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是從2020年夏季招生開始的,在部分高校中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說白了也就是說國家從戰略高度出發選拔和重點培養一批基礎學科拔尖且綜合素質優秀的學生,從事高端晶片與軟體、新材料、智能科技等涉及國家安全領域或緊缺社科領域的研究。
規則:參加強基計劃的考生要先統一參加夏季高考,然後高校將高考成績和高校內部綜合考評結果以及綜合素質評價按比例折合成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大於或等85%。(對於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科學等5門學科的全國聯賽中有著突出表現的考生還可以破格錄取,具體辦法由各省考試院確定,但高考成績原則上在本省一本線以上,合併批次的單獨劃線)
培養模式:實行導師制、小班額、單獨編班等,並在讀研、讀博、獎學金等方面優先安排。
強基計劃取代了原來的自主招生,從2020年起各高校不再組織自主招生工作,與自主招生相比,強基計劃的專業指向性也更強、目標更明確、培養模式更具特色。
參與強基計劃的36所高校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國防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吉林大學、重慶大學
注意:強基計劃不屬於提前批,它在提前批之前完成錄取工作,因此不影響其他批次的錄取屬於提前批次類。
02綜合評價招生
綜合評價招生主要呈現為考生的高考成績和高校綜合測試成績以及高中學業水平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折合成綜合分,再擇優錄取。高考成績要達到一本線。
參與綜合評價招生的一本以上的院校大約有52所,每個省又都各不相同,具體依各省考試院公布的為準,每年的4月份各高校會集中公布有關綜合評價招生簡章。綜合評價招生與強基計劃相比報考條件較為寬鬆,大部分高校不再要求獎項,只要綜合成績好就行,不過部分高校會對五大學科獎項和文科類獎項等均有不同的加分。
參加綜合評價招生的高校有面向全國或部分省份的,也有面向本省內的(例如三位一體就是面向浙江考生的綜合評價;清華大學的領軍計劃和北大的博雅計劃均屬於綜合評價招生的範疇)。
綜合評價招生的專業一般熱門專業不多,例如北外的小語種專業等。
報名時全校同年級分科排名信息作為初審依據之一,注意提交報名材料時加蓋畢業學校公章,初審主要看你考生的綜合成績,復讀生也可以報名,報高一、高二和復讀那一年的成績排名。
面向山東的綜合評價招生要滿足與「高中3年參加不少於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一周的社會實踐,並完成15學分的研究性學習任務」
2020年山東省共有包括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師範大學、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山東財經大學、青島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在內的10所高校參與綜合評價招生試點。
2020年山東省錄取模式統一為8515,也就是說,在綜合評價批次綜合成績的構成中高考成績佔85%,校測成績佔15%,綜合評價校測包括綜合素質評價和測試兩部分。
注意:山東綜合評價統一在陽光高考平臺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