的「國磚」,除了外觀特色外在一些宣傳資料中還特別關注它使用了「13顆運放」的配置,加上N6比較大的個頭和近4000元的價位,雖然並不是流行的可攜式播放器中價格最貴的一類,但也要比千元級入門型號看上去定位高出不少。
  • OPPO HA-1外置解碼器及耳機放大器測評報告
    HA-1、HA-2解碼器及耳放與PM-1/2/3平面振膜耳機在2014年底一同發布。Soomal曾經測評過PM-3平板耳機與HA-2解碼器《OPPO PM-3 頭戴式耳機[平板式] 測評報告 》[作者:Soomal ] 《OPPO HA-2 可攜式耳機放大器及解碼器測評報告 》[作者:Soomal ] ,它們的表現還都不錯。
  • 飛傲UTWS3無線藍牙耳機功率放大器發布 售價為498元
    近日,飛傲發布其真無線藍牙耳掛第二款產品——無線藍牙耳機功率放大器UTWS3。飛傲UTWS3售價為498元,將在12月18日10點正式發售。 飛傲UTWS3真無線藍牙耳機功率放大器   飛傲UTWS3真無線藍牙耳機功率放大器借鑑了傳統耳放的設計思路,採用DAC
  • 為什麼你需要一個可攜式DAC或耳機放大器
    那麼,為什麼你需要一個可攜式DAC或耳機放大器理想情況下,當你在手機或揚聲器上按Play時,發出的聲音是清脆的、清晰的,而且和藝術家想要的一樣。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們應該聽到的方式來再現聲音,不管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