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在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換電模式市場規模即可達900億元左右,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備受關注的領域
帶有機械臂的換電站
□商報記者 陳若榕 文/圖
近日,工信部印發修改後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自9月1日起實施,準入門檻進一步放寬。此前,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就透露,「下一步我們還將會同相關部門繼續大力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政策,鼓勵企業根據使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
在業界看來,政策利好頻出表明了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堅定不移,有利於我國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和完善。其中,作為行業一大風口的「換電模式」,僅在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換電模式市場規模即可達900億元左右,發展前景廣闊,也得到各方關注。向來敢為天下先的泉州,也開始試水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業界對這一模式也持樂觀態度。
試水換電模式
換電站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受到業界的關注
記者來到位於泉州南環路的東瑞能網換電站,看到排列整齊的電池正在充電。記者看到,當車輛行駛到指定位置後,機械臂將電池自動取出,將其與站內已充滿電的電池進行替換,從車輛駛入到駛出換電站,耗時不到5分鐘。
福建傳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志偉向記者介紹,「現在通常採用『車電分離、分箱換電』的模式,通過換電技術,將車與電進行分離,並將電池分箱標準化,實現電池的所有車型通用。換電站一天可以滿足200臺車的換電需求。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降低了購車成本,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快充模式對於電池的損耗以及電池衰減等問題。」
業界人士認為,換電模式的優勢在於提高新能源的充電效率,對網約車、計程車而言,大大節省了充電等待時間。兆泰雲新能源總經理楊榕盛表示,「換電可以很好地解決削峰填谷的電力負荷緊張問題,我國屬於電力強國,但各地區乃至各時段存在明顯的用電峰谷差距。換電時間快速高效,而且換電模式中給電池充電環境條件更加安全,可以大大降低電池自燃風險。」
在換電站頻頻迎來利好的同時,嗅覺敏銳的國內企業聞風而動。8月20日,蔚來汽車宣布蔚來電池租用服務Baas(Battery as a service,電池即服務)上線,選擇此模式的用戶可以「買車不買電池」,實現整車與電池產權的分離;北汽集團與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在2021年6月底前,合作建設100座換電站,服務全國不少於10000臺換電車輛。
推廣存在難度
換電模式面臨各家電池廠以及汽車品牌在設計和技術標準的差異,推廣尚存在不少難度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我國換電站保有量總計457座,在全國省市中福建排名第五,數量為18座。有行業人士分析,僅在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換電模式市場規模即可達900億元左右,發展前景廣闊。
近日,汽標委電動車輛分標委在深圳組織召開2020年標準審查會,其中由北汽新能源、蔚來、中汽中心等單位牽頭起草的GB/T《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通過了審查,其中明確了單次換電不超過5分鐘的操作時間要求,標準的制定將為換電電動車行業的健康安全發展提供指導。然而,業界人士指出,換電站的推廣存在著難度。
「由於品牌車型的電池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現在換電模式都是在同一品牌之間換電,」泉州市新能源行業汽車協會監事長王俊義認為,「其次,換電模式需要很多場地配套,有的與充電站合作,有的自己建設一個換電站。但是,由於場地限制,數量無法像加油站這麼多。基於品牌和場地的原因,換電模式的推廣還是有待觀望。」
楊榕盛也告訴記者,換電模式面臨各家電池廠以及汽車品牌在設計和技術標準的差異,導致換電推廣商業模式目前只存在運營網約車、物流車以及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例如北汽系能源和蔚來汽車等。
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可以進行換電的車並不多,消費者在購買換電車輛時降低了購車成本,商家多會與消費者籤訂合同,即在一定期限內滿足換電次數的要求。胡志偉表示,「換電站的使用率與車輛保有率有關係,不同新能源汽車車型電池續航能力的國家標準不同,當實現所有車型的電池通用後,就能夠激活換電市場。」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一大趨勢,業界還是看好車電分離、電池租用等新能源發展模式。楊榕盛舉例說,「目前,北汽新能源、蔚來汽車、東風汽車等都有成熟的電池租賃商業模式,應用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我個人挺看好這個商業模式,雖然現在發展還面臨各家標準不同等阻力,但新能源汽車發展勢必會向更細分專業領域前進,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未來也許就會像現在的共享充電寶一樣普及。」
來源:泉州商報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