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視作品的誕生是一個團隊的成果,從前期的策劃、劇本、拍攝到後期的畫面剪輯、音效製作、影視配樂,再到聲音的縮混和特效畫面的合成等等。每一個環節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就從不一樣的角度來淺談一下影視配樂。
在一個影視工作的團隊中,每一個職務的人對影視配樂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接觸影視配樂最多的莫過於導演、作曲家、混音師和剪輯師了。做為一名剪輯師,會對影視作品有著怎樣的認識呢?在剪輯的過程當中會對作品中的音樂有怎樣的感受呢?
剪輯師張雪曾在大學期間寫過一篇關於「海內外真人秀節目中電視音樂使用」的論文。文章中她曾提到我國電影電視研究者郝俊蘭認為「視覺裡的』畫』與聽覺裡的』聲』綜合相融是電視的本質。電視是聲畫結合的綜合體,聲和畫是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她對剪輯作品的音樂有著格外高的要求,在剪輯作品時音樂的選擇上也會有更嚴格的要求。她認為在適當的畫面配上相對應的畫面,才能在凸顯畫面的同時顯示出音樂的作用。所以在張雪畢業之後和她現在的先生程銘成立了跳躍的鈴鐺視聽文化傳媒(北京)有限責任公司,因為她先生是圈內小有名氣的作曲家,所以公司除了做各類視頻的後期剪輯以外,還會做一些專業的影視劇配樂和歌曲的製作。
張雪看來,無論是好萊塢製作的商業電影或者是國際電影節中的最佳影片,演技、畫面、剪輯、音樂等都是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大到我們看到的院線電影,小到家庭拍攝的視頻短片或者是企業的宣傳片,音樂和剪輯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溫暖的畫面配上柔和的音樂,觀眾可以更好的感受到溫暖的情緒;感動的畫面配上悠揚的音樂,可以觸動到觀眾內心的情感;悲傷的畫面配上沉重的音樂,觀眾會跟著一起傷心;激烈的畫面配上動感十足的音樂,觀眾會感受到同樣的興奮情緒。剪輯師除了要根據故事的情節和節奏進行蒙太奇的剪輯之外,就是要把相匹配的畫面和音樂進行相對應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