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後,有些學生就開始放飛自我了。
在上大學之前好好放鬆並無不妥,但有些人卻一直放飛到了大學階段,以為考上了大學就萬事無憂,殊不知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其中不乏名校學子,從中學的優秀學子成為大學裡的肄業差生,著實讓人可惜。
這不是包分配的年代,大學畢業之後的競爭才是最殘酷的。所以大學並不是傳聞的「由你玩四年」。
一名已經畢業十年的大學生就留下了悔恨的淚水,他從自己的角度分析了大學學習與規劃的重要性,在這裡分享給各位準大學生們。
大學不要只顧著玩
很多人高考過後可能就想著大學輕鬆了,好好玩一玩了,甚至高中老師也給大家講過高中辛苦下,到了大學就輕鬆了這類話。
作為一個大學玩了四年,畢業十年的過來人告訴大家,如果你不是某種二代,不是自甘墮落,你想要以後過好日子的話,千萬別想著大學輕鬆。
大學的選修課你可以不太重視,不掛就好,但是本專業課很重要,要儘量學好,不要把太多時間花在社團活動或學生會活動上面,除非你能當最上面那幾個管理,能通過活動和校領導,企業打好關係,不然參加活動的收益遠比不上你學好專業課帶來的收益。
大學生,學業始終是最重要的,只要學習好,處處都有優勢。
不要追捧智商情商論
能考上大學,三觀基本正確,那相信你的情商不會太差,除非你跟陌生人說話都臉紅結巴,周圍人人都討厭你,那你的確需要鍛鍊下情商,但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會這樣。
那些你看著八面玲,情商很高的人,如果專業學習很差,那他那點八面玲瓏在以後的工作中是無法追上過硬專業素養優勢的,正常的情商完全夠以後工作所需了,特別是理工科的同學。
而且在社會上培養情商比在學校培養情商快多了,以後工作中真覺得情商不夠用,你一年培養的情商比得上大學三四年,但專業技能卻相反,工作中你三四年提升的技能可能也就學校一年的提升量,孰輕孰重?
有精力可以多考有用的證書
非本專業的證書也可以增加以後的就業面,這行不行可以幹那行。
專業證書就往深了考,考完一級考二級,考完二級考三級,別想著就混個畢業證完事,專業證書不同,畢業起薪就不同,進的企業就不同,以後漲工資的速度就不同。
比如會計方面,考個從業資格證出來也就進小企業事務所兩千多工資,如果考了註冊會計師證,出來能進中大型企業事務所,起薪就五六千。
職業規劃很重要
職業規劃要早做,特別是文科生,不然等畢業的時候已經晚了,忙著實習,忙著找工作,覺得好不容易找到個工作不想輕易換,等實在做不下去的時候,你已經耽誤幾年時間,比你新的同行完起步幾年了。
所以得一進大學就關注感興趣的行業信息,利用假期時間去接觸這個行業,看看自己願不願意從事,這時你換行業是沒有成本的,還可以上選修課學習彌補新換行業的技能。
不然等你出社會才發現當初選的行業不合適,要換行業成本就高了,也沒有選修課給你補學了。
當然如果打算就行深造,讀碩讀博,那們大學四年就好好專注專業學習。
這也是為什麼高學歷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較有出息,因為他們的父母走過這些路,善於思考總結,可以給孩子明確的指導,讓孩子每一步都有目標,少走很多彎路。
而其它很多孩子就只能靠自己摸索,厲害的能每一步摸索對,青雲直上,自控能力差的摸索錯了,那就錯失很多機會。所以很多名牌大學出來也混得不行的往往是那些父母文化也不高的人。這裡不存在鄙視,只是現存的事實。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為準大學生們帶來一點啟發。我是教育向前衝,關注教育,漫談教育二三事,圖文等部分素材源自網絡,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