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應該閱讀什麼書籍?課外閱讀能夠帶來什麼好處?

2020-12-08 學習有絕招

中學生應該閱讀什麼書籍?課外閱讀能夠帶來什麼好處?

近年來,語文學習強調課外閱讀,雖然公布了課外閱讀書單,家長們也替孩子購買了課外閱讀書籍,可是具體應該如何展開閱讀卻是茫然的。

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學生應該怎樣閱讀才能提升語文素養,從而提升語文成績。至於閱讀能夠帶來什麼好處,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寫作能力肯定會得到提升。

閱讀詩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大言不慚的說,我國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可比作海洋,我們想要生存,完全可以海洋裡捕食生鮮,從而得到生命的延續。從古至今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其中值得一談的就是古詩詞。

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詩經》便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但因為《詩歌》裡面的作品大多晦澀難懂,老師在這裡並不推薦小學和初中學生一開始讀詩就選擇《詩經》,可以從唐詩宋詞中挑選稍簡單的作品進行讀背。

學生時期不能無詩。不管是小學、初中、高中,都要學習詩。除了語文課本裡面有限的古詩詞之外,還應該進行詩詞的課外閱讀。這是因為詩歌能夠讓人產生意境和感受意境美。

特別是古詩詞。古詩詞閱讀的價值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思想內容,而是意境美,三十音韻的美。

為什麼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增加古詩詞的課外閱讀呢?也是因為古詩詞的美感濡染心靈,浸透至血液,寫作時也能湧流出來,提升作文美感,令人目不轉睛。

說到古詩詞,可能大家就會認為深奧難懂,因為平時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也感覺頗為複雜,實際上古人的好作品反而是最通俗易懂的。例如駱賓王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就算不能完全理解詩詞的意思,也能隨詩感受到景象的畫面。

除了古詩詞之外,還有現代詩。

現代詩給人的感覺和古詩詞有一定的區別,古詩詞讓我們感受意境美,現代詩的作用是可以給我們帶來激情。

例如著名現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這篇是初中就會學習的詩歌,這首詩輕而易舉的點燃我們心中關於海峽兩岸的淡淡惆悵。

閱讀現代詩時,學生也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根據詩歌進行仿寫鍊字。在各種文體中,現代詩的主要分工就是抒情。在鍊字中熟練這種寫作手法,以後寫作文時也能無形中融入到文章中。

哪怕是我建議大家進行詩歌的閱讀,家長還是會有疑惑,為什麼閱讀詩歌就能提升寫作水平。

這是因為讀詩能夠直接幫助學生鍊字、鍊句,作文想要有結構,想要有邏輯,就需要遣詞造句。詩歌像是將毫無關係的字詞組成有意境,有節奏的詩句,就值得學生推敲。

散文的閱讀

我是不太建議小學生和初中生過多閱讀文學小說的(四大名著除外),其一是文學小說跌宕起伏,學生閱讀時很容易沉浸在其中,從而開啟閱讀網絡小說的大門。其二則是閱讀重心會被故事情節吸引,對小說的深意和內涵反倒不會過多思考。

散文也分為古典散文和現代散文。古典散文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文言文。關於文言文的課外拓展,其重要性相信也不用我多說。那麼古文閱讀主要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課堂中學習的文言文,二是擴充閱讀,最有名的《古文觀止》和《世說新語》,可是畢竟是古人編寫,很多內容學生看起來會比較苦澀難懂,可以選擇注釋淺顯易懂的書籍。

