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人施保,脫貧路上不讓一人因病因殘掉隊

2020-12-21 瀟湘晨報

小瑩(中)在向掇刀區社會救助局局長周小榮(右)和村裡的民政幹部(左)介紹自己每天需要服用的藥品。

一個家庭如果有一人重度殘疾或者一人患重大疾病,這個家庭往往會遭受沉重打擊,很多家庭會因此致貧,生活質量也會直線下降。按現行低保政策,這樣的家庭不一定全部都能夠享受低保,但這樣的家庭又確實存在實際經濟困難。

怎麼救助?如何兜底保障?

為了不讓一人在脫貧路上因病因殘掉隊,不讓一人因病因殘拖家庭的後腿,讓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切實發揮兜底保障作用,我市發布的《荊門市精準脫貧社會保障兜底專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作出明確規定:對於生活困難,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成年無業重度殘疾人,可按單人戶納入低保範圍。

在這一政策支持下,僅今年,我市共有14226人此類對象納入低保,他們享受到了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帶來的實惠。34歲的掇刀區麻城鎮荊寨村女青年小瑩(化名)就是14226人中的一人,她是單人施保政策的受益者,她的生活有了保障,她也不用再為每月的藥費發愁。

小瑩是家中獨女,雖然出生在農村,但父母勤勞能幹,父親還會木工手藝,家庭條件並不差。本該有一個幸福家庭的小瑩,卻因為一場病,讓她的人生從此改變。

14歲那年,小瑩上初三,在學校裡上學的她突然感覺關節疼,並且開始不停的發燒,身上起紅疙瘩。父母帶她到醫院檢查,跑了很多地方,最終確診為紅斑狼瘡。起初,小瑩並不知道紅斑狼瘡這個病的嚴重性。隨著病情的加劇,她不得不輟學在家,從此也告別了校園。此後的人生,小瑩就在四處求醫中度過,武漢、荊州……父母帶著她遍仿名醫,但最終她不得不接受現實,紅斑狼瘡這種病只能夠控制病情,尚無法完全治癒。

曾經多少次,小瑩在悲傷和沮喪中度過。雖然還年輕,但她不能幹體力活,不能外出工作,自己就這樣慢慢地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收入不說,小瑩還成了家裡的負擔,她一度非常沮喪。要讓病情穩定,她每天得吃上十種藥,每個月藥費得上千元。雖然只有她一個女兒,但長年累月,這筆費用對家在農村的他們家來說也是一筆巨大支出。現在,小瑩的父母已經近70歲,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

無法工作,無法成家,無法像同齡人一樣穿漂亮的衣服,小瑩的人生變了一種方式,但她並沒有消沉,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積極配合治療。但按現有低保標準,小瑩一家無法享受低保,因為她們家的人均收入折算後超過了低保標準。單人施保政策出臺後,掇刀區民政局把小瑩一個人納入低保,她本人每月可以領取一筆低保金,她家的經濟壓力小了很多。

「這份低保對我太重要了,對我的幫助太大了,減輕了我們家很大的經濟壓力。」小瑩如是說。有了低保後,她每月負擔的醫藥費報銷比例提高,加上每月發放的低保金,醫藥費的問題基本解決了。

