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unsplash
文|鋅刻度,作者|吳倩
創立7年,中國領先的信用卡帳單管理工具,被譽為網際網路金融「獨角獸」的51信用卡,突然之間成為全網焦點。
有媒體報導,2019年10月21日,51信用卡杭州總部被警方調查,多人和資料被帶走,而其CEO孫海濤此前已被帶走協助調查。
鋅刻度第一時間聯繫51信用卡總部,至發稿時止,並未得到回應。不過,根據51信用卡官方公告,「財務狀況仍然保持正常健全。將適時就與事件調查有關的任何進一步事態發展向股東及潛在投資者提供最新信息。」
從這個官方說法來看,其對受到警方調查並未否認。而且,其總部已無法進入,另外,有媒體也稱旗下上海分公司已「人去樓空」。
至於被調查原因,有業界人士透露,51信用卡遭遇「至暗時刻」,與爬蟲程序不正當獲取用戶信息、催收業務外包等有關。
51信用卡的未來難確定。不過,這或許只是行業風暴來臨的前夕——在多家知名大數據公司被查以及P2P平臺接連爆雷的大背景下,51信用卡所在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到了更為如履薄冰、舉步維艱的時刻。
疑竊取數據、催收外包
鋅刻度發現,51信用卡被調查事件曝出不到1小時,其股價直線下挫34.69%,公司隨後發布停牌公告:51信用卡暫停在港交所交易。
公開資料顯示,51信用卡創立於2012年,起初為一款純粹的信用卡管理工具,在2015年轉型為涉及信用卡、理財、借貸等業務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一年之後開啟盈利之路,2018年成功登陸港交所。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實現營業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9.8%,淨利潤3.09億元同比增長12.9%,註冊用戶數約8340萬同比增長21%,管理的信用卡數量高達1.39億張同比增長16.90%。
關於51信用卡被調查的原因,一種說法為某銀行舉報所致。
網上流傳著一份某銀行致函51信用卡公司的公函,公函告之:「通過我行技術監控發現,貴司通過爬蟲程序對我行用戶信息進行抓取。」
「應該不是對信用卡帳單進行爬取。」10月21日,一名網際網路金融資深高管告訴鋅刻度:「可能爬取的是合作銀行用戶的資產狀況、家庭狀況等敏感信息,可謂『膽大包天』。」
該人士進一步告知:「這種行為如果屬實,那就觸犯了金融安全的底線,為監管層所不容,未來前景堪憂。」
截至目前,這一消息尚未得到進一步證實。鋅刻度在51信用卡官網查詢,其公示合作銀行為20家,既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等大中型銀行,也有城商行、民營銀行等中小型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聘網站,發現一則51信用卡運營公司恩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爬蟲崗位招聘信息:工作地點在杭州,薪水15K-29K,提升堅果平臺能力和體驗。
以「51信用卡+堅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跳出北京堅果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堅果信用),根據企查查顯示,北京堅果信用法人代表就是51信用卡CEO孫海濤,其100%控股該公司。北京堅果信用公司定位為:「專注於為金融機構提供實時在線用戶數據採集,評估,幫助其建立有效的信用評估體系及風控數據基礎。」
其實,在51信用卡之前,今年9月就有杭州魔蠍數據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存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天翼徵信等多家知名的大數據風控公司被查。
「整個行業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多位數據行業從業者就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停止爬蟲業務。
另外一種說法是催收業務外包。
據稱,51信用卡某副總裁答覆媒體:「51信用卡催收外包的問題,公司P2P業務正常。」
不過,根據鋅刻度調查來看,在黑貓、聚投訴等平臺,已有超過4000條投訴涉及51信用卡,且投訴內容多數與暴力催收有關。
多名投訴者告訴鋅刻度,借了51人品貸只要逾期,就會被催收人員不間斷電話騷擾,言語充滿了威脅、恐嚇與辱罵。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者更是感到憤怒與恐懼:「逾期了一天,51信用卡管家人品貸催收人員在沒有聯繫我本人的情況下,直接聯繫了我的親朋好友。」
互金公司不討資本市場歡心?
