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商評君
來源 | 互金商業評論
4月21日,互金商業評論商評君收到來自陸金所的簡訊提示,全新上線「陸信用」貸款功能,您是特邀用戶,本月特享首筆高額返現。
商評君打開陸金所APP發現,陸信用在底欄「信用」頁面下,根據頁面介紹,平安銀行專屬貸款最高55萬元,日利率0.03%起(年利率10.8%起),並標註「隨借隨還「、「低利率」、「高額度」等字樣。商評君嘗試申請借款,頁面提示需完成身份認證及人臉識別,完成之後頁面提示平安銀行客服將回電審核結果。
隨後,商評君就接到平安銀行客服電話,對方反饋「貸款未通過審核」。顯然,商評君並非陸信用的特邀用戶,收到的簡訊也大概率為群發廣告。
事實上,陸信用除推薦平安銀行專屬貸款之外,還推薦包括代代貸-渤海銀行、你好e貸-南京銀行、大額尊享-新網銀行、提錢花-中原消金、普惠e貸-平安普惠等貸款產品。
這也意味著,陸信用並非自營貸款產品,更像是陸金所的貸款超市。
公開資料顯示,陸金所是陸金所控股旗下四大業務之一。中國平安2016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陸金所控股完成了對普惠金融和重金所業務的重組,形成旗下陸金所、重金所(重慶資產交易所)、前交所(前海資產交易所)、普惠金融「三所一惠」戰略布局,全面布局財富管理、機構間交易和消費金融領域。
其中,陸金所旗下還包括陸國際(海外財富管理)、陸金服(P2P業務)、陸基金。
中國平安2019年財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餘額4622.43億元,較年初增長23.3%。在資金來源方面,網貸監管趨嚴後,陸金所控股積極主動調整,通過機構資金繼續支持客戶借款需求,目前已合作機構資金方多達44家,成為融資的主要來源,並從9月開始停止新增P2P資產,資金成本較年初有所下降。
陸金所平臺註冊用戶數達4402萬,較年初增長9.1%;客戶資產規模為3468.56億元,較年初下降6.1%,主要受資產管理結構調整、消費金融類產品受限影響。2019年財富管理交易規模同比下降29.8%,主要由於產品構優化,降低交易頻次較高但盈利能力欠佳的產品佔比。
在去年9月份之前,平安普惠的主要資金來源為陸金所P2P業務,但隨著陸金所主動退出P2P業務,平安普惠也大量引入機構資金放貸。與此同時,陸金所控股還獲得了消費金融牌照。
2019年7月18日,路透社發布獨家報導稱,來自三個直接信源的消息顯示,中國最大的在線財富管理平臺陸金所計劃退出P2P業務。根據報導,陸金所已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並打算專注於這一業務。
10月24日,中國平安宣布董事會決議通過,擬合資設立全國性的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目前相關事項尚待履行監管審批程序。
11月27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稱,同意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市籌建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根據財新報導,平安消費金融公司的批准和設立,與陸金所的P2P業務整體轉型有關,平安產險將承接1400億(陸金所+前金所)P2P存量業務。
2020年4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官網發布文件,批覆同意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核准該公司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其中,融熠有限公司(香港)與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分別持有平安消費金融28%和27%的股份。 根據中國平安2017年財報,融熠有限公司是陸金所控股的孫公司,主要開展陸金所控股的普惠業務,包括融資擔保、商業保理、小額貸款等業務。而未鯤(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由陸金所(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更名而來。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9月,陸金所(上海)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4.69億美元增至9.19億美元。當時陸金所稱,陸科技是陸金所控股旗下重要的科技板塊,此次增資有利於陸金所控股科技業務發展。但事實上,這次更名與增資是為了參股平安消費金融。
由此來看,平安消費金融的大股東為陸金所控股,而並非明面上的平安保險集團。平安消費金融獲批開業之後,市場上有一種聲音認為,平安消費金融或是平安普惠的翻版。
文中觀點系作者自身觀點,不代表消金界平臺觀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