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頂尖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武裝暗殺已有一周,究竟誰是幕後兇手還沒有定論。
事件發生後,伊朗及多國媒體揣測,法赫裡扎德之死是在川普政府授意下,由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所為。截止目前,美國與以色列官方均未表態。
與此同時,過去幾天裡關於法赫裡扎德如何遇害的「暗殺細節」不斷爆出,情節之離奇如同好萊塢大片。
12月1日,伊朗國家通訊社公布了總統魯哈尼與法赫裡扎德的舊照。圖源:CFP
2020年,伊朗遭遇了一頭一尾兩次高層人物被暗殺事件:1月份伊朗革命衛隊最高將領蘇萊曼尼被暗殺,其「元兇」是美國;而年末這場戲卻「未完待續」,截止到發稿日,幕後黑手仍沉沒在各種喧囂的信息流中。
01、兩套劇本
11月27日,星期五,是穆斯林聖日。法赫裡扎德與妻子乘坐一輛黑色日產轎車,從德黑蘭前往76公裡外的阿伯薩德鎮(Absard)的嶽父家。他們一行有三輛防彈車。
阿伯薩德是首都附近的度假小鎮,常住人口約1萬人,許多德黑蘭居民會在這裡買第二套房子,法赫裡扎德在這也有一套。
伊朗全國因新冠疫情已經實施了旅行限制,原本擁擠的環首都高速路格外通暢,阿伯薩德的遇害地點位於靠近阿伯薩德的交通環島。
最初消息稱,暗殺由4人槍殺造成,法赫裡扎德於醫院搶救過程中身亡。而接下來幾天裡,消息頻出,其中有兩套「暗殺劇本」被伊朗媒體認可並報導。
11月28日,伊朗國內的第一個主流「暗殺劇本」由伊朗記者阿瓦茲(Mohamad Ahwaze)在社交媒體上公開,他自稱拿到了伊朗的官方消息。
阿瓦茲透露,本次暗殺行動由一個62人的暗殺小組完成。暗殺當日12名訓練有素的特工在「國外安全情報部門」(暗指以色列摩薩德)支持下,部署在阿伯薩德鎮,另外50人負責後勤支持。但伊朗記者阿瓦茲沒有具體說明,62名特工是在伊朗國內還是在境外受訓的。
暗殺小組一直在監視法赫裡扎德,他們掌握了法赫裡扎德的周五出行計劃,決定在阿伯薩德的環島對他發動襲擊。
27日下午,一輛現代越野車埋伏在環島周邊,車內有2名狙擊手,還裝滿了炸藥,此外還有4輛摩託車。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法赫裡扎德一行到達環島半小時前,四周突然停電。
車隊的第一輛車經過時,暗殺小組沒有動,當法赫裡扎德乘坐的第二輛車經過時,12名殺手開始對車輛瘋狂射擊。待到第三輛車經過時,裝滿炸藥的越野車瞬間被引爆。爆炸威力巨大,摧毀了旁邊的電線桿和電力傳輸器,殘骸炸出300米外。
第一個主流「劇本」中,12名特工的作案方式。圖源:DailyMail
隨後,暗殺小組頭目將法赫裡扎德從車裡拉出來,進行射擊。確認法赫裡扎德死後,暗殺小組迅速消失,沒有損失一人。
《以色列時報》指出,伊朗記者的說法很快被伊朗媒體接受。11月29日晚,伊朗媒體公布了涉案的4名嫌疑人照片,均為波斯面孔。
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紀錄片製作人賈瓦德·穆古伊(Javad Mogouyi)的父親和嶽父是法赫裡扎德的保鏢隊成員,穆古伊認可伊朗記者阿瓦茲的說法,並補充了更多細節:槍戰中,法赫裡扎德至少被3顆子彈擊中,從車裡摔了出來,倒在地上的血泊裡。蹊蹺的是,離事發現場最近的一家診所也斷電了,路邊的攝像頭也無法使用。救援直升機將法赫裡扎德送往德黑蘭一家醫院後,他被宣布死亡。
穆古伊的發聲也被部分伊朗媒體採納。
暗殺後的現場。圖源:CFP
但很快,另一個「劇本」登場了。
11月30日晚,由伊斯蘭革命衛隊控制的半官方通訊社法爾斯通訊社(Fars News Agency)稱,整個暗殺行動持續3分鐘,襲擊是由安裝在汽車上的遙控機槍從遠處進行,現場不存在暗殺人員。法赫裡扎德有一個身份便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高級軍官。
事發當天,法赫裡扎德與他的妻子在三臺保鏢車的護送下,從伊朗北部馬贊達蘭省出發,途徑德黑蘭省的阿伯薩德地區。
行駛途中,一輛保鏢車離開車隊,去檢查目的地的安全性。這時,法赫裡扎德乘坐的車輛被子彈擊中,他以為聲音是由車輛故障或受到物體撞擊所致,於是從防彈車中走出。
這時,一架自動遙控的機槍從一輛停在150米之外的日產汽車處開火,3發子彈當場擊中法赫裡扎德,2發子彈擊中側面,1發在背部,切斷脊髓。
法赫裡扎德的保鏢試圖通過肉盾方式保護,同被子彈擊中。片刻後,該日產車發生爆炸。隨後法赫裡扎德被送至德黑蘭一所醫院,因搶救無效死亡。
爆炸過後。圖源:CFP
除保鏢外,無其他人員傷亡。而伊朗政府已經查明該日產車車主身份,車主早在10月29日就已經離開伊朗。
《紐約時報》報導稱,許多國防分析專家對法爾斯通訊社所謂的「官方」說辭深表懷疑,並指出現場照片顯示,法赫裡扎德的汽車遭到精確槍械射擊,不太可能來自遙控自動武器射擊,更像是第一個「劇本」中,由訓練有素的特工組織突襲造成的。
02、誰策劃了暗殺?