51信用卡出事早有先兆。
今年3月,51信用卡旗下全資子公司北京鼎力創世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的「給你花」,因被「714高炮」導流被315央視晚會上曝光。7月初,51人品貸還因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而被工信部官網點名批評。
另外在資本市場,51信用卡也被冷落多時。
上市之前,51信用卡一共進行了七輪融資,薛蠻子、小米、京東、順為資本、嘉實投資、銀泰集團、新湖中寶等陸續入股。
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登陸港交所,開盤價為8.76港幣,開盤後一分鐘創下歷史高點9.35港幣,收盤價為9.10港幣,市值為108億港幣。
此後51信用卡一路下跌,萎靡不振。
到2019年10月18日,股價跌至2.71港幣,相比歷史高點跌去71.02%,在下一個交易日2019年10月21日,隨著被調查消息擴散,股價開啟暴跌模式至1.77元,若不是盤中停牌,跌幅還會擴大。
究其原因,與P2P爆雷不斷有莫大干係,最近一年多來,清盤、停業、跑路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的標籤,資本市場唯恐避之不及。
此背景下,在美國、中國香港上市的二三十隻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都慘不忍睹。
目前,宜人貸、樂信、趣店、拍拍貸、信而富、和信貸等在美國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全部跌破發行價,其中宜人貸為第一家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
最慘的要數信而富,上市開盤價為6美元,如今僅有0.33美元,跌幅94.50%,作為中國第二家在美股上市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信而富已被紐交所下達「最後通牒」,面臨退市的風險。
而在中國香港上市的積木集團、匯付天下、中國支付通、中新控股等網際網路金融公司也一樣全軍覆沒。
旗下有51人品理財、51人品貸等產品的51信用卡,自然難逃市值大幅縮水的命勢。
閉環模式被重新審視
可以預見,隨著51信用卡「踩雷」,其推崇的閉環模式也會被外界重新審視。
2015年之前,51信用卡主要業務為代開信用卡、信用卡管理等。某商業銀行信用卡營銷人員李威(化名)對鋅刻度稱,這個業務說白了就是為銀行導流,中間賺點辛苦錢。
顯然,這個模式無法覆蓋成本,因此51信用卡2012年~2015年公司每年淨利潤都為負。
這個產業鏈的商機很快出現。國信證券認為:「為了滿足信用卡代償需求,市場上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有專業的平臺為信用卡持有人服務。」
一種模式,是以叮咚智還為代表的智能代還APP,採用信用卡餘額重複刷出、存入滿足還款條件模式吸引用戶加入。其本質是信用卡套現,與手機POS刷卡器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只不過前者進一步實現了全自動化。
這模式被不法分子用來進行傳銷詐騙,根據湖南衛視報導,叮咚智還在今年4月也被長沙警方立案偵查。
另外一個玩法以51信用卡為代表,直接通過理財方式提供信貸撮合業務——51信用卡以旗下的51人品貸為平臺,吸引大量客源,為信用卡推介、貸款推介、信用卡代償、理財等收費業務引流以賺取服務費,以此形成閉環。
所謂信貸撮合服務費,即成功獲取貸款後向借款人收取的費用,包括前期服務費、後期服務費等,《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 》發布後,信貸撮合服務費由先行扣除改為分期繳付。
51信用卡招股說明書中透露:「信貸撮合服務費收入佔比高達71.63%。」這是其最大的收入來源。
另外,針對逾期問題,51信用卡引入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與北京安家世行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推出了安心計劃,即借款人在收到借款本金後要分期按照借款本金的一定比例繳納安心計劃保障費與管理費,用於賠付借款人逾期等潛在回款損失,預收高額「逾期」服務費。
目前,這種被業內稱為「陰陽合同」的模式,成為51信用卡的第二大營收。
這個模式也逐漸成為行業共識,麥芒信用管家、信用管家、卡牛等產品,都採取了這個模式。
業內人士表示,這個閉環模式有一個薄弱點:在當前強監管環境下,倘若經營不合規就會成為一大隱患,其中較高的利率最為突出,一個應對不好,就是「滅頂之災」。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民間借貸年化利率24%以內受法律保護。
「出借人收取低利息,平臺方收取高額服務費的做法,是目前P2P平臺的常用做法。」有律師表示,目前行業的「潛規則」玩法是,公開標註的年化利率都比較低,以吸引用戶借貸,但實際操作過程各種亂七八糟的收費項目推高了實際利率,有的甚至超過36%。
問題是,隨著51信用卡的出事,對很多「不務正業」的信用卡管理APP而言,未來之路該如何走呢?
目前誰也難以判斷。10月21日,某信用卡管理APP的高層人士就對鋅刻度表示,目前難以看到行業的未來,一方面,經過多年的「跑馬圈地式」發展,信用卡市場已經趨向飽和。未來銀行間信用卡業務競爭將更多地體現在產品、服務及營銷活動的優劣上,信用卡APP原有的還款等等功能早已被支付寶、微信等替代,原有功能早不適應行業發展。
另一方面,信用卡APP用戶數據變現前景也很遙遠,即便遵紀守法,但實際上頂尖的巨頭像亞馬遜、阿里、騰訊依然在慢慢挖掘數據的價值,更何況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互金公司。
「加上監管問題,低迷問題是互金從業者長期要面對的。」上述人士表示,他們目前所能做的,也僅僅是在監管趨嚴的環境下,尋找到一個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