如果家長也對古文有所涉獵,會發現,優秀的古文基本和政治有所涉獵。如諸葛亮的《出師表》、司馬遷的《史記》、範仲淹的《嶽陽樓記》等,這些文章都是用血和淚寫成。

當然,因為古文離我們太過遙遠,不能說學生寫作文也要如古文般晦澀難懂,但是在寫作時可以將古文的表現效果利用在作文中。

當然,鑑於古文作品實在太過晦澀,老師給大家推薦明清時期沈復的《浮生六記》。這部《浮生六記》不是汲取什麼思想,主要是學語言,值得中學生閱讀。

詩歌和散文可以說是中學生的必讀課外讀物。

隨著時代的發展,閱讀形式也變得多樣,可以是實體書,也可以是電子書,但是拓展課外閱讀還是建議選擇實體書。

總的來說,閱讀和寫作是息息相關,連續不斷的因果關係,學生閱讀了別人的作用,並進行消化,轉而寫出自己的作品,讓教師評判寫得好與否。

如果自己已經閱讀過非常多的書籍了,但是作文還是寫得奇差無比,這個時候就要自問,是不是自己的閱讀方式不對。

例如課外書籍中的好詞好句沒有積累,沒有深度思考文章的深層含義,看過就過了,也沒有做讀書筆記,最後看過的書籍沒有在心裡激起一點水花。

如果說閱讀是牛吃進肚子的草,寫作便是擠出來的奶,奶多奶少,就看胃裡消化了多少。

所以,當學生的作文寫出來拿不了高分時,家長首先需要思考是不是孩子的閱讀量不夠,再考慮閱讀的書籍正不正確,最後檢查學生有沒有鍊字訓練。

想必大家也聽過這樣一句話,閱讀能夠激發人思考問題。有閱讀就有思考,有思考就要記錄自己的心得體會。

科學知識的閱讀

關於閱讀,我們不能僅限於文學作品的閱讀,還需要對科學內容進行閱讀。

科學閱讀的範圍廣泛,數學的,物理的,生物的,化學的相關知識都可以成為我們科學閱讀的課外知識拓展,不要僅限於教材中的內容。

科學閱讀可以充實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能夠學會由宏觀看局部的思維,用科學辯證理論看待文學和語文,並且也能在寫作時拓寬寫作素材。

以上便是老師對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建議,總結起來就是課外閱讀能夠帶來的好處就是提高寫作能力,拓展課外知識儲備。

