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大學論文以推理小說為寫作題材的人來說,我一開始對《明星大偵探》這個綜藝節目是沒有太放在心上的。因為平日愛看偵探小說得人可能會覺得節目太假,沒有那種讀小說時跟著作者一步一步思考的樂趣。而對於平日壓根沒接觸過偵探推理類作品的人來講,這樣的節目可能也不會作為優先觀看類型?
可是,就是這樣的一檔綜藝節目,竟然在豆瓣上獲得了很多好評,甚至第三季的豆瓣評分已經到了9.4。也許做出一款9.4分的綜藝節目不難,但難的是一季比一季高。
這是什麼概念呢?舉例來說,國內綜藝節目中《極限挑戰》很受觀眾喜愛,它的第一季是8.9分,第二季是9.2分,但很可惜第三季是8.3分,沒能再次實現質量爬坡。
不過,《明星大偵探》做到了,從8.8到8.9,再到現在的9.4,這對於國內綜藝節目來說,簡直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奇蹟。那麼,它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比起一般的真人秀綜藝,偵探推理本就是一個小眾領域。這一點從兩者的打分人數可以看出,《極限挑戰》打分人數均在三萬以上,《明星大偵探》不到兩萬。大家都知道,評分人數越多,打出的分數可能會越低,因為每個人的審美與對節目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理智來看的話,《明星大偵探》佔了小眾題材的光。
但是,小眾僅僅是它的外核,真正吸引人的是它的實質內容,不然真正喜愛推理的人也不會看的。就像一個人光有美麗的外表是遠遠不夠的,真正讓你們保持在一起的因素是這個人的內在。
在我看來,這一點《明星大偵探》也做到了。因為前兩季看得不多,所以著重說下第三季。第三季的第一期「酒店驚魂」差點把我嚇到,我說的嚇到不是多害怕和恐懼,而是被節目設計的故事震驚到。因為它將犯案手法擴展到了現實中人力不可及的範疇,誰能想到「酒店驚魂」裡用到了靈魂交換的處理辦法?
當時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瞬間讓我想起了《萬能鑰匙》這部電影,深深的絕望感撲面而來。
同樣的還有「又衝不上的雲霄」這一期,如果你看過《土撥鼠之日》、《彗星來的那一夜》、《忽然七日》、《恐怖遊輪》等電影。那麼,當節目一步步揭曉真相的時候,你會為這個故事的設置拍案叫絕。
而且每個故事背後都折射出了某種亟待關注和解決的社會現實,如「酒店驚魂」的校園暴力、「無憂客棧」的抑鬱症等。
有了好的劇本,下一步是場景搭建。「酒店驚魂」還是太不可思議了,據說節目組為了達到實景探案的效果,花了20天左右,實景搭建了面積約4000平的酒店。眾多周知,前兩季的節目基本為演播室內搭建場景來還原現場。第三季真是豁出去了,據了解單「酒店驚魂」這一個案件就花掉了《明星大偵探》第三季整季節目經費預算的三分之一。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打破第三季的魔咒。魔咒是什麼?前面已經提到過了,就是一般第三季綜藝質量不如前兩季,也留不住粉絲觀看。
如果從這個目的出發的話,《明星大偵探》顯然已經實現了。而且,人家也有想往好了做的意願,12月2號,《明星大偵探》節目總導演空降豆瓣開貼,給了鐵粉們提問和發表建議的空間。
除此以外,節目的成功和常駐嘉賓們的表演也密不可分。以前對白敬亭沒有什麼感覺,看了節目覺得白敬亭是挺好的,蠻聰明,又很帥。而且撒貝寧的段子手功力也在節目的演播過程中,與日見長,還一舉獲得「芳心縱火犯」的榮譽稱號。
最後,給《明星大偵探》的後期加雞腿兒。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覺得撒貝寧好玩,也有人覺得撒貝寧咋呼;有人覺得第三季好看,也有人覺得第三季不如前兩季好看了。對此,我這個前兩季看得不多的人沒有太多發言權。我準備補完前兩季再說,另外「無憂客棧」整個案件看完後感覺質量一般吧,還是希望節目能夠持續做好,不要虎頭蛇尾。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明星大偵探》視頻截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刪除,謝謝。