這場暗殺中「官方消息」與「小道消息」層出不窮,真實信息已無從考證。
伊朗外長扎裡夫於11月30日在社交媒體上警告,法赫裡扎德遭暗殺後,出現了有針對性的虛假宣傳活動和心理戰。
伊朗審查了涉及「法赫裡扎德被暗殺」的數千條推文,扎裡夫給出了一組數據,推文中79%存在傳播虛假信息的情況——即反對伊朗核協議、反對與西方國家談判,同樣反對國際原子能機構設立伊朗站點。其中93%的推文是由建立不到1年的未知帳戶發出,帳戶創建於伊朗境內,他指出,本次暗殺與破壞伊朗核武器間存在著密切聯繫。
不論兩種「劇本」孰真孰假,最後結果是一致的:年過花甲的法赫裡扎德倒在了血泊中,並且,幕後策劃者仍躲在暗處。
顯然,這是一場策劃周密的暗殺行動。伊朗方面認為,參與對象中不光有以色列摩薩德的影子,要獲得法赫裡扎德詳細行程,暗殺手法與前幾年類似,一定是內外聯合所至。
11月30日,伊朗德黑蘭,伊朗為被暗殺的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舉行葬禮。圖源:CFP
11月30日,伊朗為法赫裡扎德舉行國葬。當時,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沙姆哈尼(Ali Shamkhani)表示,伊朗發現了一些線索,本次暗殺確定有「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參與,並且以色列情報組織摩薩德也難逃干係。
「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 組建於1965年,長期以暴力手段對抗伊朗政府,成員多流亡海外。伊朗政府把它列為恐怖組織,它常年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的支持,曾在兩伊戰爭中協助薩達姆攻打伊朗。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北非研究所研究員殷罡向全現在指出,法赫裡扎德顯然是被伊朗現行體制反對派內外聯合殺害的,伊朗內部反對派除了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還會有伊朗全國抵抗委員會以及俾路支解放軍、庫德組織等小團體。
當然,在伊朗官方及各路政治精英看來,這起暗殺事件主要是川普政府授意,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所為。
以色列摩薩德在伊朗近十年對核科學家的暗殺行徑人盡皆知,但以方仍堅稱毫不知情。
全現在在此前的報導中指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早在2018年4月公開指認法赫裡扎德是伊朗核計劃的首席科學家。而11月30日,以色列情報部長埃利·科恩表示,自己不知道誰是兇手。對於伊朗可能的報復,科恩表示他們「已經做好準備,在必要地方提高警惕」。
當地時間11月28日,伊朗當地學生在街頭抗議,並燒毀美國總統川普與拜登的照片。圖源:AFP
美國白宮未對此事發表評論,只是川普在推特上孤零零地轉發了一篇《紐約時報》的報導和一名以色列記者用英語、希伯來語的推文:法赫裡扎德之死是「對伊朗的重大心理和職業打擊」。
伊朗政府長期指責美國和以色列在伊朗戰略上沆瀣一氣。多家媒體分析,本次暗殺出於兩個明顯動機:其一是破壞伊朗與馬上就職的拜登政府之間的關係,阻止美國與伊朗修覆核協議;其二是鼓勵伊朗進行報復行為。
自2018年5月,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恢復對伊朗的懲罰性經濟制裁以來,川普政府不斷策劃升級的「最大壓力」運動,以壓迫伊朗政府接受更大範圍的新協議——包括伊朗飛彈項目,伊朗對極端主義運動的支持,伊朗對中東地區事務的幹涉和侵犯人權事件。
美國政府現已制裁了數十家伊朗機構、銀行、基金會和政府部門,並威脅要制裁與伊朗做生意的國家和第三方公司。
11月30日,伊朗政府為法赫裡扎德在國防部舉行葬禮,伊朗軍方高級將領出席並默哀。圖源:CFP
顯而易見,美國政府改換門庭之後,拜登必然會改變川普領導下的中東局勢,拜登在競選時曾多次表示,希望重返與伊朗的核協議。這一點與歐巴馬執政時期的中東政策類似。