相關焦點

  • 中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文學作品《洗河》
    到了中學之後,初中生與高中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增強,顯然兒童文學不太適合中學生群體,這時候就需要找一些適合自身年齡段閱讀的圖書。語文考題中多次涉及到文學名著中的作品,提升語文水平,離不開精品圖書的閱讀。課外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多閱讀課外書對於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將有一定的幫助。中學生主要閱讀的課外書目有哪些?
  • 胡華:比閱讀名著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原本,在筆者看來,中學生是應當讀名著的,這也是中學語文老師的共識。可是,作文收上來,有一篇讓筆者一驚,有喜歡,也有反省。《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
  • 暑假怎樣課外閱讀:沒有必要本本精讀,瀏覽也是一種重要閱讀方式
    大家居家除完成暑假作業外,建議同學們進行一些課外閱讀,尤其是學校、老師安排的指定篇目,更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但是,同學們對待是假的自主閱讀活動方法上存在著誤區,於是對課外閱讀產生誤解,甚至嚴重的影響到閱讀的活動的落實。暑期課外閱讀,究竟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更為妥當呢?
  • 中學生閱讀只需把握三點即可|教師|語文老師|讀書_網易教育
    在《閱讀是自己的》這篇文章中,作者記敘了自己的閱讀經歷,從小學到高中有幾十部乃至上百部吧,但沒有一本是語文老師眼裡的名著。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些作品他讀得津津有味,對他的影響也是奇妙、獨特而又積極的。由此,這位指導者提出了疑問:中學生一定要讀「名著」嗎?(11月23日 中國青年報)對於中學生要不要讀「名著」這一問題,還要理性看待。
  • 讀書到底能夠帶來什麼好處?有三大好處與你分享
    其實讀書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但是能夠領悟背後含義的人,其實並不多,因為背後的那種自信和底氣以及氣質的培養,需要大量的閱讀才能夠體現出來。雖然家人和老師經常讓我們要好好讀書,但是他們很難告訴我們讀書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這些現實的答案並沒有直接告訴我們。
  • 閱讀速度慢?教你一招高效閱讀法,提升初中生閱讀速度
    雖然課外閱讀能夠產生積極影響,但是不是每一位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都能達到新課標要求。那麼,課外閱讀量少通常有這些原因。其次,因部分書籍太過深奧枯燥,同學們閱讀起來十分吃力,針對這一情況,同學們在挑選課外閱讀書籍時,可以按照教育部推薦書單購買課外書籍。
  • 簡筆畫女孩:課外閱讀書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除了上課用的語文、數學等課本,學校還會發一些課外閱讀書。我會看課外閱讀書上的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印象中,《七色花》的故事就是我在課外閱讀書上看到的。如今的小學生沒有學校發的課外閱讀書,不過也有給小學生推薦的一些課外閱讀書,家長可以給孩子買,比如給一年級小學生推薦的課外閱讀書有《神奇校車》《爺爺一定有辦法》《我爸爸》《我媽媽》《神奇飛書》《頑皮爸爸長不大》等。這些書,我也看了一遍,有的書甚至看了兩遍、三遍,或者更多遍。看的遍數多的書,也是孩子喜歡看的書,《頑皮爸爸長不大》是其中孩子喜歡的一本。
  • 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技巧及選擇指導
    愛讀書,讀好書,閱讀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為過。尤其對於詞彙量持續增加的小學生而言,從小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無論對於個人學習還是未來成長都大有裨益。但閱讀也是有方法的,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目,讀什麼?怎麼讀?依然是令很多人頭疼的問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經驗為您梳理了小學生課外閱讀選書技巧及閱讀指導供參考。
  • 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
    ——Michael Rosen(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童話桂冠詩人」和小說家)Renaissance 2020 年度最新調查報告《What Kids are Reading 孩子們讀什麼》顯示,英國小學生年均書籍閱讀量可達64本。
  • 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論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指導
    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認為通過課外閱讀,初中生可以積累大量素材,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其閱讀能力,同時還能為其日後寫作提供素材。所以,語文教師在初中生進行課外閱讀期間應當進行恰當指導,這樣才能讓初中生在閱讀期間有所收穫。
  • 小學1-6 年級最全英語課外閱讀書單,快為孩子收藏!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唐代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學中文如此,學英文亦是如此。#英語課外閱讀#尤其是小學英語課外閱讀資料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和語感必不可少的材料,只有牢牢握住開啟課外閱讀的金鑰匙,採用有效策略,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加學生的詞彙量,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各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 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I Am...我是...
    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I Am...我是.......   …You are, he is, she is, they are… But you knew that already, didn’t you?
  • 小學生經常閱讀的好處
    閱讀從來是不分年齡的,但是相較於成人,小學生的閱讀在學習和其他各方面能力提升上顯得尤為重要。不閱讀,往往一兩年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就會很明顯。同樣的年紀,同樣的學習,經常閱讀的學生要比不閱讀的各方面能力都強出很多。
  • 讀書有什麼用?查理·芒格:我見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閱讀的
    同時他本人也手不釋卷,很喜歡閱讀,他說過:「我想自己不是受到良好教育的典範,我是自己學會通過閱讀而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那麼,為什麼他們這些「聰明人」都那麼喜歡閱讀呢?閱讀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查理·芒格與巴菲特閱讀能給孩子帶來什麼?1.
  • 培養閱讀習慣是我留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抓住閱讀敏感期的重要性
    所以選擇故事的時候,越是正能量的主人公,越是能夠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書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照到自己正面的或負面的樣子,但是同時又能夠讓孩子通過書籍來學習主人公積極向上的正面能量,從而改變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就能真正品嘗到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感動,自然而然愛上閱讀。學齡前孩子正處於好奇心和求知慾高峰期,只要挑選真正生動有趣、可讀性強、含金量高的繪本,孩子很容易就能對閱讀產生興趣。
  • 閱讀紀實類文章的好處
    整個世界的教育界都在崇尚閱讀。教育者們不斷宣揚閱讀的好處,比如擴大詞彙量和提高理解技能等等。但是很多人沒有提到的是,你閱讀何種內容實際上非常重要。研究人員提出,學生們尤其是中小學生,應該像閱讀小說故事一樣更加頻繁地閱讀紀實類或信息類的作品。
  • 課外閱讀係數,你了解嗎?
    答: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澱肯定不夠傳說中的海澱孩子6歲海澱孩子平日的課外讀物是英文原版科普雜誌4歲的小姑娘會講核聚變的原理,看適合8歲+孩子的動畫片、周末沒事兒,就跟父母一起參觀北大清華北航的實驗室有這麼傳奇的孩子
  •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教你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還記得上期我們說過的主動閱讀的四個問題嗎?從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作者在細節上說了什麼?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聯?不論我們閱讀什麼書籍,虛構的或者非虛構的書,故事、歷史、科學或者哲學類的書,都帶著這四個問題去閱讀,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 閱讀可以帶來的5大好處,你真的知道嗎?
    閱讀可以讓人放鬆,並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使自己不斷成長。儘管現代每個人都知道閱讀,但是並不是每個人能夠保持每天都讀書,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認識到每天讀書的好處。希望通過這篇文章提供5種讀書的好處,幫助你愛上讀書,將閱讀變為一種生活習慣。
  • 孩子閱讀拖拉、效率低。掌握這幾種方法,能提升閱讀速度與效率
    放假後很多家長都向我反映,說孩子在家做什麼事都沒有動力。老師說了孩子在家要看看課外書,但是,假期過了這麼久,連一本書都沒有看完,整天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都浪費掉了。還有的家長說:看到孩子看書,每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翻,漫不經心的,一點閱讀方法都沒有。現在孩子除了要看學校裡的書外,老師也會給孩子推薦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豐富一下自己的精神生活,增長孩子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