現在的小瑩病情已經穩定,她的心態更積極,更陽光,雖然還需要和病魔做鬥爭,但她更加自信了。

單人施保政策的出臺,給了無數像小瑩這樣的重病重殘人員一份基本保障,讓他們不在脫貧路上掉隊。今年,各縣民政局加大支持力度,確保了這一政策的有效落實。

【來源:荊門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衡陽年度熱詞·脫貧: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這一年,我市脫貧攻堅工作總體呈現出五大特點——「兩不愁三保障」全面落實,脫貧質量和成色不斷提升;產業扶貧特色明顯、亮點紛呈,帶貧效果不斷攀升;黨委總攬、部門配合、社會參與,脫貧攻堅合力和氛圍全面形成;重基層打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全面加強、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應對疫情災情反應迅速、措施有力,出色地交出了滿意答卷。
  • 脫貧路上「夫妻檔」
    原標題:脫貧路上「夫妻檔」   2015年9月,國家能源集團雲南香格裡拉
  • 舒橋在脫貧路上不落一村一戶一人
    近年來,舒橋鄉就把「力」用在了創新幫扶機制上,讓鄉賢為脫貧攻堅「搭把手」~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舒橋鄉結合自身實際,在原有的幫扶機制上,創新制定了「一戶一策一幹部一代表一鄉賢」扶貧工作機制,積極發揮鄉賢作用,力爭實現全鄉低收入農戶全面脫貧,步入小康生活。
  • 我的脫貧故事|文興才——身殘志堅 脫貧路上不掉隊
    「命運或許是不公平的,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對生活的困難,讓自己在脫貧路上不掉隊」,這句話用來形容今天我們所講述的主人翁最為貼切......她叫文興才,今年60歲,家住金沙縣長壩鎮店民村七組。靠著「一畝三分地」種點糧食養活一家人,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丈夫的病逝,無疑又給了文興才重重一擊,隨著兒子漸漸長大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文興才一人獨自生活。面對困難和挫折,文興才沒有就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 雲南省三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意見》城市低保實行按戶識別整戶施保
    雲南省三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意見》城市低保實行按戶識別整戶施保為進一步完善雲南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實保障城市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近日,雲南省民政廳、雲南省財政廳、
  • 七千餘名護林衛士奔跑在脫貧路上——平涼扶貧幫困與生態保護同步...
    落後、貧困,曾是擋在平涼市山區群眾脫貧路上的最大「攔路虎」。近年來,平涼在精準扶貧攻堅戰的主戰場上,向山區特困片區發起了總攻。路通了,電通了,水通了,窯洞變為小康屋。但是,如何讓山區群眾有穩定收入,徹底擺脫貧困?這是一道擺在平涼市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面前的大考題。2019年,平涼市林草局抓住全國在生態扶貧行動中,選聘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林員的政策機遇,主動出擊,積極銜接,爭取項目指標。
  • 「一人食」餐廳在福州興起 單人不尷尬分餐不浪費
    在「一人食」餐廳內,顧客隔開用餐。  福州新聞網11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 文/攝)受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分餐模式受到不少人的歡迎。為了避免一人獨自用餐的尷尬,福州商家打造了「一人食」餐廳。這種用餐方式不僅有利於推廣分餐制、小份菜,減少餐桌浪費,也有利於疫情防控,更能吸引不少年輕人嘗鮮。  23日中午,在井大路的一家「一人食」餐廳裡,顧客盈門。與傳統餐廳不同,這家餐廳內沒有雙人桌、四人桌,而是清一色的單人餐位——在橫排的長桌上,利用正前、左右兩邊的三面隔板,將座位隔成一個相對私密、獨立的單人空間。
  • 單人快餐、一人食火鍋…昆明單身經濟火熱,你貢獻了多少?