前美國高級官員、布魯金斯學會專家布魯斯·裡德爾說,「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三位盟友都決心阻止拜登重啟美伊外交和核協議。」
11月12日,蓬佩奧曾訪問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部分媒體透露,蓬佩奧曾促成了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沙特王儲的一次會面。外界認為,這次會面更多是在策劃對伊朗的聯合行動,而不是為了關係正常化。
種種跡象表明,川普政府和沙特官員急於阻止美國恢復歐巴馬執政時期的中東外交政策。
03、伊朗政權面臨的壓力
不過,《紐約客》指出,這次行動雖然聳人聽聞,但是對伊朗核計劃影響微不足道。
布魯金斯學會專家裡德爾說,「伊朗早在20年前就掌握了核武器研發技術。毫無疑問,法赫裡扎德很重要,但他現在不是關鍵人物,如果說這次是對伊朗核計劃的毀滅性打擊,那是無稽之談。」
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對伊朗國內的影響可能比行動本身更大,部分原因在於這是一種公然的羞辱。現在伊朗政權面臨壓力,必須採取比過去更大、更大膽的軍事行動。
11月28日,伊朗首都德黑蘭,學生們焚燒了美國和以色列國旗,以抗議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圖源:CFP
《紐約客》指出,「此事對伊朗的真正重擊是伊朗公眾的看法,這對伊朗內部決策有著深遠影響。他們可能會選擇報復來以克服尷尬和脆弱感。」
暗殺事件也讓伊朗國內強硬派和溫和派兩大陣營意見再度分化,眼下,伊朗面臨著軍事報復和外交努力兩條路。
《華盛頓郵報》指出,伊朗國內強硬派的壓力在增加。在這一年裡,伊朗革命衛隊最高將領蘇萊曼尼被美方殺害、伊朗納坦茲核設施最先進的離心機研發中心發生爆炸、頂級核科學家被暗殺,這些都暴露出伊朗安全機構的失敗和伊朗核心政權的軟弱。
這一次,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關係密切的伊朗強硬派報紙《世界報》(Kayhan)敦促伊朗政府攻擊以色列港口城市海法,以此作為「威懾」,因為美國和以色列政權及其代理人絕不想開戰,也不想捲入一場軍事衝突。
原德黑蘭大學政治學家哈迪薩馬蒂(Hadi Semati)說,伊朗強硬派和所謂的原教旨主義者正在推動以牙還牙的報復,並拒絕與拜登團隊進行新的外交接觸,「他們已經受夠了」。一些人正在討論是否做出政治決定,退出《核不擴散條約》,或者製造一枚原子彈。
12月2日,伊朗強硬派控制的議會提出了一項新法案,如果兩個月內,美國沒有放鬆對伊朗的制裁,伊朗將把濃縮鈾豐度提高到20%,也就是提高至伊核協議籤署前的水平。
2019年11月4日,伊朗納坦茲,納坦茲核設施內的設備。(資料圖) 圖源:CFP
2015年的伊核協議規定,伊朗只能存儲202.8千克濃縮鈾,濃縮鈾豐度不能超過3.67%。豐度在3%到5%的低濃縮鈾用作核電廠燃料,豐度20%的濃縮鈾可作為科研用核反應堆燃料,豐度90%則是武器級別。
但是以總統魯哈尼為代表的伊朗溫和派則不願採取會引發廣泛衝突的報復行動,更希望與拜登新政府接觸。「伊朗不想中了美國和以色列強硬派的詭計,他們明白這是比暗殺更大的一盤棋。」薩馬蒂指出。
魯哈尼已對伊朗議會法案表示反對,並稱此舉會破壞伊朗的外交努力。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則並未對強硬派行為表態。
11月30日,法赫裡扎德葬禮上,伊朗人民為他獻花。圖源:CFP
以色列赫茲裡亞跨學科中心波斯研究講師梅爾·哈維丹佛認為,面臨著令人窒息的經濟制裁、大量新冠死亡病例以及日益加劇的國內動蕩,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領導的伊朗政權將謹慎行事。
哈維丹佛說,「哈梅內伊在伊朗人民中可以扮演一個強硬的角色,但在國際社會上,他必須更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