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創】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 | 盧煜明:希望五年內在癌症早篩上取得突破
「目前我50%的時間用於繼續研究無創產前診斷,另外50%用於研究癌症早篩。希望未來5年內開發出更多癌症早期診斷方法。」12月27日,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得者盧煜明在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式上說。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盧煜明教授,因其開創「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NIPT)」方法,獲得第一屆未來科學大獎。早在90年代,尚在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盧煜明,就在當實習醫生的過程中察覺到很多孕婦的苦惱:判斷胎兒是否健康的產前檢查只能通過羊水穿刺來進行,但這種方法有1%的機率導致流產。
經過潛心研究,盧煜明最終發現,以父母基因數據作為藍本,將胎兒的DNA碎片連接起來,可以用於無創產前檢測。
2016年獲獎時,盧煜明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熟知。他在開幕式上分享道,自己和團隊過去20多年的工作,對醫療界產生了積極影響,也讓更多人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近年來,我們學校醫學院收到的中國內地學生申請量不斷增加,這讓我非常欣慰。」盧煜明說。
在繼續研究無創產前檢測之餘,盧煜明也將目光投向了癌症早期篩查。目前他和團隊正在嘗試用循環DNA進行癌症篩查,主要項目之一就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鼻咽癌。「癌症的早期診斷可以挽救無數人的生命。通過測量血液中DNA的細微變化,來幫助有效控制癌症的發展。希望5年內取得突破,10年內能將我們的研究真正用於降低癌症死亡率。」盧煜明說。
(文章來源:讀創)
(責任編輯: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