    正在就餐的李雨告訴記者:「以前最不喜歡一個人吃飯,周圍的人都成群結隊,一個人難免會感到孤單。而現在,我很喜歡有自己的空間,哪怕是吃飯也不希望被打擾。」坐在獨立的空間裡,放在卡槽裡的手機正播放著喜歡的綜藝節目,配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小鍋米線 ,李雨正在享受著她快樂的午餐時間。
  • 國家能源集團:脫貧路上「夫妻檔」
    馬秀芬連忙拉著老人的手坐下,「孫孫讀書怎麼樣,在校住宿還適應不?」 …… 2015年9月,國家能源集團雲南香格裡拉公司響應組織要求,選派人員結對幫扶香格裡拉市虎跳峽鎮金星村助力脫貧。同為公司中層管理幹部的普繼陸和馬秀芬作為其中的「夫妻檔」,格外引人注目。
  • 邵崗鄉上郢村脫貧攻堅工作總結
    主要致貧原因以因病、因殘、缺勞力、缺技術為主。2014年脫貧18戶37人;2015年脫貧24戶46人;2016年脫貧12戶20人;2017年脫貧8戶10人;2018年脫貧56戶107人,2019年脫貧46戶91人。截止2020年11月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實現清零。
  • 銅仁脫貧路上故事精彩……
    勠力同心戰貧困 小康路上不掉隊——銅仁幹群連心戰貧困,與群眾一起勠力同心戰貧困,不讓一戶困難群眾在奔小康路上掉隊。村裡的變化不只是產業帶來的真金白銀,還有幹部的優良作風、群眾的發展信心。長崗嶺村的變化只是我市精準選派幹部的一個縮影。正因如此,駐村工作隊員還有一個共同的代號叫「六個人」,即信念堅定的明白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辦事公道的正派人、知法懂理的當家人、抓好黨建的責任人。
  • 湍河街道張鳳珍:脫貧路上自力更生
    2017年,張鳳珍家因病致貧,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光榮脫貧;2020年家庭年收入預計可以達到5萬多元。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從無到有,再到衣食無憂,這就是發生在湍河街道十里舖社區脫貧戶張鳳珍家實實在在的事情。張鳳珍和兒子患病,幾乎拖垮了張鳳珍一家,本來生活就很艱難,巨額醫療費更是雪上加霜,家裡全靠張鳳珍一人撐著,孫子還在上學。
  • 我國殘疾人脫貧取得歷史性成就
    中國殘聯負責人介紹,脫貧攻堅以來,我國累計有近700萬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貧困殘疾人收入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我國助殘脫貧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殘疾人脫貧攻堅創新不斷今年33歲的辛寶同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他曾因疾病肢殘,更不幸的是,辛寶同的父親因一場事故導致全身癱瘓。
  • 聽,雲嶺紅土地脫貧路上的音樂故事
    青春不悔處,忠魂留青山,留青山……有了文化窮不久,沒有文化富不長。決戰脫貧攻堅,文化不能缺席。這片昆明北部的紅土地,文藝戰線堅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文藝工作者主動到脫貧攻堅第一線汲取養分,創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有力度的新時代文藝作品。特別是近年來原創音樂迸發出的神韻和魅力,記錄呈現了這個時代的歲月流變,留下聲聲不息的東川音樂故事。
  • 虎跳峽大山深處脫貧路上的足音
    虎跳峽大山深處脫貧路上的足音 2020-12-21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脫貧路上,邂逅「穩穩的幸福」
    黨的十八大以來,寧縣把脫貧攻堅作為最重要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主要精力用在脫貧攻堅上,把90%的資源向脫貧攻堅傾斜,舉全縣之力,集各方之智,分類施策、精準到戶,不落一戶、不漏一人,脫貧攻堅取得關鍵性進展。
  • 公開聽證 讓公平正義看得見「脫貧路上,不能讓這個家庭因案掉隊」
    「脫貧路上,不能讓這個家庭因案掉隊」——二級大檢察官、山東省檢察院檢察長陳勇主持司法救助公開聽證會側記初冬的山東菏澤,室外溫度已經達到零下,在菏澤市檢察院公開聽證室裡,卻充滿著司法暖意。「我同意省檢察院給予申請人國家司法救助的意見。
  • 一人就業 全家脫貧
    近年來,永川區緊緊圍繞著促進就業為工作重點,做到「繃緊一根弦、突出兩個導向、抓實三項舉措、實施四輪驅動、聚焦五大任務」,根據永川的區情將重心放在留守群眾、貧困殘疾家庭、貧困大學生等方面,通過技能培訓、引導就業創業等方式多措並舉助推就業扶貧,確保所有具備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